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活動目標
在新的形勢下,我們的養成教育是指通過學校、家庭、社會多渠道、全方位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感,道德品質,道德判斷,道德行為和道德習慣,使他們成為“修養文明、善于交往,敢于競爭,適應時代、融入社會”的現代人。具體目標是:
(一)以養成教育為載體,以特色理念構建學校獨有德育文化。
(二)通過研究與實踐,逐步養成學生文明的行為習慣,懂得人與人之間形成良好的交往習慣,能夠和諧共存,共同發展。
(三)通過養成教育,促使教師自身文明素養的提高,在一言一行中給學生以良好的熏陶感染,發揮教師在養成教育中的示范作用。
四、實施過程:創建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17年4—5月)
1、制訂計劃,成立“一校一品”創建工作領導小組。
2、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分析情況,制訂計劃,明確分工,進一步落實操作方案。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17年6月—2019年5月)
根據操作方案開展創建活動。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9年6—7月)
1、歸納、總結所積累的原始資料,提煉出能反映“一校一品”特色的主題詞,以便在一定的范圍內宣傳推廣。
2、撰寫“一校一品”的創建經驗總結。
五、措施保障
(一)群策群力,建立“一校一品”創建工作領導小組
2008年春,我校把“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校和諧文明發展”作為辦學的主要目標之一,確立了以“養成教育”為突破口的學校德育新路子。如今為了使這一理念進一步落實在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之中,學校建立了“一校一品”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決定通過召開會議,采用問卷調查等形式采集部分師生、家長的積極建議,從而在特色學校的創建過程中,能群策群力,得到廣大教師和家長的支持。
為了進一步強化“以德治校、以德育人”觀念,學校成立了學生養成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親自任組長,小組成員有教導處、總務處、工會、少先隊等人員組成。主要任務是討論實施過程,確定宣傳資料,改進訓練措施,分析學生思想狀況,布置各月中心訓練內容,檢查考評各班學生行為習慣達標情況。
(二)重視投入,使創建活動的條件得到改善。
1、進一步加大對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投入。要想方設法拓寬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的渠道,積極爭取政府的支持和借助社會力量,籌措資金,加快信息化基礎建設。
利用已建的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和“電信寬帶”網絡資源,廣泛深入地開展教師間的合作,實現教材、教案、課件等教學資源的共享;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發展的課程資源,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發揮信息技術平臺在研究性學習中的作用,建立網上教研系統,構建網上教研模式,開展網上交流與研討,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技術支持;爭取在三年時間內,每個年級都配有一套多媒體設備。
2、進一步美化校園環境,提升校園文化品味,營造禮儀氛圍。增強校園文化氛圍,提升校園品位檔次,形成育人樂園。豐富校園文化內涵,為學生創設文明向上、輕松優美的學校內部環境,充分發揮好校園內已設的名人名言、古今中外文明禮儀人物的事跡介紹的激勵作用,注重無聲的教誨,把校園建成青少年陶情勵志,以境育人思想教育基地。充分發揮學校的陣地建設的作用,利用學校廣播站、班級墻報報、宣傳欄等把養成教育的重點內容、有關習慣養成的優秀學生文章和心得體會以及中外名人的好習慣故事進行宣傳,增強養成教育的氛圍。繼續精心設計,做好校園美化和綠化工作,使校園更美、更綠,使學校成為教師工作的家園,學生學習的樂園。
(三)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
以“正行風、修師德、樹師表”為宗旨,制定師德準則,規范教師行為,為了抓好學校的師德教育,學校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準繩,進一步修改完善《楊店小學教師素質要求》,《教師教育言行禁忌》等師德準則,對教師的行為與語言進行優化,并嚴格執行各項規定,教師中如有違規行為與語言與其個人的師德考評以及與各種評比、評估掛鉤,根據實際情況實行一票否決或降一個級別處理。學校和教師都要高度重視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鏡子作用:我們的舉手投足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古語說:“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我們要求學生養成的好習慣,教師必須率先養成,確實做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學校要重視教師師德的評價和導向作用,并樹立學校的師德標兵,對職業道德高尚的教師進行表彰獎勵,大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樹立“學校是我家,辦好學校為大家”的愛校思想,立足崗位,奉獻育人。
(四)積極探索養成教育的規律
德育要以科研為先導,向科研要質量,靠科研上臺階,學校以《小學生養成教育與健康成長》這一國家級課題為抓手,強化養成教育理論的研究,開展各種行為習慣養成實踐的子課題研究。努力形成能體現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實施體系,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2008年底,我校迎接了荊門市教研室組織進行的“校本課程開發”工作,我校前期的校本課程開發與研究工作得到檢查組同志的肯定和好評。從2017年春季學期開始,我們把“養成教育”確定為學校課程,今后一定要大力摸索研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力求早見實效。
