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方案(經典)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準備工作,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活動方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方案 篇1
一、活動宗旨
加強農村體育工作既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載體。開展農村趣味運動會目的是以人為本,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發展農村體育事業,推進農村全民健身活動。其重要作用在于有利于增強廣大農民體質,有利于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有利于增強農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有利于引導日益富裕起來的農民增強體育文化消費,優化農村消費市場和生活環境,吸引社會資金對農村投入,拉動農村經濟增長。
二、主題
拼搏、奮進、和諧、健康
三、主辦單位
邦洞鎮黨委、邦洞鎮人民政府、天柱文化體育局
四、承辦單位
邦洞鎮擺頭村村委
五、活動時間
20xx年8月1日-2日(或8月8日-9日),時間2天。
六、活動地點
擺頭村寨腳新建的水泥路、籃球場或擺頭村小學,插秧項目選擇農田。
七、活動內容
1、按照“親民、便民、利民、節儉”的要求舉辦運動會;
2、活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群眾喜聞樂見;
3、比賽項目適應農村、貼近農民,簡單易行,利于健身。
4、競賽項目:腰鼓比賽、200米挑糧賽、拔河比賽、籃球比賽、插秧比賽
5、參賽辦法:以鄉鎮各村委為單位組隊參賽;各單位參加競賽項目的人數,按各單項競賽規程的`規定執行;各參賽單位必須為代表隊運動員、教練員、工作人員辦理人身意外保險手續。報到時交驗代表隊成員人身意外保險證明。
6、運動員資格:本鄉鎮所轄農業戶口的農民、企業就業人員、個體經商者及本次參賽的外鄉鎮所有運動員、工作人員須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代居民身份證,經鄉鎮以上醫院體檢后出示健康證明,經資格審查部門核準符合條件者。
八、活動組織和要求
1、由各村委會組隊參加,各村委會必須有一個領隊,運動員統一著裝,在5月30日之前到楊云鋒或龍輝處報名;(楊云鋒 1xxxxxx,龍輝 )
2、屆時邀請天柱縣新聞媒體進行宣傳報道。
九、活動經費
各單位參賽經費自理,其他比賽經費由組委會負責解決。
十、活動項目及規則
1、健身腰鼓
規定:以村為單位參加,每支參賽隊812人,男女不限,因傷病和其它原因不能參賽,經同意準許換人。
要求:參賽隊員必須是本村村民,自選套路選一套。
規則:采用國家體育總局社體中心制定的《健身腰鼓競賽規則》〔試行〕辦法。
2、拔河(男女混合)
規定:以村為單位參加,每村派男運動員8人,女運動員4人。
要求:參賽隊員必須是本村村民。
規則:比賽采用淘汰賽,抽簽選邊,三局二勝制。
3、插秧
規定:①每村可報男女運動員各2人參賽;
②40根吸管,分別插進40個空瓶內。
規則:用時最少,成績列前。
4、200米挑糧食
規定:每村可報男運動員2人女運動員一人參賽。
要求:男運動員搬80斤糧食、女60斤糧食跑200米。
規則:用時最少,成績列前。
5、籃球比賽
規定:本鄉鎮所有村寨組隊分在A組,外鄉鎮村民所有代表隊分在B組,機關和外企等等分在C組。
規則: 按照國家籃球20xx年規則來執行。
十一、獎勵
前四項競賽活動項目設一、二、三等獎各一名,一等獎獎品300元,二等獎獎品200元,三等獎獎品100元,有的項目獎品為比賽道具如糧食(大米)、肥料等,由主辦單位予以表彰獎勵。
籃球單獨設獎(根據報名情況待定)
十二、其他
本次運動會競賽規程總則及各單項競賽規程由主辦單位另行下發。
活動方案 篇2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進一步豐富學校德育活動內容,學校實施“日行一善”教育實踐活動
一、實施原則
1、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
2、堅持知與行相統一的原則。
3、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4、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重在實踐的原則。
5、堅持突出特點、體現特色的原則。
6、堅持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原則。
二、活動內容:尋善源、存善心、發善言、行善事
“日行一善”教育實踐活動,它是一個從學善、行善、思善到揚善的過程。學生通過長期的觀察、記錄、感受、體驗,在頭腦中逐漸形成善的道德觀念,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
“日行一善”教育實踐活動的具體活動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尋善源:就是培養和引導學生從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尋找善念,發現善源。
