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班主任工作反思:孩子的六個心理“底線”不能碰
老話常說:罵人不揭短。在行事風格上,成年人早已熟悉這樣的一套不成文的“潛規則”——— 那就是不要觸碰他人的底線和短處。其實,何止成年人有底線,孩子同樣也有自己的“底線”!做個合格父母,就請別進雷區!
底線一:某些丟人的毛病
某些“丟人的毛病”幼兒往往對諸如尿床之類的“毛病”十分敏感,因為他們覺得這些缺陷會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丟面子”。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幼兒園教師,都不應在小伙伴們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孩子覺得這些缺陷會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丟面子”。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不應在小伙伴們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底線二:某些心理疾患
對于自己正罹患或曾經罹患過的諸如孤獨癥、抑郁癥、多動癥等與心理有關的疾患,幼兒往往更為敏感。如果大人們經常掛在嘴邊,自然不利于疾病康復。即便疾病已痊愈,當著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于是“揭短”,同樣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底線三:曾經的過失
一些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的“曾經的過失”,也會使得某些孩子長期耿耿于懷,只要有人提起,他們便會有“被揭傷疤”之痛。這些“曾經的過失”可能包括:某次游戲得了最后一名,某次表演砸了鍋,某次郊游出了洋相,甚至小時候愛哭等等。
底線四:被體罰的經歷
被打、被罵、被罰站等體罰往往是孩子“沒齒難忘”的痛苦經歷,因為不僅皮肉受了苦,心靈也可能受到創傷。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體罰,但在旁人面前頻頻提及過去的“受辱史”,仍然會使他陷入極度尷尬之中難以自拔。
底線五:身體缺陷
如平足、色盲、矮小、過胖、過瘦、眼小、臉丑等生理或身體上的缺陷,盡管是“明擺”著的,但如果大人時不時提及也會使孩子失意。即便說的是很久之前的事,如出生時瘦得皮包骨或樣子像難看的“小老頭”,也會讓孩子不快。
底線六:獨處的小天地
孩子往往十分看重自己獨處的小天地,并將其視為自己的“私人領地”。如果家長經常未經孩子同意在其“領地”里“檢查”一番,在孩子看來也是對自己“隱私”的公然侵犯。
-
上一篇:教師的十大缺陷
下一篇:班主任工作反思:教育學生永遠不要批評
相關推薦
- 優秀班主任個人總結01-20
- 小學班主任工作總結11-26
- 2012-2013第一學期班主任工作總結03-05
- 七年級班主任工作計劃第一學期09-13
- 高考后高三班主任工作總結01-17
- 初二年級班主任工作總結11-25
- 小學一年級上學期班主任工作總結06-30
- 2013年二年級第一學期班主任工作總結01-24
精彩搶先看New Top
1
2017林業局個人工作總結2
2017地稅局個人工作總結范文3
2017地稅局個人工作總結4
2016年度地稅工作總結5
2017春節期間安全生產檢查工作總結6
2017開展春節期間安全生產工作總結7
2017鄉鎮春節期間安全生產工作總結8
2017春節期間安全生產工作總結
最熱文章榜Hot Top
1
2016上半年意識形態工作總結2
2016年第四季度基層黨支部黨建工作總結3
2016社區居委會三年任期屆滿工作總結4
2016貨代年終工作總結范文5
2016~2017第一學期少先隊工作總結6
2016事業單位年度考核個人總結范文7
2016年發展黨員工作總結8
2016年品質檢驗員年終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