學校要把學校的養成教育建設和家庭教育,社區活動聯系起來,讓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和行為規范帶回家庭,促進家庭文明建設和社會風氣的凈化。學校還要與把養成教育作為特色工程來抓的兄弟學校通力合作,共同交流在教育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取長補短,促使高效運行,少走彎路,促使本校德育工作上新臺階。
六、具體實施活動:
在今后兩年的時間里,為了使我校的“養成教育”真正起到實效,使學校上檔次、出品牌,我們決定持之以恒地開展下列實踐活動。
(一)文明習慣常識普及活動
(1)少先隊堅持每學期一次的“文明習慣養成月”活動,開展“文明習慣隨時陪伴我”的教育活動。
(2)全體師生共同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有效利用“國學經典”,將《弟子規》、《千字文》、《三字經》等傳統經典的學習誦讀與學校日常養成教育實踐相結合,認真進行備課、授課、學習,還要組織學生觀看有關青少年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方面的影視教材。
(3)編寫學生安全習慣、學習習慣、衛生習慣、禮儀習慣、紀律習慣等方面的宣傳童謠或歌訣等,大力倡導和開展“說文明話、做文明事,爭當文明學生,爭創文明班級”的活動,讓“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請原諒、別客氣”等文明用語成為校園里最流行的言語,讓主動撿掃、節約水電、規矩行走、講究個人衛生、安靜就餐等行為成為校園里最常見的現象。
(二)養成教育宣傳活動
(1)宣傳櫥窗、廣播站、班級黑板報、宣傳欄等宣傳渠道,以“養成教育”為主題,宣傳開展養成教育活動的目的、意義和文明禮儀常識,并根據各階段活動開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宣傳計劃安排表,讓養成教育深入人心。
A、定期出“養成教育主題”的德育專欄;
B、充分利用廣播站報道各班好的做法,學生中好習慣、好現象,及時宣傳學校養成教育活動的進程;
D、定期出“養成教育主題”班級黑板報;
(2)養成教育主題班隊會
A、根據養成教育知識的學習進度,制定班隊會計劃;
B、由學生自己主持班會,班主任和班級全體同學參加;
C、全體同學結合自己學習養成教育知識的感受和參加養成教育活動的體會,自由發言;
D 、確保每位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使學生在交流中不斷成長、進步;
(三)養成教育實踐體驗活動
(1)我身邊的不文明習慣調查活動
根據所學的文明行為習慣知識設計制作活動調查表,選擇自己身邊的家人、親戚、朋友、同學為調查對象,進行調查。對調查的結果進行收集、整理,并對收集和整理的結果進行分析,作出調查報告,將調查反饋給身邊的被調查者,提醒他們要注意文明行為習慣。
(2)我和爸媽一起學習慣
A、將學校的養成教育教材、資料帶回家中,與父母共同學習,分享學習文明行為習慣知識的快樂和感受;
B、邀請父母共同參與文明行為習慣普及教育活動;
C、同父母開展“我和爸媽比一比”活動,比一比誰做得更優秀;
D、監督家中的不文明行為,共建文明和諧的快樂家庭。
(3)“講文明、懂規矩”——爭當“文明習慣之星”活動
A、學校在充分開展文明禮儀普及教育活動的基礎上,統一組織學生參加爭當“文明習慣之星”活動;
B、各班根據平時的檢查記載,認真填寫好《楊店小學學生個人行為習慣積分表》,學期結束時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申報;
C、學校校委會和養成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根據收到的各班學生申報材料進行統一評選;
D、學校評選出的“文明習慣之星”,在期末評比和上報各類先進時優先。
(4)指導和幫助學生制定文明行為習慣養成計劃
A、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文明行為習慣養成計劃;
B、學生從經常遇到的文明習慣小事做起,加強自身的德育素質;
C、總結自己的成長過程,不斷激勵自己成長、進步。
(5)“文明習慣”主題聯歡會。利用六一、元旦等節日,各班以“養成教育”為內容,采取小品、相聲、詩歌朗誦、歌舞等形式編排節目,自己或分年級段組織聯歡會,并將優秀節目上報,由教務處和少先隊統一組織全校性的主題文藝活動。
(四)文明習慣主題競賽活動
A、“文明習慣”演講比賽活動(中高年級)
目的:講文明,知禮儀,通過主題演講比賽,豐富文明行為習慣教育的形式,培養同學們文明的習慣,展示各班級文明的風采。
形式:各班通過選拔,推選出2名同學參加年級的比賽。
B、“文明習慣隨時陪伴我”書畫比賽活動(中低年級)
目的:“寫”文明,“畫”習慣,通過主題書畫比賽,提高同學理解文明習慣,增強美的觀察能力和書法繪畫水平。
形式:評選優秀作品,布置書畫作品展覽。
C、“文明習慣”征文比賽活動(高年級)
目的:“寫好人好事,寫和諧社會”主題征文比賽,寫所見所聞所感,從更高角度認識文明行為習慣,增進養成教育的深層教育。
形式:評選優秀作品,出文集,進行文集展覽。
D、“文明習慣”知識競賽活動(各年級)
目的:“文明習慣”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對文明行為常識的學習,在比賽中宣傳文明行為規范。
形式:知識競賽,每班選派3名同學參加年級比賽,有必答、搶答、表演等形式。
七、遠景展望
2017年4月——2018年7月,爭取利用一年多的時間對學生學習習慣、安全習慣、衛生習慣、禮儀習慣進行一次全面的行為訓練,通過教師示范、學生模仿、即興表演小品等方式,進行反復訓練,將學生的道德認知引入實踐活動中,讓認知與情感再度融合,深化內化行為。
2018年9月——2019年7月,繼續對學生進行強化行為訓練,學校根據兩年多來的養成教育實踐,積極積累經驗,匯編教師養成教育教案集,心得體會,以及養成教育的科研論文集。學校在利用已編校本教材的基礎上,按學生年齡層次重新編寫圖文并茂的養成教育新教材,使養成教育更有可操作性和針對性。
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相信幾年后,我校將擁有一個美麗的文明校園,學校徹底消除許多不文明的言行,絕大多數學生的文明行為習慣得以養成,道德水準得到提高,從而使我校精神文明建設上一個新臺階,良好的教風、學風和校風得以形成,并為影響社會風尚的好轉做出貢獻。
更多相關文章:
2.2017學校一校一品實施方案
4.2017年黨委換屆選舉工作方案
6.關于2016年戲曲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
7.2016年教育局戲曲進校園活動方案
9.2016年關于開展中小學戲曲進校園活動方案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