存善心:就是培養和教育學生向善、從善、行善的心理品質,擁有愛心、富有同情心、懷有感恩之心等。
發善言:就是培養和教育學生語言文明,會恰當使用禮貌用語,會理解別人、安慰別人、鼓勵別人。
行善事:就是培養和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主動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方便,自覺為他人和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以及與人和睦相處等。凡是一切真、善、美的意識和行為,凡是一切有利于學校發展、有利于學生個人健康成長的意識和行為,都屬于“日行一善”教育實踐活動的內容。
三、活動對象: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環境
善待自己:正確認識自我,積極上進,珍愛生命,熱愛生活,追求美好,快樂成長,心理自調,行為自律、情感自控。
善待他人:正確認識別人的長處與不足,接納他人,樂于助人,寬容他人的過失,忍讓他人的過激,能為別人的快樂而快樂,能為別人的憂愁而憂愁。
善待環境:正確認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
四、活動范圍:善在學校、善在家庭、善在社會
善在學校: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尊敬老師,友愛同學,做合格的學生。
善在家庭:孝順父母,生活自理,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待人熱情,做合格的主人。
善在社會:正確認識和面對社會,主動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方便,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愛護環境,追求和諧,做合格的公民。
五、活動過程:
“日行一善”是一個從想善、言善、寫善到行善、思善、揚善是一個不斷發展與升華的過程。
想善:就是每天在心中回想自己或他人的善行、善言。
言善:包含兩層含義,一層是每天說一些自己或他人的善舉、善言;一層是語言文明。要會安慰人、會鼓勵人、會理解人等,不斷送給他人溫馨與熱情。
寫善:就是把每天想的善事、說的善事、做的善事、看的善事一點一滴記錄下來,是形式上積德、厚德的一個過程。
行善:是善的落腳點。能積極為他人做好事,對人有禮貌,與人和睦友好相處等。行善就是方便他人、善待自然、和諧社會。行善也可以是改掉自身存在的缺點,修正已有的錯誤。
思善:是想善、言善、寫善的思想升華,是自己內在品質提升的重要過程,自己通過對善事的感悟和反思,將善變成自己優秀品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變成一種自覺的道德意識,從而支配自己的行為。
揚善:就是不斷地利用各種機會向周圍的人宣傳行善的好處,講古今中外行善積德的名人故事,宣傳行善積德對自然、他人、社會以及諸事眾物的相生關系,引導大家都明白行善于人于己都有利的道理。
六、活動措施及要求
1、宣傳發動。要深刻認識開展“日行一善”活動的重要意義,充分利用宣傳欄、校園電視等媒體,充分利用班會、通過講座、家長會等形式在學生當中認真做好“日行一善”宣傳教育工作,營造開展“日行一善”活動的良好氛圍。
2、全員參與。積極組織各班學生將學生身邊一點一滴的好事,利用每周班會進行總結,表揚堅持每日做好事的學生,從而引導學生從部分——大部分——全體學生全部參與教育活動,教育和引導廣大學生積極投入到“日行一善”活動中去,努力形成“知行善、學行善、比行善”的良好局面。
3、有機結合。尋善源與思想品德、語文課的讀國語精典、綜合實踐課結合。存善心要與音樂、美術、體育及日常行為規范結合。納善言與語文的摘抄、周記等結合。行善事要與平時的一舉一動結合。總之要把“日行一善、積善成德”活動與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結合起來,堅持把“日行一善、積善成德”活動貫穿教育教學工作始終,不斷擴大社會效應,增強影響力和覆蓋面,營造“學校主抓、學生參與、社會支持”的濃厚氛圍。
4、活動推動。為了進一步培養廣大學生從小養成做好事、做善事、助人為樂的良好習慣和優秀品質,學校將經常性地開展以“日行一善”為主題的征文、演講比賽和事跡報告會。
5、成果展示。少先隊大隊會要在全校各年級舉行“日行一善、積善成德”活動的總體情況和取得的效果。
6、總結表彰。為了倡導“人人向善、人人崇善”良好道德風尚,激勵廣大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學校將定期總結表彰一批在活動中表現突出的教師、學生和班集體。
活動方案 篇3
活動名稱:interesting finger
授課教師:李姿君
活動目的:
1、復習單詞:大拇指“thumb”、食指“pointer finger”指 “middle finger”。
2、學習新單詞:無名指“ring finger”、小拇指“pinkie”。
3、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積極參與和主動學習的習慣。
活動準備:盒子、幕布、手電筒、“大手掌”圖片一對以及對應的手指、手偶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與幼兒打招呼:Good morning everyone? How are you!
