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活動方案[優秀14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準備工作,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言活動方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言活動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和體驗故事傳說情節中友好合作的快樂;敢于大膽表達自己意愿。
2理解故事傳說內容,學習一些新詞和短句。
3養成傾聽他人說話的習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實物(竹竿紙線繩)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出示竹竿紙線繩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樣東西,看看是什么?(一一出示)他們可以干什么呢?誰來說說?(個別幼兒簡單說說。)小朋友真聰明,小動物們也想出了很多玩法,我們來看看他們都怎樣玩的?
2、講述故事傳說前半段
(1)出示圖片講述故事傳說(從頭講述到"大家都問"怎么玩"",依次出示圖片123)
(2)理解故事傳說學習新詞圖一提問:
a、小猴是怎么玩竹竿的?
b、它很快就怎樣了?
圖二提問:
a、小熊是怎么玩卷紙的?
b、它很快就怎樣了?
圖三提問:
a、大熊大家多快活是怎么玩線繩的?
b、它很快就怎樣了?
3、幼兒討論大膽發揮想象
(1)到底還能怎么玩呢?請你們幫他們想想辦法?想好了和旁邊的好朋友說說。
(2)幼兒討論,教師注意傾聽觀察指導。
(3)個別幼兒代表說說自己的想法。
誰來告訴大家,他們還可以怎樣玩?
4、講述故事傳說的.后半段
(1)師:我剛才還聽見說竹竿可以……,卷紙可以……線繩可以……你們的辦法可真多,猩猩伯伯聽到了這件事也想了好辦法,我們來看看。
(2)講故事傳說后半段(出示圖片45)5理解故事傳說后半段。
提問:
a、猩猩伯伯想了什么辦法?
b、小動物們怎樣做的?[學習新詞短句:"劈竹篾""剪紙""拴線繩"。]
c、風箏飛上天,大家心里怎樣?[學習短句:"大家多快活!"]
6、完整欣賞故事傳說
7、給故事傳說取名這個故事傳說真好聽,我們來給它取個名字吧!誰來取個好聽的名字?
8、體驗友好合作的快樂
(1)提問:你們喜歡猩猩伯伯的辦法嗎?為什么?
(2)教師小結:小動物們一個人玩真沒勁,猩猩伯伯帶領大家一起合作做風箏玩,大家多快樂呀!我們也要向他們一樣,大家一起團結合作玩游戲好嗎?
9、延伸活動:幼兒分組玩合作游戲。
(1)玩繩子
(2)玩拼圖
附故事傳說:
小猴有一節竹竿,當槍耍,當馬騎,很快就玩夠了,竹竿還能怎么玩呢?"小熊有一卷紙,疊手帕,疊青蛙,很快就玩夠了,彩紙還能怎么玩呢?
大熊有一大團線繩,接花扣,翻花繩,很快就玩夠了。還能怎么玩呢?
大家都問"怎么玩",被猩猩伯伯聽到了。猩猩伯伯說"我們一塊兒做風箏好不好?"大家都說好。大家動手作風箏,小候劈竹篾,小熊剪紙,大熊拴線繩。風箏飛上天,大家多快活,人人都說真好玩!
語言活動方案 篇2
活動目標:
1. 能有禮貌地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想法。
2. 學說禮貌用語: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
活動準備:
故事ppt、錄像。
活動過程:
一、 看錄像,引起學說禮貌用語的興趣。
導入語:早上來到幼兒園,看見老師你會說什么?
1. 錄像片段一。問題:早上進入幼兒園時,你還會遇見誰?應該和他們怎樣打招呼?(早、好)
2. 引導幼兒與客人老師打招呼。
3. 小結:你們真聰敏,都會用有禮貌的`甜甜話和別人打招呼。說有禮貌的甜甜話有什么用呢?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
4. 看ppt聽故事《甜甜話》。
5. 問題:(1)有誰知道,小狗、小雞和小貓們為什么會生氣,不理小兔呢?(2)小兔可以說一句什么有禮貌的甜甜話呢?你能告訴它嗎?
過度語:除了打招呼要時說甜甜話,還有什么時候也要說有禮貌的甜甜話呢?
二、 我會說的甜甜話。
1. 看錄像,學說禮貌語。
片段二。問題:(1)小朋友在洗手時遇到了什么困難?可以說什么甜甜的話開請別人幫忙呢?(請你……、謝謝!)(輔助提問:衣服拉鏈不上?你會怎么說?別人幫了你,還要說什么?)
小結:需要別人幫忙,要說“請”。可以說:“請你幫幫我”。 別人幫了你,還要說“謝謝!”
片段三:這個小朋友在玩積木,看,發生了什么事?這時候,應該說什么甜甜的話?(對不起、沒關系)
小結:不小心做錯事,要道歉,可以說:“對不起,沒關系。”
過渡語:有禮貌的甜甜話有許多,你能聽出哪些是“甜甜話”嗎?
