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我看的首映場,場子幾乎是滿的。
電影結束后,散場時聽著王詩齡可愛的聲音一點也不跑調地唱著梔子花開,我忽然就覺得,這部電影是一段被定格的時間。
仿佛是一本冗長的書中較為精美的一段,但又不是最精美的一段;是一塊蛋糕上切下來的帶有草莓的一塊,但并不是最好吃的一塊;是一條河流中最清的一截,但那不是最澎湃的一截。
確實,誰敢說每個人的青春都是最美好最閃耀的呢?但我們都愿意承認,我們的青春都是與眾不同的,都是值得珍惜,值得緬懷的。就像梔子花開這部電影,是淡的。他不著力于表達濃墨重彩的青春,但它最終告訴我們說:你的青春,倆字,值得。
從劇情來講,這是一部讓人舒服的電影。又恰到好處的笑點,萌點,high點以及,嗯,基點。大多數(shù)點都是能讓整個電影院的觀眾都get到的,都能讓人相視一笑或者全場轟動一下的。
情節(jié)也有沉重的部分,但不會讓人覺得壓抑難受。大部分時候它是讓你忍不住勾起嘴角的。不生硬的浪漫,不顧形象地耍寶,打打鬧鬧,陰差陽錯,甚至就連樂隊之間的互相競爭都是充斥著溫馨的。
“我的年少有你”。劇情是不復雜的,但貫穿電影的主題線索是有力的----有夢想,和你們----
我的故事就是完整的。
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角色的塑造是重中之重。次之來說,通過配角的塑造力度就能看出一部電影的誠意。梔子花開的配角算多的,平攤下來每個角色展現(xiàn)的時間寥寥無幾。但令人驚喜的是每個角色的個性都出人意料的鮮明,這體現(xiàn)了導演和演員的用心。以至于看完電影后我都能閉著眼睛想起他們的名字,腦海中浮現(xiàn)出電影的畫面。
另外,梔子花開的幾首網(wǎng)友原創(chuàng)投遞歌曲讓我感覺耳目一新。一首再見再見,逃跑計劃寫的,一首年少有你,好妹妹樂隊的。這兩個樂隊都是沒什么商業(yè)氣息的,而且很有自己的獨特的風格。
說實話,我單聽這兩首歌的時候沒覺得哪特別好聽,覺得有一丟丟寡淡。但這兩首歌在電影中就非常出彩。讓我突然覺得,艾瑪怎么這么好聽呢?!這充分說明這個電影的配樂是到位的,是完全契合電影的風格和情節(jié)發(fā)展的。非常優(yōu)秀,真心覺得這是梔子花開的一大看點。
我也許沒辦法完全客觀評價李易峰的表演,因為我非常喜歡他。(所以現(xiàn)在我用了十二分的定力在打字。)
許諾這個角色其實很難演,演不好就讓人覺得花瓶。但李易峰把這個角色駕馭地非常細膩。看到他的表演讓我立馬就覺得這是一部非常有誠意的作品。
許諾給人了一種溫溫的感覺,看到他就會覺得鏡頭好像是慢的,光也是暖的。
一部青春片,往往男主角最吸引人的一點,就是他會給你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不管你此時是十六歲二十六歲三十六歲,他就是有這個能力讓你心跳加速。
我喜歡李易峰,有許諾的鏡頭我都是把眼睛瞪大了四倍看的。不得不說,李易峰的演技非常適合大熒幕。平常看電視劇可能不會太注意他的一些微表情、微動作,但是在電影鏡頭里,這些小的細節(jié)都會被放大,都會使這部電影更充實動人。你會感覺他的表演是能戳到你心尖的,他的眼神是有溫度的,是能在空氣中劃起漣漪的。
