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班三月份工作總結
三月陽光明媚,春回大地。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搜集的2017年大班三月份工作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年大班三月份工作總結1】
本月班級情況
1、目標梳理
沒有目標的人生,猶如無人駕駛的小車,只會在業力和本能的作用下,糊里糊涂地過完自己的一生。表面上看似輕松、隨意、舒服,只需要跟著“感覺”走就可以了,但由于缺乏理性的掌控,結果往往不是自己想要的。但如果明確了目標,人生就會過得更有價值和意義。而要想實現人生目標,就要排除前進方向上的障礙,而影響人的一生最大的障礙有兩個:青春期問題和健康問題。
青春期是一個很難度過的關口,很多人甚至耗費了幾十年的時間在這一關打轉難以走出來,給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了很多的痛苦。回顧大多數中國人的一生,人生的軌跡就是:出生→長大→讀書→工作→結婚→生孩子→養孩子→帶孫子,活著的目的似乎就是繁殖后代,甚至沒有為子孫后代做過什么真正有價值和有意義的事,這樣的一生跟動物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實在是很大的遺憾。通過引導,孩子們都表示不希望自己活得像一個“動物”,而是成為一個有尊嚴的自由“人”,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給自己樹立人生的目標,不斷努力訓練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同時,為家族的未來承擔起責任,這就是所謂的“修身齊家”。
孩子們還發現,周圍大多數人都沒有真正的健康。所謂健康,健,是身體壯實,康是心情愉悅,具體說來,就是體強為健,心樂為康。不少人外表看起來身體似乎不錯,但活著時經歷各種折騰最終痛苦地死在醫院里,要么突遭變故離開這個世界。總之,能身體健康地活著、并且得到“善終”的人極其稀少。而在心理健康方面,陳丹青曾經說過,他去國外,走在大街上,看到外國人都是一臉的自信,活得很快樂、幸福的樣子,反觀中國人一個個都是滿臉的郁悶,如此大的反差讓他感到很是吃驚。這個例子說明中國人內心糾結、郁悶、分裂,不知道自己活著是為了什么,到底想要什么。
通過以上兩方面的引導,孩子們意識到了,要想一生過得有意義,有價值,有品質,并且幸福、快樂,減少遺憾,就要為自己規劃好一生,確立各階段的人生目標,成為一個身體健康、目標明確、內心合一的人。經過反復詳細的思考,每個孩子都為自己確立了長期目標、短期目標,甚至每周目標,從效果上看,經過目標梳理后,孩子們自我負責的意識普遍提高,做事、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得到了明顯的增強。
2、心理行為引導——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近期,孩子們出現了一些心理行為上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不自尊,不尊重他人。根源在于對自己缺乏要求,更愿意跟著自己的生物本性走。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對孩子們進行了引導。
首先,引導孩子們明白何為自尊?自尊,就是尊重自己,本質上就是尊重自己的身份——我希望自己展示什么樣的身份,我希望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舉個例子,當學生出現問題時,老師可以有兩種選擇。一是裝作沒看見,不去指出問題。由于逃避了責任,學生當然會感到開心和舒服,老師也很省事。但這樣的做法,其實老師展示的是不負責任的身份,學生不會發自內心地尊重老師。更重要的是,當學生長大以后離開了學堂,卻發現自己身上一大堆的毛病,婚姻、事業等各方面都不順利,他就會為以前貪圖舒服沒有努力提升自己而懊悔,也會怨恨老師的不負責任,這樣的結果是大家都不想要的。所以,如果對學生的問題裝作看不見,沒有嚴格要求,老師展示的就是不負責任的身份,這就是不自尊,也是對學生的不尊重。反之,如果老師看到了學生的問題,在了解了具體的情況后,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他認識清楚自己的問題,并且清晰后面要怎么做,這時,老師就做到了尊重自己的身份,也尊重了學生想要成長的愿望,這就是“自尊尊人”——尊重自己的身份,也就尊重了對方。
其次,結合近期發生的一些事情,孩子們普遍意識到自己沒有做到自尊尊人。原因就是由于以往的慣性,大家更喜歡順著自己的本性走,喜歡舒服、開心,放縱自己,加上對自己沒有目標,沒有要求,導致行為上完全被本能所驅使和控制,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展示什么身份,這樣的行為其實跟動物沒有什么區別,跟自己想要展示的身份也很不一致。
通過這樣的引導,孩子們都表示不愿意活得像一個“動物”,甚至連“動物”都不如,而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事實上,每個人的內心都希望自己是優秀的,但如果只有良好的愿望,卻不想對自己有要求,不知道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只希望無憂無慮,沒有壓力,不要承擔任何責任,卻想得到好的結果——成為一個真正的人,甚至高級的人,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就像電影《獅子王》里面,當辛巴有著跟丁滿、彭彭一樣的價值觀——Hakuna Matata(無憂無慮),他只會成為丁滿和彭彭那樣逃避責任的庸人,不可能成為真正的王者。但是當他的內心意識到了他的肩上擔負著獅子家族、榮耀大地的責任和使命,并且愿意去承擔的時候,他才成為了一個高級的人。
同樣,每個人作為家庭的一員,如果每天只想著怎樣過得舒服、開心,不愿意努力訓練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也不愿意擔負起家庭的責任,那么展示出來的身份自己一定會不滿意,因為這樣做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父母。引導到這里,孩子們都表示要做一個有責任、有榮譽的人,因此,我建議他們每天都要問自己兩個問題:我今天做了什么讓自己有榮譽的事?我今天的行為能讓父母為我感到驕傲和自豪嗎?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們內心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得到了進一步的激發。建議家長們在每次通話時,也可以問問孩子相應的問題。