三、識別“甜甜話”。
1.仔細聽辨老師說的話,老師說的是“甜甜話”(即禮貌用語),幼兒就拍拍手。反之,就不拍手。
2.小結:經常說有禮貌的甜甜話,你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多,你也會成為一個有禮貌的文明好寶寶。
四、結束:
引導幼兒與客人老師道別,說再見。
語言活動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1、會說“我和誰去過什么地方”“我看到了什么景物”“我乘什么交通工具去的”
2、體驗同伴間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照片
設計思路:在“快樂的假期”活動中,我發現很多幼兒不能用清楚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內心,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語言活動,幫助幼兒發展語言表達能力,體驗同伴之間語言交流的樂趣。
活動流程:故事導入—提問—歸納—幼兒介紹—總結——活動延伸
活動過程:
1、 導入
(故事“快樂的旅行”)“快樂的.旅行”——小白兔和小松鼠是一對很要好的好朋友,小松鼠在暑假里進行了依次非常愉快的旅行,于是小白兔就問小松鼠:“小松鼠小松鼠,你今年暑假和誰一起出去玩了?去什么地方了呀?” 小松鼠說:“我跟爸爸媽媽一起去了美麗的大森林旅行了。”“那你都看到了一些什么有趣的東西呀?”小白兔又問。“我看到了美麗的花草,高高的山,還有清清的小溪,真美麗呀”小松鼠回答道。“那你是乘什么交通工具去的呀?”小白兔又問。小松鼠開心地回答道:“我們是乘大象伯伯的汽車去的。”
2、 提問:
(1)小白兔問了哪些問題呀?
(2)小松鼠是怎么回答的呀?(加深印象)
3、總結 :
(1)我和誰去過什么地方
(2)我看到了什么景物
(3)我是乘什么交通工具去的
4、請小朋友用以上三句話來介紹自己的旅行(可以指著照片來說)
指導要點:
(1)提示幼兒用以上句式來進行描述
(2)有一些景物可讓幼兒詳細敘說(以追問的形式)
(3)一個幼兒講完了,可以以提問形式幫助其他幼兒鞏固所學句式
5、總結今天所學內容
師:今天我們大二班的小朋友真棒,都能用完整的語來告訴老師自己旅行的事情,希望小朋友們能把這個本領回家告訴自己的爸爸媽媽講給他們聽好啊?下一次呀老師要請小朋友來講一講我們的家鄉——洞涇。
6、活動延伸:
游戲
語言活動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小蝸牛的家雖然和別的小動物不同的,但它同樣能為主人遮風擋雨。
2、初步建立“家”的概念,知道人人都有家,懂得要愛自己的家和家人。
3、通過畫房子的形式,對幼兒進行關愛他人的情感教育。
活動準備:
1、插入式背景圖一張;多媒體課件、動畫一份。
2、蝸牛、小老鼠、螞蟻、蚱蜢等小動物圖片各一張;
3、幼兒美術紙第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1、小朋友,星期天,老師出去玩的時候,看到很多美麗的風景,就拍了不少的照片,今天帶來一張給你們看,(出示背景圖)不知哪個小朋友能把你看到的說給大家聽。(請小朋友看圖說出圖上的內容:樹及樹上的鳥窩、草地、草叢、房子,其是一間有煙囪的房子需特別點一下)
2、今天的天氣真好,小動物也從自己的家里出來到草地玩,請小朋友看好,都有哪幾個動物出來玩了。(小朋友根據自己的觀察隨意表述后,教師點評一下后再請幼兒完整表述:小鳥從鳥窩里飛出來了、小螞蟻從泥洞里鉆出來了、小蚱蜢從草叢里蹦出來了、還有小老鼠聽見外面這么熱鬧也打開門走出來了。)
二、講述故事:播放動畫
1、這么多的小動物出來玩了,真是熱鬧,這時,一只蝸牛也慢慢地爬了過來,和大家一起玩……(邊講故事邊根據故事情節提問。)
問題:小老鼠、小螞蟻、小蚱蜢他們看見蝸牛是怎么說?小蝸牛是怎么說的?
2、你覺得小蝸牛的家好嗎?