許諾也有不少感情激烈的戲份。激烈的戲沒處理好容易讓人覺得聒噪,非常慶幸李易峰都出色完成了。把沖突處理得讓人覺得合理,覺得在這里咱們打一架是應該的。能讓人入戲,這是演員一種感染力的體現(xiàn)。
之前我看一個博主評價李易峰的文案寫得特別好。他說,“有種在別人身上限時限量供應的東西,叫少年味,過時不候。可這玩意兒像在李易峰身上打翻了幾壇子,濃濃地沾染了好多年了就是散不掉。從哪個角度看,都是朝氣或憂郁的少年,用哪個鼻孔聞,都有一股白襯衫木書桌的青蔥味兒。”
真的,我們的少年時光里都會有一個少年。他不一定會像許諾這么帥這么優(yōu)秀,但他有著特有的朝氣吸引著我們注意。所以當許諾站在酒吧的舞臺上的一剎那,開口的那一瞬間,我就覺得呼吸一滯,眼淚都要掉下來了。
我閉著眼睛知道這感覺對了。
這是一個青春莽撞,鮮衣怒馬的少年。
感謝許諾,真心----晚霞再美不及你,眼眸的顏色。
梔子花開的宣傳詞有一句是不懷舊,正青春。的確,在這樣一個晚上抬起頭不一定能看見星星的時代,我們喜歡回頭看那些不著灰塵的年月。
然而何老師做到了,在我們腳下正踩著的時光軸下,繪出了一部青澀依舊的電影。
所以,我愿意給梔子花開打一個滿分。為記憶里持久不散的青草味,為我們可以實現(xiàn)的夢想。
為我最愛的少年,為每個夏天門口都會盛開的梔子花。
為干凈的、單純的、夏天的風能吹得動的,早晨的陽光能穿得透的,光陰和年少。
篇二:
允許我先用個三分鐘來一段自我炒作式的先抑后揚。
梔子花開四個字一出來,自然是如雷貫耳了,哪怕說句實話多年前我也并未就覺得這首歌有多好聽。但作為電影的《梔子花開2015》,網(wǎng)友原創(chuàng)投遞劇本,新人導演,對它的印象只能抽象到一個碎片化的程度。
第一印象來自于基本全新人的卡司:又一個小鮮肉+謀女郎的青春片(再說句實話就是其實此刻已經(jīng)在腦內(nèi)畫上了“=高票房爛片”的等號);第二印象則來自一系列的宣傳品――然而這些非但沒有覆蓋掉爛片公式的等號,反而還差點加重了些許。
此處不禁要吐槽本片在宣傳品設計方面的藝術審美,在這個不說用細明體也至少是個雅黑Light的裝逼圈,本片的預告貼片竟然大喇喇地甩著兩排蘭亭宋就大字排在男主角李易峰臉上讓人不由感慨這大概我用windows media player也能完成而為什么我沒有遇上這樣好忽悠的甲方。
甚至連本片最大的slogan“來得及”,第一次讀來也都是抽象到莫名。
這一點在后來狠狠地打了我的臉。
萌生出“無論怎么還是看一下吧反正也少不了我一兩肉”的想法,是在本片的預告花絮里導演說的一番話――原諒我追星的層次太低,實在記不得是哪個花絮――也是第一次,“來得及”三個字,從一個虛詞的概念,演變成一段具象化的箴言。
“我們每個人正在經(jīng)歷的每一天都是我們這一生中最年輕的一天,最好的時刻就是此時此刻,最好的自己就是現(xiàn)在的自己!沒有什么來不及,只要你還有夢想!只要你還活著,不懷舊,正青春!”
我想我確實是懷念青春的,因為我“認為”我的青春早就過了。一個畢業(yè)狗言個?的青春啊――我甚至也沒什么夢想可以實現(xiàn)。
但這段話仍然打動我。大概是我一生放縱不羈愛自由的靈魂還不想得過且過。
或許“箴言”這個詞太有雞湯的韻味,那我們就換一個懷迅又時髦的詞,叫做正能量。
哦對,忘記說,“何炅”,是它最大的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