二、律動:“one two one two” song。
三、復習并學習新單詞
1、 表演手影:兔子、小鳥、孔雀、小鹿。
2、出示“魔術手指盒”,復習舊單詞“thumb”、“pointer finger”、 “middle finger”,并學習新單詞“ring finger”、 “pinkie”,以one by one 的形式進行練習,并注意糾正幼兒的發音。
四、通過游戲,對單詞進行復習鞏固
1、“Hungry tiger”:教師扮做饑餓的老虎,請幼兒出示正確的.手指,如果錯誤將被“老虎”捉住。
2、出示“大手掌”圖片進行手指拼圖:將幼兒分組,請幼兒選擇“手指”拼放在正確的位置上。
3、影子游戲: 幼兒在幕布后表演手指律動,培養幼兒的手指靈活性。
活動方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⒈發現生活中的數字,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⒉激發對數字的興趣,體驗活動的樂趣,培養幼兒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
二、活動準備:
電話機 遙控器 手表 鬧鐘
計算器 掛歷 直尺等
多媒體 卡片
三、活動過程:
⒈導入
每個小朋友找一個位置,看看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⒉幼兒講述自己看到的東西
①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東西,上面有什么?(數字)
②數字中最小的是幾,[老師把幼兒說的數字貼到黑板上]以及這些東西上的數字有什么作用。(換頻道、撥號碼、量長度等)
⒊ 拓展到身邊的數字
想一想,在什么地方還看到過數字,如汽車、馬路。
⒋出示教師在馬路上拍到的數字,幼兒說出這些數字有什么意義。
(可以找到住址,可以知道坐車路線)
⒌幼兒操作
請小朋友拿出放在凳下的數字卡片,說到數字幾,幾就站起來,組合成身邊常用的數字(110 音階 電話號碼等)
⒍活動延伸
我們的小朋友真能干,拼出了這么多圖形,小朋友也可以回教室再進行自由組合,看還能拼出什么不一樣的.號碼。
四、總評:
1.老師讓幼兒去發現、講述,有助于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認識一些特殊號碼可以提高幼兒自我保護,讓幼兒明白了數字與生活的關系。
2.老師的教態很親切,而且老師的眼神一直在跟幼兒進行交流,鼓勵幼兒大膽地發言。
3.老師出示的多媒體圖片有很多幼兒講到,對幼兒的啟發作用不是很大。
活動方案 篇5
中班音樂活動:《母雞咯咯叫》
教學目標:
1、學習有彈性的聲音表演叫鳴聲。咯咯 嗒︱咯咯 嗒︱
2、培養幼兒對音樂的喜愛,鍛煉幼兒的創編思維。
3、原有的基礎上加入樂器響板,進行表演。
活動準備:
咯咯 嗒︱咯咯 嗒︱樂譜一條、鋼琴、母雞頭飾、大灰狼圖片。響板每人2塊
活動過程:
一、教學組織。
教師放音樂《小小蛋兒把門開》,讓幼兒聽音樂做小雞動作進入活動室。
二、導入
1、剛才我們唱的是什么歌曲?里面的小雞長大了會變成什么呢?(幼兒自由回答)
2、今天我們來說說母雞,你們見過嗎?
3、它怎么叫的呢?(自由回答)
三、今天老師用另外一種叫法來讓小朋友學學。并出示樂譜: 咯咯 嗒︱咯咯 嗒︱(配上響板)
1、請幼兒從椅子下面取出響板學一學。
2、我們還可以換一種方法叫,教師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聲調,并加上響板來表演。
比如開心了:●● ˉ︱●● ˉ︱(響板敲的'響)
傷心:●● ~︱●● ~︱(輕輕的敲)
找窩:●● 、︱●● 、︱(時快時慢,表現出焦急的樣子)
生蛋:●● ↓︱●● ↓︱(表現出沒有力氣的那種)
兇:●● ∧︱●● ∧︱(敲的有力)
3、個別幼兒上來進行表演。
三、在原有的聲調上加入動作和響板的聲音:
找窩→要生蛋了→生蛋中→生完蛋開心的叫。(重復表演幾次)
四、情景表演
1個月過去了雞寶寶出生了,于是雞媽媽出去給小雞找食物了,便把雞寶寶留在家里。突然來了一只大灰狼,把雞寶寶偷走了。等媽媽回來一看,寶寶不見了就傷心的哭了起來。它決定去找雞寶寶。
(1)、提問:你們愿意幫助我一起去找寶寶嗎?
(2)、路上會很辛苦的會碰到許多的困難,你愿意幫忙嗎?