3、教師小結:
(1)原來小蝸牛的家真是和別的家不一樣,既沒有窗、沒有煙囪、也沒有家具。而且還是一直背在小蝸牛的背上,怪不得有人說蝸牛是“說牛不是牛,生來愛閑游,房子背著走,刮風下雨它不愁。”(幼兒練習說謎語)
(2)每個動物都有家,(出示課件)綠綠的草地是小羊的家,清清的河水是小魚的家。紅紅的花兒是蝴蝶的家,快樂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家。
三、活動延伸“幼兒畫房子”
師: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幸福的家,可是還有很多小朋友在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中失去了自己的家,成了無家可歸的人。小朋友愿意幫助他們嗎?請你用已經學會的的本領,畫一間漂亮的房子,然后讓建筑工人幫忙造好后送給這些災區的人,讓他們早日住上溫暖的家,過上幸福的生活。
語言活動方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穿爸爸、媽媽、自己的鞋子的體驗,學習詞語:拖拖拉拉、搖搖晃晃、蹦蹦跳跳。
2、能大膽表述出觀察到的不同鞋子的區別和穿上后的感受。
3、體驗在探索中獲得知識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爸爸、媽媽的鞋若干雙。
2、布置鞋屋的場景,男鞋區、女鞋區。
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聽音樂參觀鞋屋,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導語:今天,我們一起到鞋屋去玩,好嗎?(進活動室)
(二)、讓幼兒觀察并表述不同的鞋子都有什么特點:
教師導語:哇!鞋屋里有好多鞋呀!
1、鞋屋里有些什么鞋呢?(皮鞋,高跟鞋、布鞋、運動鞋)
2、這些鞋都是誰穿的?(爸爸穿的鞋,媽媽穿的鞋)
3、爸爸的鞋子和媽媽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爸爸穿的是皮鞋,跟低;媽媽穿的高跟鞋,很高)
顏色一樣嗎?(不一樣,有白色的、黑色的……)
4、大家小腳并攏,看看自己穿的鞋子和旁邊小朋友的鞋子有什么不一樣?
5、誰的最大?誰的比較大?小朋友的鞋子呢?(爸爸的最大;媽媽的比較大;我的鞋子最小)
6、小結。爸爸、媽媽、小朋友的鞋子都不一樣,現在鞋屋里有這么多爸爸媽媽的鞋子,我們一來起穿上試一試,好嗎?
(三)、通過嘗試讓幼兒體驗穿不同鞋子的感覺。(脫下自己的鞋放到椅子底下)
1、第一次嘗試,集體體驗穿上爸爸媽媽的鞋的感覺。男孩穿上爸爸的鞋,女孩兒穿媽媽的鞋走一走,試一試。
(1)交流討論:穿上爸爸的鞋,有什么感覺呢?走路很慢、我不會走路了、要拖著走,很不舒服。
(2)我請一位小朋友穿爸爸的鞋走一走讓大家看看是不是跟我們說的感覺一樣?
(3)穿爸爸的鞋走的時候鞋子離開地面了沒有?在地面上不斷的發出聲音,走得很慢,我們可以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叫拖拖拉拉,穿上爸爸的鞋,拖拖拉拉走得慢!
(4)我們穿爸爸的鞋,拖拖拉拉走得慢,穿媽媽的鞋走路有什么感覺呢?媽媽的鞋跟太高了,走路時想要摔倒。
(5)請兩位小朋友穿媽媽的鞋走一走讓大家看看是不是跟我們說的感覺一樣?
(6)穿媽媽的鞋子走路的時候身體怎么樣了?搖晃了,想要摔倒,我們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叫搖搖晃晃,穿上媽媽的鞋,搖搖晃晃要摔倒!
2、第二次嘗試,交換穿鞋,驗證。
(1)男孩穿上媽媽的'鞋子走一走,邊走邊說:“穿上媽媽的鞋,搖搖晃晃要摔倒”
(2)女孩穿上爸爸的鞋子試一試,學說:“穿上爸爸的鞋,拖拖拉拉走得慢”
3、第二次嘗試,穿上自己的鞋子體驗。
(1)我們來穿上自己的鞋走走跑跑會有有什么感覺呢?不大也不小正好,很舒服,穿自己的鞋跑得快,又蹦又跳的。
(2)那我們用一個詞語來形容蹦蹦跳跳,穿上自己的鞋,蹦蹦跳跳跑得快!
4、小結:穿鞋真有趣,穿上爸爸的鞋,拖拖拉拉走得慢;穿上媽媽的鞋,搖搖晃晃要摔倒;穿上自己的鞋,蹦蹦跳跳跑得快。
四、情景延伸:
(1)聽是誰在吵架?小鞋子你怎么了?(穿反了)那該怎么辦?我們班的小朋友可聰明了沒有把鞋子穿反,穿反鞋會很不舒服,也會摔倒。
(2)我們在家里不要隨便穿大人的鞋子,如果想穿,要有爸爸媽媽的攙扶,否則會摔倒或扭到腳,很危險,大家能做到嗎?
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用小手穿了爸爸媽媽和自己的鞋子,鞋子上的細菌、小蟲子都爬到我們的手上了,應該怎么辦呢?(洗手)好的,讓我們排好隊出去洗洗手吧!
