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希望家園工作總結
多措并舉,關愛留守兒童
我校地處廉江市城南街道辦深水垌村,是一所城鄉結合部學校,學校有學生395人,教師31人,其中留守兒童94人,半留守兒童120人。隨著農民外出務工的增多,“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隨之越來越多。在團省委、省青聯、省少工委及各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在團省委陳東書記的親切關懷下,作為廣東省首批關愛留守兒童的希望家園之一的“恩菲·希望家園”在去年7月1日正式成立了。在過去的一年里,在我校師生的努力下,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和幫助,學校、家庭、社會三管齊下,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建立健全領導負責制度。
首先我們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由學校領導、中層干部、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組成,校長親自掛帥,明確工作職責,制訂具體工作計劃,逐步使關愛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和經常化。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統一領導和管理,保證各項工作要求全面認真落實到位。
2、實施教師、學生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制度。
結對師生經常找留守兒童談心,隨時把握留守兒童的思想動態,定期家訪,關心生活,指導、幫助學習,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建立師生關愛留守兒童的成長日記,讓留守兒童在教師同學的集體中成長,以對他們缺乏家庭教育進行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郁。我們要求每位輔導員對每個留守少年兒童悉心照顧,實行“三個優先”:一是在學習上優先輔導;二是在生活上優先照顧;三是在活動上優先安排,讓留守兒童時時處處體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愛。經常開展“五個一”活動:每天一做,每個留守兒童每天至少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并寫一篇日記;每周一讀,要求每個留守少年兒童每月至少讀一本好書;每月一通,每個留守兒童每個星期與父母通一次電話;每期一評,學校每學期評選出“自強好少年”楷模;每年一慶,每年都為每個留守少年兒童慶祝生日。
3、大力宣傳,發動社會力量關愛留守兒童。
4、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卡制度。
我校對所有留守兒童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兒童的底數,建立了每個留守兒童的檔案和聯系卡,通過聯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強的了學校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聯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兒童為中心的關愛網絡。
5、積極開展文體活動。
一是開展了興趣小組活動。成立了乒乓球、籃球、書法、美術、音樂、象棋等興趣小組,組織開展各種文體活動,豐富留守少年兒童課余生活。二是開展各種主題活動。如開展“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并利用節假日,通過以書信、歌唱等形式,開展了感恩教育活動。如利用父親節、母親節開展“爸媽,我想對您們說”的書信競賽活動;利用國慶節,開展歌唱祖國歌唱黨的歌詠比賽??
6、定期安排免費體檢。
為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我校定期為他們安排免費體檢,對他們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及時了解孩子的身體發育情況和健康情況。做到有病早發現,及時治療。徹底排除他們因病失學、因病至貧的隱患。本學期于4月20日進行了體檢。
7、建立健全檢查考核機制
為了切實加強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長期性,學校對師生的結對情況過程跟蹤和結果的評選考核,學校積極研究科學考核評估的辦法,加強了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治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評制度,定期對教師進行了考評,獎優罰劣,并作為績效工資的重要依據。
8、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的交流與溝通;加強對貧困留守兒童的資助工作;建立關愛經驗交流制度;不定期召開研討會、座談會,進行經驗交流;不斷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斷提高留守兒童教育水平。
但是,留守兒童作為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落實到學校也存在著不少問題,貧困山區的學校如同貧困山區的家庭一樣,同樣擺脫不了地域的色彩——貧這個大問題。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所需要的開支,學校這個大家庭也負擔不起,經費不足,大大制約了“關愛工程”工作的進度和質量,學校有時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總之,關愛留守兒童我們做了很多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鍛煉他們的意志,培養堅韌、獨立的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們健康茁壯成長。但做好此項工作更需要全社會共同關心、關愛、關注。今后我們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學生健康發展的工作思路,使留守學生享受到同其他學生一樣的教育和關愛,為幸福廣東、和諧廣東做出新的貢獻。
【社區希望家園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我希望家園環境變好11-30
我希望家園環境變好11-30
社區希望來吧活動總結范文05-24
社區人人動手清潔家園的工作報告10-08
幼兒園家園社區活動方案(精選11篇)03-22
家園06-24
家園05-09
家園06-20
家園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