(3)、在尋找的過程中,表現出著急的樣子,并遇到了很多的困難。
(4)、找到了大灰狼打死了它并救出了雞寶寶。
五、慶祝
“為了感謝你們救了我的寶貝,現在我邀請你們來參加我的慶祝舞會。”
(1)、在播放音樂前雞媽媽說一段感謝的話。
(2)、播放音樂,教師和幼兒共舞。(配上響板,烘托氣氛)
(3)、慶祝會結束后播放音樂離開活動室
活動方案 篇6
【設計思路】
一次,孩子們在吃間點香蕉的時候,蔡璽昆小朋友問我:“于老師,香蕉里的這些小黑點是什么?”我告訴他這是香蕉的種子,其他孩子們聽到后特別感興趣,他們一邊吃一邊找種子在哪里。這時陳文臻又問我:“于老師,昨天我媽媽在炒茄子的時候,我看見里面也有一些小點,那是不是茄子的種子。”聽了問題后,孩子們的興致立刻膨脹了起來,見此情況我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發動孩子從家里帶自己喜歡的蔬菜和水果到幼兒園,一起尋找種子,于是“找種子”的活動便產生了。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提出問題并且自己尋求問題答案的意識和能力。
2、培養幼兒對種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讓幼兒了解各類蔬菜和水果及名稱。
4、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各類蔬菜和水果的種子,同時了解種子的形狀、顏色、大小。
【活動準備】
1、各類水果、蔬菜若干
2、盤子若干
3、油菜、芹菜、白菜、蘿卜、韭菜、香菜、蔥等蔬菜的種子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鼓勵幼兒把自己帶來的蔬菜和水果的名稱相互介紹一下,讓幼兒了解各類蔬菜和水果及名稱。
(二)引導幼兒將蔬菜、水果分類
引導幼兒按照豆類、瓜果類、青菜類等進行分類。
(三)提出問題,幼兒分組進行找種子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問題:你要給什么蔬菜或水果找種子?它有沒有種子?種子在哪里?找到的種子是什么顏色、形狀,大小如何?
找種子的過程中,提醒幼兒辣椒、蔥比較辣,注意別弄到眼睛上,以免辣到眼睛。同時提醒幼兒把找到的種子分別裝到盤子里。
(四)各組一起討論找種子的情況及結果
1、有的蔬菜有種子,如:茭瓜、南瓜、西紅柿、茄子、黃瓜、辣椒、豌豆、菜豆、扁豆等。
2、有的蔬菜沒有種子,如:油菜、芹菜、白菜、蘿卜、韭菜、香菜、蔥等。
3、西瓜、香蕉、葡萄、蘋果、梨、橘子、棗、山楂、石榴、柿子等水果都有種子。
4、種子的顏色:有白色的、紅色的、黑色的、紫色的`、黃色的,還有帶復色斑紋的。
5、種子的形狀:豌豆的種子是圓球形的;菜豆的種子是腎形的;而扁豆的種子卻像被腳踩扁了似的;西紅柿辣椒的種子一粒粒的小、圓而且特別多;茄子、香蕉的種子黑又小不容易發現;茭瓜、南瓜的種子與西瓜種子相似,但顏色不一樣;蘋果、梨的種子非常相似等。 教師小結:有些蔬菜雖然現在找不到種子,如油菜、芹菜、白菜、蘿卜、韭菜、香菜、蔥等,但是這些蔬菜是有種子的。當這些蔬菜成熟到一定程度(也就是慢慢邊老直到開花結種)的時候,這些蔬菜也就有了種子。引導幼兒觀看、認識這些蔬菜的種子。
(五)延伸活動: 借助孩子們吃水果間點這一日常環節,來支持孩子找種子的探索活動。
讓孩子在熟悉的生活活動中逐漸積累相關經驗。
【活動反思】
活動中充分讓幼兒動口動腦,既培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又發展了思維,各種各樣的種子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但又不被注意的東西,因此調動幼兒主動參與搜集各種豐富的材料,結合幼兒的實際經驗,調動幼兒多感官參與,鼓勵幼兒自由的觀察、操作、發現、比較、討論與探究,充分展示了一個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發現學習的動態活動過程。使幼兒帶著濃厚的興趣,強烈的探究欲望,對種子的形狀、顏色、大小及異同展開了多角度地聯想和思考,在親自動手操作的活動中加深了認識,以至于在“分組找種子”這一環節中都積極參與,各抒己見,其觀察能力既思維創造能力得到了高度和諧地發展。整個活動的氣氛隨幼兒思維的活躍而活躍起來。孩子們是在玩中找,找中學,議中學,想中學結束的。
【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活動方案精選公司活動方案實施方案02-11
活動方案公司團建活動方案05-17
我要安全活動方案 活動方案12-26
活動的方案11-15
活動方案11-06
[精選]活動方案09-25
活動方案[經典]08-02
活動方案(經典)08-12
【精選】活動方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