語言活動方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練習擰、拔、摳、蓋等動作,發展寶寶手指的靈活性和雙手協調配合的能力。
2、說出常見玩具的名稱,以豐富名詞。
二、活動準備:
1、裝有玩具的瓶子、牙膏盒、小禮物盒、膠卷盒、大的食品包裝盒(如:餅干盒、月餅盒等)。
2、常見玩具(如:小汽車、小青蛙、乒乓球、彈球、小飛機等)。
三、活動過程:
出示已準備的裝有小盒的大盒,搖一搖,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到小朋友中間搖一搖裝有小盒子的大盒,使之發出聲音,“小朋友,聽一聽,什么聲音呀?”……引起幼兒的好奇心。
2、教師:“這個寶盒搖起來怎么會發出聲音呢?你們想知道這個寶褐里是什么東西在響嗎?”
看一看,想一想。
1、教師:“那我們怎么才能知道這個寶盒里究竟是什么東西在響呢?”(幼兒思考,回答)2、教師:“怎么才能打開呢?”教師示范打開大的寶盒,先取出里面的小鈴鐺,“哦,原來有一只小鈴鐺在里面響。”小鈴鐺可以用來敲出很好聽的'聲音。“教師敲打小鈴鐺。
3、教師出示大盒內的小盒,“這里還有一個小寶盒呢!”搖一搖,“也有聲音,我們再想辦法打開這個小寶盒,看看這里面又有什么東西呢?”教師打開小寶盒,取出小寶盒的玩具:“這是什么?”(小狗)“小狗是怎么叫的?”(汪汪汪)“小狗最愛吃什么?”(幼兒自由回答)做一做,說一說。
1、教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打開這些神秘的寶盒呢?”
2、教師:“現在你們來動動手、動動腦把這些寶盒里的東西拿出來。”鼓勵幼兒自己動手打開寶盒。
3、教師:“從寶盒里取出東西后,請你說一說,你取出的是什么,可以用來干什么。”引導幼兒說一說:“我拿的是xx,可以用來xx。”
四、延伸:
幼兒玩一玩自己從寶盒里找到的玩具。
語言活動方案 篇7
活動目標:
1. 幫助幼兒學習理解詩歌,并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 指導幼兒深入理解詩歌優美的意境,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
3. 要求幼兒靈活運用學過的象聲詞和已有經驗仿編詩歌。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教師在活動前引導幼兒多欣賞有關的文學作品。
物質準備:課件(無聲地詩歌課件、圖譜)
音樂(森林暢想曲、雨聲)
頭飾(荷花姐姐、小鴨、小雞、小鳥、螞蟻、小兔、蝴蝶、蜻蜓等動物)
傘 (荷葉傘、蘑菇傘、樹傘、花傘)
活動過程:
一、 游戲“躲雨”,引起幼兒興趣。
1.創設游戲情景——將綠色的傘面裝飾成荷葉狀,散放在地上,布置成一個池塘的場景。幼兒扮演小青蛙,教師帶頭飾扮演荷花姐姐,與幼兒共同游戲。
荷花:嘿!小青蛙,你們好!見到你們真是太高興了,不如我們來開個Pater吧!
2.幼兒聽《森林暢想曲》放松跳舞。
3.放下雨聲。
荷葉:哎呀,下雨了!快到我的綠傘下躲躲雨吧!(幼兒躲在荷葉下)
二、欣賞動畫,理解詩歌 。
(過渡語)師:雨停了,小青蛙們快來,找個座位坐下歇會兒吧!
1. 師:我們剛才做的游戲,我在一個動畫片里看過,你們想不想看看?
2. 播放無聲課件,幼兒欣賞。
問:①誰來說一說動畫片里有誰?它在干什么?
②突然,天氣發生了什么變化?大雨還是小雨?大雨的聲音是怎樣的?
③怎么辦呢?是誰把傘借給了青蛙?
3. 完整欣賞詩歌。
問:①沒淋到雨的小青蛙心情怎樣?它一高興就……?
②“呱呱,呱呱——”好象在對荷花姐姐說什么?
③小雨點敲打著荷葉傘,發出了什么聲音?
④“嘀嗒,嘀嗒——”好像在夸青蛙什么?表揚荷花姐姐做得怎么樣?
⑤小雨點為什么要表揚荷花姐姐?
小結:對,荷花姐姐幫助了小青蛙,所以得到了它們的贊美。
4.
問:①你做過哪些幫助別人的事情呢?
②幫助別人后,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小結:是啊,給別人帶來幫助,是一件快樂的事兒。
三、出示圖譜,學說詩歌。
1. 師幼看圖譜學說詩歌。
2. 幼兒看圖獨立朗誦詩歌一遍(鼓勵幼兒用好聽的聲音朗誦)
四、仿編詩歌。
1. 師:下雨了,還會有哪些動物要躲雨呢?除了躲在荷葉傘下,還可以躲到哪呢?
