《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發布時間:2017-02-17  編輯:舒文 手機版

  《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是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為了解決中小學的實際問題,專門為中小學教師寫的教育經典叢書。下面語文迷精心整理了讀書心得,一起來看看吧。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

  去年暑假,我有幸參加了市小學校長暑期讀書班,十月份開始又參加了福建省小學骨干校長培訓班。在這兩次的培訓中,我研讀了《在與眾不同的教室里》、《新教育風暴》、《給教師的建議》和《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等教育專著。

  在所研讀的這些教育專著中,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給我的啟發最多。現在的教育形勢雖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對現在的教育仍然起著深遠的影響。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寶庫中的瑰寶,他的教育實踐鼓舞著千千萬萬的教師。看了此書并對照自己工作中的一些困惑,競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我們都知道要想學生學好課程,教師要與學生建立一種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樣我們的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

  蘇霍姆林斯基寫道:“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是要付出巨大的勞動,花費很多精力的”。的確如此。建立跟學生的友誼,必須具有巨大的豐富的精神財富。缺乏這種精神豐富性,友誼就會變成一種庸俗的親昵關系,而這對教育是一種危險的現象。”因此,要有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就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情感交流。

  一、要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什么樣的老師是家長心目中的好老師?重慶晨報記者在重慶市幾所中小學做了調查。歸納起來,約78.3%的學生認為,好老師的首要標準是“對學生有愛心”。同時,“語言幽默風趣,風格靈活多樣”得票率列第二,“一視同仁”、“善解人意”等特質并列第三,也是大多數孩子最喜歡的老師品行。由于長期受中國教育的“師道尊嚴”的影響,教師似乎在學生那兒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未能較好的與學生建立起真正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需要學生對我們教師必恭必敬,惟命是從,學生不能有半點不敬和懷疑。否則教師就會視其為問題學生。但讀了此書,受到啟發:雖然學生是未成年人,認識問題有不可克服的局限,但發揚民主卻是對學生權利的尊重。我們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的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對學生持寬容的態度。這樣我們的學生的個性才不會被我們人為的扼殺。每個學生在校園里才能快樂的學習,健康的成長。把校園當作是他們成長的樂園。

  二、要對學生關愛與包容

  通過閱讀我深深的知道我們對學生要關愛與包容。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要對學生充滿愛心、耐心。用愛、用情、用心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如:在一次考試前夕,一個孩子負責打掃辦公室的衛生,看見辦公室沒有其他人,便從我我的抽屜拿走了一張第二天要考試的樣卷。第二天我一到辦公室就發現了這情況,我想昨天這個學生在我辦公室掃地最遲離開,也許從他那兒可以了解到我想了解的情況。我在班上把情況說了一下,希望有知道的同學可以給老師提供線索,當時我發現他不是很自然,在掌握了一定線索后,課后單獨向他了解他又不承認,我沒有指責他而是耐心的與他做思想工作,最后他“哇”的一聲哭起來了,并且全身出現肌肉僵硬抽搐現象,說話也不完整流暢,可能孩子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后怕便產生的條件反射,那時的我也被嚇得不輕。急忙為他做些肌肉的按摩并及時與他家長聯系,盡管孩子讓我不要與家長講,但我怕出現更嚴重的事還是把家長叫來了。我先與家長做好了溝通工作,再與家長一起做孩子的工作,慢慢的孩子緊張的情緒舒緩開了,并向我認錯。我也答應他這件事情在其他人面前替他保密。孩子從此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成績也慢慢的提高了許多,最后以優異的成績升到了中學,若干年后的一天,這孩子見了我還是非常的感激我在這件事上對他的包容。我想做為一個老師,要對孩子進行必要的關愛和包容,哪怕孩子犯了點錯誤。如果教師在處理此類問題時不夠注意也許會在孩子的心靈上產生終生難以磨滅的影響。

