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迎端午憶屈原活動方案

時間:2024-12-12 07:57:02 活動方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迎端午憶屈原活動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迎端午憶屈原活動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迎端午憶屈原活動方案

迎端午憶屈原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端午節傳說和習俗。

  2、了解粽子的外形特征,知道粽子有不同風味。

  3、愿意動手嘗試,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4、通過討論,激發過節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過節。

  5、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認識粽子

  難道:讓幼兒嘗試自己包粽子

  活動準備

  糯米、粽葉、粽子繩、配料、豆沙、大棗、咸肉、果脯、五彩線等

  活動過程

  1、老師講端午節的傳說,然后給小朋友帶上五彩線。

  2、老師帶著小朋友進入廚房,認識包粽子的各種材料。

  3、請炊事員為幼兒做示范怎樣包粽子,用粽繩扎好,重點示范卷粽葉和取、包、捆、扎的方法。

  4、幼兒親自動手嘗試著包粽子,教師及廚房工作人員協助幼兒卷葉、捆扎,也可以讓幼兒兩人一組共同包成,在幼兒需要時,教師或炊事員可手把手的教幼兒包粽子。

  結束:粽子煮好后讓幼兒把自己包的粽子,解開系粽子的繩子,打開粽葉,觀察粽子里面有什么顏色的。

  活動延伸

  老師讓幼兒吃粽子,說一說自己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粽子。

  教學反思

  今天是“端午節”我為了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給幼兒講了屈原的故事,引出了過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讓幼兒動手包粽子,為孩子準備好包粽子的材料,因此,每個幼兒都興致勃勃的動起手來,讓孩子感受辛勤的勞動能換來美食。

迎端午憶屈原活動方案2

  一、活動主題的提出

  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快要到了,每逢過節,學生個個情緒高漲,喜氣洋洋,在節日當中也會有許多有趣、難忘、熱鬧的事情發生,同時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也就隨之而來,例如:端午節是怎么來的?我們為什么要過端午節?當地有哪些風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是怎樣形成的等等,針對學生好奇心,抓住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圍繞“學校課程屈原文化探究”為主題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走進計算機室、走進老師的辦公室、走進社區、借閱圖書廣泛地開展閱讀交流、調查分析、實踐體驗等綜合實踐活動,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把各自的思維引向深處。

  二、活動具體目標

  1、用收看電視、查閱書報、走訪社會、問爸爸媽媽等多種途徑獲得資料,讓學生對端午節的由來、習俗等傳統文化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2、會介紹端午節的知識;掌握粽子的制作方法,會制作粽子,并學會制作一些具有端午氣息的小制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3、了解“掛香艾”、“劃龍舟”“吃粽子”的緣由

  4、通過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5、通過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分享合作與交流的快樂。

  6、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調查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7、學會調查、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培養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8、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說話能力和動手能力。

  三、活動重難點

  讓學生對端午節的由來、習俗等傳統文化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培養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培養思考、探究的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和傳承祖國傳統文化的使命感。

  四、活動準備

  1、學生準備:

  學生準備相機、電腦、紙張、彩色筆、日記本、文件夾、文件袋等工具。

  學生向家庭成員初步了解端午節的風俗;通過閱讀書籍查找相關端午節資料。

  2、老師準備:

  搜集跟端午節有關的資料、圖片。

  把全班學生分成六個小組,每組8人,每組確認一名組長和一名材料員。

  計劃和材料的相關表冊。

  五、活動過程

  (一)、活動小組及內容分工

  (1)、教師提供個案(“端午節活動——采訪小組活動記錄表”和“端午節活動——調查小組調查表”)

  (2)、小組共同設計,完成各自活動記錄表或調查表。

  (3)、小組長上臺展示、交流,教師指導。

  組別

  第一小組

  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

  第二小組

  劃龍舟的緣由

  第三小組

  掛香艾和喝雄黃酒的緣由

  第四小組

  吃粽子的緣由

  第五小組

  學習粽子的制作方法

  第六小組

  龍舟的圖片(畫或者攝均可)

  (二)制定活動計劃

  (1)、教師提出:在我們開展活動前需要有一個計劃,確定每個組員所承擔的任務,確定活動的時間,這樣我們才能保證活動順利有序的開展。

  (2)、小組討論,共同制定活動計劃。

  (3)、小組長上臺交流各組計劃,教師予以指導:分工明確,任務到人(如:組長,負責整個小組工作的協調和安排;記錄員,記錄每次討論的紀要以及每次活動組員出席情況,組長負責小組活動和成果的匯報。)

  (4)、全班交流: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會遇到什么困難?誰能幫助出個金點子?誰能幫助提點建議?

  (三)、圍繞制定的活動計劃認真組織實施。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分別給予方法指導。(在四天假期中完成)

  (四)、小組分別回報實施情況

  (1)、第一組,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

  端午節由來已久。清初著名學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一書中,對每年的`午節期間的喜慶場面皆有描述:“歲五六月間斗龍船。”端午節當天還會吃粽子和龍舟餅,龍舟餅:又名松沙酥或嫁女餅,是傳統的手制餅之一,喻意為富貴團圓、幸福年年,端午節這天人們還在大門的兩旁插上香艾,吃飯時還喝雄黃酒。

  (2)、第二小組,劃龍舟的緣由

  賽龍舟(俗稱“扒龍船”)是一項傳統民間體育活動,有這樣一首詩可以概括:

  競渡詩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3)、第三小組,掛香艾和喝雄黃酒的緣由

  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4)、第四小組,吃粽子的緣由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粽子、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5)、第五小組,學習粽子的制作方法

  粽子的種類很多,有:鮮果粽子、八寶粽子、百果粽子、裹蒸粽、枧水粽、咸肉粽等。我們小組基本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和過程。

  (6)、第六小組,龍舟的圖片(畫或者攝均可)

  龍舟,與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橈手人數不一。如廣州黃埔、郊區一帶龍船,長33米,橈手約80人。南寧龍舟長20多米,每船約五六十人。湖南汨羅縣龍舟則長16—22米,撓手24—48人。福建福州龍舟長18米,撓手32人。龍船一般是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扎、紗扎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我們小組都會畫龍舟圖。

  六、活動總結

  學生在活動中的認識不斷提高,知識不斷豐富,在活動得到了發展,伴隨著活動的逐步開展、結束,學生也學會了在活動中進行反思。寫下了此次綜實踐合活動的心得。讓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促進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提高語文素養。

  七、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學生學會了與他人合作,懂得了小集體的力量,也真正感受到在這個大集體中自己的能量和作用,班級凝聚力大大增強。活動中,學生通過實地調查、采訪、查閱資料、統計、討論等,不僅了解了端午這一傳統節日的來歷、習俗等傳統文化,而且提高了學生的互助合作意識和動手能力。活動使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性得到充分發揮,綜合實踐能力得到了鍛煉提高,具有一定的實效性。

【迎端午憶屈原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端午——憶屈原10-18

憶端午,思屈原05-29

又到端午——憶屈原08-21

端午時節憶屈原10-29

端午時節憶屈原08-27

迎端午活動方案03-14

迎端午活動方案系列01-02

【實用】迎端午活動方案05-28

迎端午活動策劃方案04-03

社區迎端午活動方案04-25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专区一区 | 亚洲午夜高清国产 | 亚洲26uuu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