2. 游戲“躲雨”。
師:老師這準備了很多頭飾和傘,小朋友任選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聽音樂一起來做游戲。
3. 師:雨停了,小動物們,快回家吧!
4. 仿編詩歌。
① 師:誰來說一說,你扮演的是什么小動物?你是在哪躲雨的?是誰把傘借給了你?你高興得怎樣?
② 幼兒仿編詩歌。
③ 引導幼兒模仿創編好的詩歌,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 結束.
小結:老師聽了這些好聽的詩歌,非常感動,能幫助別人真好。我們一起去外面看看,誰需要幫助,我們去幫幫他。
附:
詩歌《借傘》
下雨啦,下雨啦!
嘩嘩,嘩嘩——
荷花姐姐的綠傘借給了青蛙,
青蛙樂得張開嘴巴唱歌:呱呱,呱呱——
小雨點敲著綠傘給伴奏:嘀嗒,嘀嗒——
語言活動方案 篇8
目標
使幼兒能夠聽懂表示地點、方位的話語,理解相互聯系的幾句話。
準備
各種小動物及其喜歡吃的食物(模型或圖片)。
過程
1.教師和幾名幼兒分別將“食物”藏到樹上、草地上或其他地方。
2.教師或幼兒發出指令,幼兒尋“寶”。
例如:請小朋友在草地上尋找小動物愛吃的食物。
請小朋友在樹枝上(或小動物的家里)尋找小動物愛吃的'食物。
3.幼兒取回食物后,相互介紹,分享快樂。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在××地方找到了×××。
例如:我在草叢里找到了蘑菇、白菜、蘿卜…··
我在樹枝上找到了蘋果、梨、松果……
我在小動物家里找到了小白兔、小松鼠、長頸鹿喜歡吃的食物……
4.請幾名幼兒把食物重新藏好后,教師發出指令:
(1)請小朋友在草地上、樹枝上找小動物喜愛吃的食物。
(2)請小朋友找一找哪些小動物喜歡吃這些食物(各種水果、蔬菜等)。
建議
1.藏食物和尋食物的幼兒在動中要輪換角色。
2.教師發指令時要根據幼兒的能力而調整,可以每次發出一項指令,也可以一次發出兩三項指令。
語言活動方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在掌握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初步理解詩歌的寓意。
2、能大膽地朗讀詩歌。
3、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戶外散步時觀察牽牛花,狗尾巴草,
2、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主題:“你知道的'牽牛花,狗尾巴草是什么樣子你喜歡他們嗎?為什么?
2、結合教學掛圖,教師朗讀詩歌,提問:
(1)、為什么“我”喜歡牽牛花,牽牛花是怎樣的?
(2)、為什么“我”愛狗尾巴草,尾巴草是怎樣的?
3、幼兒學習朗誦詩歌,鼓勵幼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4、組織幼兒討論,牽牛花,狗尾巴草都是十分平凡的花草,可它們都有不平凡的地方,我們可以向它們學習些什么?
語言活動方案 篇10
設計依據
水是一個能引發幼兒探究,能與幼兒已有經驗建立聯系,能有效整合多方面教育內容并能給孩子極大發展空間的活動主題。在孩子們的討論中,對于“我們會沒有水喝嗎?”這一問題的分歧最為突出。這個論題能引發孩子多角度地思考水的問題,能為孩子們表達、交流不同見解提供機會。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的“教育活動的組織……應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的思想,我設計了本次辯論會。
活動目標
1.關注水的作用及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形成愛護水資源的意識。
2.能用多種方式闡述自己的`觀點并能大膽質疑。
3.注意傾聽對方講話,在相互交流中恰當、有效、靈活地使用語言。
活動準備
1.開展關于水的生成活動:圍繞水的話題組織漫談并和家長一起進行關于水的調查、觀察生活中水的使用、參觀自來水廠、訪問水專家、查找有關水的資料。
2.了解辯論基本方式,商量辯論內容及表達方法。
3.觀點展示表每組一張、標記每組一個、投影儀及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入辯題。
(1)老師:我們先來看一個短片,小朋友邊看邊想,片中發生了什么事。
(觀看水龍頭中的水從有到無的課件演示)
(2)老師:你們認為這種情況真的會發生嗎?我們真的會沒有水喝嗎?小朋友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看法,那我們就來辯一辯吧。今天我們要來開個辯論會,辯題就是:我們會沒有水喝嗎?