  三、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

  要想成為一個受學生和家長愛戴的好老師,我想除了有愛心,能適時的對學生關愛與包容,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外,我們要提高我們的教育素養。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師的教育素養》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師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是讀書讀書再讀書。不讀書的老師,很難形成魅力。堅決告別:“思想的窮鄉僻壤,語言的窮山惡水”。去無明,長智慧。讀書是教師的精神需要,而我卻大部分時間忙于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教育孩子。并沒有擠出時間潛心鉆研教育名著和教育雜志,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學生那樣要求自己: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教師只有多讀書才能讓自己的素養得到提升,同時具備廣博的知識我們在上課時才能瀟灑自如,引經據典,激情四射,成為學生熱愛的老師。

  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游刃有余,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營養,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總之,讀了此書,受益匪淺。要想成為一個受學生愛戴的好老師,因素太多了。除了以上的因素外,我想教師還要靠高尚的人品,廣博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了學生。學生喜歡你,自然會愛烏及屋,從而喜歡了你教的這門學科。在這里,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希望我們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我們的同事——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在教育的生涯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為成為一個好老師而不斷努力,甘為人梯,愿為綠葉。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2: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于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讀書吧,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讀著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著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布置,完成大隊部的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更何況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搞科研;晚上回到家還要忙著家中瑣碎的事情。那么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里來呢?帶著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秘。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于和善于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于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于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鑒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給教師的建議》,我想對自己及老師們說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后,“教科書在你眼里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3:

  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讓我頗有感觸,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也有許多心靈感觸,在此我想摘出幾句來,讓我們一起細細地品味。

  “學習的愿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須在潮濕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須,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 書中提到這個問題就是興趣的培養,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變得枯燥無味,產生厭學心理,從而影響教學的效果。

  “追求知識的愿望,是靠兒童的雖不輕松然而快樂的、誘人的、出于自愿勞動所創造的千萬條根須日以繼夜、不知疲勞的工作來滋養的。然而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兒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時候,他的勞動才能成為快樂的、誘人的、自愿的勞動。必須使兒童感到自己是一個勞動者,使他為自己的努力所達到的勞動成果而感到自豪。培養自豪也就會意味著在兒童心靈中樹立一種要成為思考者的愿望。” 英語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重要的一環,從教學心理學角度上講,如果抓住了學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對教學將有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興趣的培養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興趣能激發大腦組織加工,有利于發現事物的新線索,并進行探索創造,興趣是學習的最佳營養劑和催化劑,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對學習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維活動是最積極最有效,學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語課,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除了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外,更重要是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做為音樂老師應努力使學生熱愛音樂,才能對學習有興趣,只要有興趣,才能學好音樂。因為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秘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礎,我在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前提下,激發學生興趣。我認為人們對知識的認識和積累,都是通過觀察實踐而的不到的, 沒有觀察也就沒有豐富的想象,也不可能有正確的推理、概括和創造性,所以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去觀察、去思考,逐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即增加了音樂的趣味性,又創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音樂教學要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主動積極的學習,才能有效的培養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知識智力興趣關系密切,有意識的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熱愛學習與情感,并對所教學科產生興趣,因此,老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順利掌握知識,體驗成功后的樂趣,增添學習興趣,使設計的教法符合學生的學法,持之以恒地結合知識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引和訓練,使學生掌握求知識的鑰匙,可以增添學習興趣。



網友評論

精彩搶先看New  Top

  • 1江西黨建微平臺學習心得體會
  • 2江西黨建微平臺心得體會
  • 3個人立德樹人不忘初心心得體會
  • 4教師立德樹人不忘初心心得體會
  • 5關于立德樹人不忘初心心得體會
  • 6學習立德樹人不忘初心心得體會
  • 7立德樹人不忘初心心得體會
  • 8新疆雙提雙增大討論心得體會

最熱文章榜Hot  Top

  • 1學習堅守紀律底線培養高尚情操心得體會
  • 2兩學一做堅守紀律底線培養高尚情操心得
  • 32017關于講政治知敬畏守規矩心得體會
  • 4學轉促個人心得體會
  • 5大學思修課學習心得體會
  • 6講看齊見行動討論心得體會
  • 7發揮黨員作用勇于擔當作為心得體會
  • 8堅守紀律底線培養高尚情操心得體會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真实片中文字幕 |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三级 | 尤物92午夜福利视频 | 亚洲AV高清手机在线 | 在线观看播放国产一区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