2.確立觀點,展開辯論。
(1)老師:現在,辯論雙方陳述觀點,說明依據,并把資料展示出來。請分組用繪畫、演示、講述、表演等形式陳述自己的觀點。
(根據查找到的資料,幼兒陳述觀點及依據)
(2)辯論雙方分別討論,為自由辯論做準備。
(3)老師:接下來進入自由辯論,辯論雙方可以自由發言,可以就對方觀點提出疑問和不同看法。為了讓大家聽得清楚明白,每次只能有一位小朋友發言,前一位小朋友發言結束后,下一位才可以繼續發言。
(老師仔細傾聽每位幼兒發言,有目的地提問、啟發、點撥,把辯論引向深入)
(4)老師:自由辯論結束了,小朋友的辯論十分精彩。我想問一問,通過剛才的辯論,有改變看法的小朋友嗎?如果有,可以移動你的位置,到你贊同的一方坐下。與你旁邊的小伙伴說一說為什么改變主意。
3.交流感受,暢談體會。
(1)老師:我們邀請的嘉賓聽了大家的辯論,她會有什么想法呢?會不會有跟大家不同的觀點呢?會不會有好的建議呢?我們歡迎她告訴大家。
(2)幼兒交流體會和收獲。老師鼓勵幼兒大膽談出自己參加辯論后的感受。
(3)老師:今天的辯論會到此結束。大家可能還有很多話想說,還有一些問題不太明白,那我們就再去問一問、想一想、找一找,然后大家一起來討論,好嗎?
(小結活動,激發繼續探索的興趣)
延伸活動
1.繼續收集關于水的資料。
2.給中小班小朋友講述水的重要性和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的簡單方法。
3.制作節水標志,張貼在教室和家里。
4.提出節水的小措施。
語言活動方案 篇11
小貓刮胡子(語言)
活動目標:
1、欣賞寓言,初步懂得寓意:做事情前要想一想,不能看到什么就學什么。理解詞語:“聚精會神、頭破血流”。
2、通過提問和有序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中情節的發展變化。
3、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不要盲目跟別人學的道理。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談話引出活動內容。
1、教師:今天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是誰呢?(出示手偶小花貓)我是一只小花貓,我的胡須長又長。你們知道小花貓的胡須有什么用嗎?
2、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它啊可是個淘氣的小花貓,在它身上會有什么有趣的事發生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二、教師出示圖片生動講述寓言故事前半部分
1、教師出示圖片,生動地講述故事前半部。(從開始講到把胡子刮得干干凈凈PPT4—5)
2、通過提問回憶故事情節,理解詞語“聚精會神”
教師:主人在干什么?他怎樣把胡子刮干凈的?小貓在干什么?它又做了什么事情?
3、幼兒自由討論:小貓應不應該刮胡子。
教師:小貓它應該不應該刮胡子呢?為什么呢?
(三)帶著問題繼續寓言故事后半部分。
1、教師提問回憶故事情節教師:刮掉胡子的小貓發生了什么事情?(PPT6—8)教師:小貓掛掉胡子后,追捕老鼠時發生了什么事情呢?為什么會碰的頭破血流?(理解詞語“頭破血流”)
2、教師用故事中貓媽媽的話小結小貓捉不到老鼠的.原因。
教師:小貓能刮胡子嗎?
小結:原來呀,小貓的胡子就好比一把尺子,它能不能從小墻洞鉆過去,先得用‘尺子’量一量洞的大小。小貓把‘尺子’刮掉了,就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鉆過去。當然會碰的頭破血流了。
四、再次完整欣賞寓言故事,啟發幼兒理解寓意。
看圖片帶領幼兒共同講述故事教師:我們一起在看著圖片,說說小貓刮胡子這件事。
五、聯系實際,進一步理解寓意。
教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不能看了就去學做的呢?
教師小結:小朋友說了很多,我們知道有很多危險的事情,不能看到就去學做的。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想一想,不能看到什么就學什么。
語言活動方案 篇12
設計意圖:《綱要》里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照片在幼兒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拍照和欣賞照片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件事情。孩子自己的照片直接來源于他的生活經驗,是他熟悉的、親身經歷的,適合于幼兒的講述活動。但是這種講述對于幼兒來說并不是記憶的簡單再現,往往需要孩子將看到的信息重新組合,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用現在的知識經驗去創造性地講述。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以及語言領域的發展目標,利用照片發展孩子詳細地、有條理地、完整地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的能力,啟發他們通過敏銳的觀察,捕捉靜態的視圖傳遞的動態信息并能較好地運用語言描述,對于大班孩子來說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另外,攝影是一種文化藝術活動,在引導幼兒講述的過程中讓幼兒感受照片本身所蘊涵的價值,恰當地融入藝術和社會領域的內容,對孩子來說也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活動目標:
1.能運用連貫、完整、富有一定故事情節的語言講述照片的內容。
2.感受照片所表現內容的多樣性,體驗與人交流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的照片:示范講述的照片、孩子在幼兒園活動中拍的照片、三張有益于幼兒經驗拓展的照片:智慧樹劇照、全家福照片、劉翔比賽的照片。
2.幼兒準備自己的照片2——3張,課前請家長和孩子共同交流、回憶有關照片的內容。
3.為了提高幼兒講述的興趣,布置照片展覽會,為幼兒創設了想講、愿意講的環境氛圍,這可以使幼兒在有聲有色的講述過程中身臨其境,受到感染與教育。
4.自制一本相冊。
5.實物展示儀。
三、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組織幼兒參觀照片,相互交流照片的內容。
1.提出參觀的要求:“參觀的時候,請你找一找哪張照片是你的,和好朋友講一講你的照片上有誰?是在什么地方拍的,當時你的心情怎么樣?”
2.幼兒參觀,同伴間互相講述,教師了解幼兒講述的大致情況,給予個別幼兒恰當的指導。
(二)教師示范講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1.教師示范講述:我的照片的故事。
老師:“這是我和我的孩子在泰山旅游時拍的一張照片。放假的時候,我和我的孩子來到了泰山,泰山是一座很高的山,我們沿著臺階向上爬,一路上看到了高高的`樹、綠綠的草和五顏六色的花,最有趣的是山上的石頭,有的像小猴子,有的像老虎,有的像大象,真是好玩極了!我們爬了好長時間,終于爬到山頂了。我們高興地說:‘我們爬到山頂了,我們勝利了!’”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講述的要點以及講述的條理性和完整性。
(1)“我的故事里有誰?”
(2)“我和我的孩子在什么時候去了什么地方?”
(3)“我們看到里什么?說了什么?心里覺得怎么樣?”
(三)教師啟發、引導幼兒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各類照片,感受照片所表現的不同內容,體驗大膽講述、與人交流的快樂。
1.個別講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老師:“誰愿意去選一張自己的照片,將照片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幼兒一:“這是我在奶奶家拍的一張照片。秋天到了,奶奶家里收獲了許多花生,我和爸爸幫奶奶曬花生,奶奶要剝花生給我吃,我說:‘奶奶,我幫你剝。’我剝不動就用牙齒去咬,爸爸就用照相機咔嚓一下把我用牙齒咬花生的樣子給照下來了。”
幼兒二:“這是我過五歲生日時我媽媽帶我到小天使影樓拍的一張照片,我特別喜歡奧特曼,就拉著媽媽跟奧特曼一起拍照片留作紀念,我大聲喊‘打敗怪獸’媽媽祝我生日快樂!后來,媽媽就去深圳打工了,我很想媽媽……”
孩子爭先恐后地講述自己照片的故事,故事內容真實、有趣、完整。
2.講述幼兒在幼兒園活動中拍的照片的故事。(教師為幼兒準備了他們在幼兒園各項活動中拍攝的照片,如:春游、運動會、六一團體操表演等,孩子們都能快樂地、用完整、連貫的的語言講述,而且講述內容生動、有趣,是孩子記憶中印象深刻的情景。)
3.經驗遷移,講述他人照片的故事。
(1)少兒頻道智慧樹節目的劇照。
(2)全家福照片。(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非常開心、快樂、幸福!拍張全家福作為留念……)
(3)劉翔比賽的照片。(劉翔哥哥在參加跨欄比賽,他跑步的速度非常快,像飛一樣,獲得了世界冠軍……)
4.自選照片,再次與同伴與交流、分享照片的故事。
(四)分類整理,制作班級相冊,共享照片的故事。
1.引導幼兒為照片歸類、整理。
“每一張照片不僅可以講述一個好聽的故事,還可以幫助我們記住一件事情,每一張照片都很珍貴,我們應該將它保存好。”請幼兒按照片拍攝的地點歸類、整理。
2.制作班級相冊,分享活動的快樂。
這些照片裝在一起,給它加個封面就做成一本相冊了,這是我們的班級相冊,我們還會有更多的照片存放在里面,我們還要繼續講照片的故事。
(五)活動延伸:
繼續收集照片,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自由講述。
語言活動方案 篇13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理解故事的大致情節。屋里蚊子多,怎么辦?對比小豬和小猴的不同做法,理解“雖然小豬會算,但在蚊子面前,還是小猴讓人佩服。”
2、借助實物操作,嘗試將十二平均分成兩份、三份、四份;將十平均分成五份……嘗試記憶情節發展線索。
3、樂意向小猴學習,懂得遇到麻煩,不僅要動腦筋更需要以實際行動幫助自己和同伴。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一幅背景圖;可以操作的活動圖片小豬、小羊、小兔、小猴各一及十二只蚊子。
2、幼兒人手一套學具:十二個雪花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小豬和十二只蚊子,介紹故事名稱并引發幼兒猜測故事大意。
2、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至第七小節“每人兩只”。
3、教師先引導幼兒說說一至七小節的故事大意。再引導幼兒分析討論:你喜歡小豬嗎?為什么?小豬算的對嗎?
4、教師再次邊有表情地講述故事至第七小節“每人兩只”,邊引導幼兒按照小豬的算法操:作,理解十二分成兩份是六和六;十二分成三份是三個四;十二分成四份是四個三;十分成五份是五個二……
5、教師完整地邊操作圖片、邊講述故事,引發幼兒討論:為什么小羊覺得小猴更令人佩服?你覺得呢?
6、邀請部分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引導幼兒完整地表演故事。
活動建議
在教師講故事的過程,可組織幼兒分紙團,將故事的12只蚊子作為花片來進行分割,驗證小豬計算是否正確。
附故事:
小豬和十二只蚊子
小豬坐在屋里看電視,可一群蚊子老跟他搗亂,小豬氣呼呼地數了數,天那!有十二只蚊子。這么多的蚊子,叫我怎么對付得了?
這時,小羊來了,他一進屋,蚊子馬上分成兩群,一群圍住小羊,一群對付小豬。小豬對小羊說:“現在有六只蚊子正在咬我,另外六只咬你去了,哈哈,我覺得好受一些了。”小羊說:“可我覺得一點兒也不好受。”
說著,小羊想走,小豬趕緊拉住他,說:“咱們再找個伙伴來看電視,你肯定會覺得比現在好過。”小羊問:“為什么?”小豬說:“再來個伙伴,蚊子就會分成三群,那樣,只有四只蚊子咬你了。小羊問:“你怎么知道?”小豬得意地說:“我算出來的。”這時,他看見小兔從門外走過,就大聲喊:“小兔快來看電視!”
小兔走進小豬的.屋子,果然,蚊子分成三群——一群圍枉小兔,一群圍住小羊,一群圍住小豬。小羊數了數咬自己的蚊子:“真的只有四只了,小豬,你真聰明,小豬哈哈一笑,對小羊、小兔說:“要想比現在更好受,咱們再找個伙伴來,那時侯,蚊子會分成四群,每群只有三只了……”
于是,小羊幫著小豬一起朝門外喊:“小猴來看電視呀!快來看呀!”小猴聽見喊聲,跑來了,他一進門就嚷:“這屋里蚊子怎么這么多呀!”
小羊忙對小猴說:“別怕,現在只有三只蚊子咬你,咱們要是再找個伙伴來,就只有……只有……”小羊算不出,只好請小豬算。小豬抓抓頭皮,也為難了:“十二只蚊子五個伙伴分?這不能分呀!”
這時候,小猴不管他們說什么,啪啪兩下,打死兩只蚊子。小豬高興了:“這下好分了,還剩十只蚊子,每人兩只。”
可小猴還是追著蚊子打,啪,啪,又打死了兩只。小豬卻發愁了:“入只蚊子,五個人怎么分?”啪、啪、啪,小猴像是什么都沒聽見,還是不住手地打著蚊子。
小羊看看小猴,又看看小豬,心里想:雖然小豬會算,但在蚊子面前,還是小猴讓人佩服呀!
語言活動方案 篇14
目標:
培養幼兒想象力及創造力
重點:
幼兒能夠根據故事情景,發揮想象力進行繪畫
難點:
想象合理、有創意
活動過程:
1、引入
很久以前,有一個國王,在一場戰爭中,他的一只眼睛瞎了,可是卻取得了勝利。一天,國王在全國召集畫師 為他畫像,并許諾了許多金銀財寶。
第一個畫師,原樣將國王畫了下來,國王看到自己瞎了的.眼睛,非常丑,所以很生氣,便把第一個畫師趕了出去。
第二個畫師,聽說后,便把國王的眼睛畫成了正常的眼睛,國王看到,更是生氣,因為第二個畫師說謊,所以便把他關了起來。
第三個畫師聽說了前兩位畫師的遭遇,他非常有信心,當他為過往畫完像后,國王高興極了,賞給了他很多財寶。
2、提問:第一個畫師為什么被趕走?——國王看到自己很丑
第二個畫師為什么被關起來?——畫師說謊
3、現在小朋友就是這第三位畫師,你來想一想你怎么畫,才能使國王高興呢?
(1、給國王戴上墨鏡
2、國王閉著一只眼,在打槍
3、國王在舞劍,正好遮住眼睛
4、畫國王的側面像……)
【語言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語言活動方案06-01
語言活動方案教案02-23
大班語言活動方案02-25
大班語言活動方案10-25
語言規范活動方案10-14
小班語言活動方案04-22
小班語言活動方案02-28
大班的語言活動方案04-26
兒童語言活動方案09-12
幼兒語言活動方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