3、電影課
(1)獅子王
《獅子王》是一部動畫片,但寓意和內涵都非常深刻。雖然課前孩子們都表示以前已經看過,但在講解的過程中,大家發現自己基本上停留在看熱鬧的層面,很多內容根本就沒有真正看懂。
l 經營者模式VS消費者模式
刀疤代表著陰暗的能量,他一直夢想著取代木法沙成為王。而他擁有權力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個人的欲望,隨心所欲放縱自己,不斷地從周圍環境里索取。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聯合跟他一樣貪婪自私的土狼族群,這樣的做法自然遭到了其他動物內心的厭惡和反對。這樣的價值觀與中國的王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他們當王的目的不是為了天下的百姓過得更加幸福和美好,而是為了自己更加肆無忌憚地索取,骨子里是消費者模式,因此老百姓對他們只有恐懼和厭惡,沒有發自內心的愛戴。
木法沙對榮耀大地的萬物都是尊重、平等相待的,他肩負著保護整個榮耀大地的使命和責任,對于這塊土地,他抱著“經營”的心態,在他的努力和付出之下,才有了榮耀大地的欣欣向榮,因此,所有的動物都發自內心的尊重他。顯然,木法沙代表的是西方的王。雖然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以及個人強大的能力,但這些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大眾,而不是為了索取,因此,西方的王本質上是付出的經營者模式,他們也獲得了民眾衷心的擁護。
由于價值觀不同,導致他們對待生命的態度完全不同。刀疤對待比自己弱小的動物沒有起碼的尊重,他會把小老鼠當成玩物,玩夠了再吃。與土狼族群也只是利益的結合,彼此之間缺乏信任,一旦沒有了利益,關系立刻土崩瓦解,甚至反目成仇。“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刀疤的做法體現出了典型的小人特征。木法沙的則認為:世界上的萬物有強有弱,但每個生命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作為國王要尊重所有的生命,而不是肆意地踐踏生命;真正的強大是為了別人而付出,幫助更多的人,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人與群分,物以類聚”,聚集在木法沙身邊的是跟他有著同樣價值觀的、代表著正義和擔當的獅群。小獅子辛巴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這樣的價值觀也逐漸滲透到了他的內心,甚至引領著他長大之后回歸家族和榮耀大地。
同時,在兩種不同價值觀的引導下,榮耀大地也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景象。木法沙統治時期,榮耀大地欣欣向榮,萬物蓬勃生長,動物們生活得平靜、幸福。而在刀疤的統治下,榮耀大地變得猶如地獄一般陰沉壓抑,草木枯死,動物們不得不流離遷徙。萬法唯心造。聯系到我們自身,對于我們的家庭、乃至學堂、國家,如果我們是抱著經營的心態,那么整個環境就會欣欣向榮,充滿正能量。但是如果抱著消費的心態,只知道一味地索取,只關心和考慮自己的利益,而沒有主動經營和付出的心,那么周圍的環境將變成刀疤統治下的榮耀大地一樣死氣沉沉,沒有活力,這樣的環境沒有人是可以真正獲益的。
l 逃避VS面對
丁滿和彭彭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典型小人物。他們的價值觀就是:Hakuna Matata(無憂無慮),不要責任,不要規則,不要壓力。他們認為過去的事就應該把它拋諸腦后,每天過得開心和舒服才是最重要的。這就是小人物的典型特征,缺乏遠見,只顧眼前。
事實上,只要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總是要承擔責任的,小到個人,大到家庭、社會,逃避責任只會讓人獲得一時的舒服,但該面對的總要面對,該承擔的總是逃不掉的,否則,內心就會分裂和痛苦。就像辛巴剛開始選擇逃避,沒有了責任和壓力,表面上是很開心的,但當他意識到自己還有使命沒有完成時,內心開始變得糾結和痛苦。最后,當辛巴選擇了勇敢地面對自己,承擔起家族和榮耀大地的使命時,他的內心才獲得了真正的安寧和快樂。
l 成為庸人 VS 高貴之人
野豬彭彭逃避現實,不愿意面對自己的問題,其他的野豬避之唯恐不及,只好跟自己的食物——貓鼬丁滿生活在一起,每天吃黏糊糊的蟲子。彭彭沒有主見,凡事都對丁滿言聽計從。辛巴離開家后,跟彭彭和丁滿在一起,放棄了獅子的生活方式,每天吃喝玩樂,沒有規則和束縛,忘記了內心的痛苦,也放棄了家族的責任,日子似乎過得無憂無慮,但長大后就變成了一個外表披著獅子皮,內里卻是比他低級的動物——貓鼬的思維模式。
可見,跟什么樣的能量共振,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作為家長,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呢?是一個成天只關心身體舒不舒服、心情好不好的庸人?還是心懷家族責任、有擔當,有著大心胸和大格局的高貴之人?如果是前者,其實根本不需要費心費力地培養,跟大多數庸人在一起,自然就成為了庸人。但這樣的結果相信不是家長們想要的。如果是后者,那就要賦予孩子責任和榮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家庭(家族)的一員,不僅需要為自己承擔責任,也要為家庭(家族)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嚴格要求自己,每天都做最好的自己,讓父母(家庭)為自己感到驕傲和自豪。
(2)《正午》
《正午》這部電影的主題是榮譽和責任,同時非常深刻地刻畫了人性。去年我給孩子們解讀過,這次重新解讀,大家又有了新的收獲。
影片中的人大致可以分成三種。第一種是普通大眾,面對危險時,因為恐懼而不敢堅持原則,更不敢承擔責任,哪怕事關自己的`切身利益仍然選擇明哲保身,這樣的人占絕大多數,注定是蕓蕓大眾中一個可有可無的“消費者”。影片中法官、官員,以及教堂里的人,包括警長Will的一些朋友都屬于這類人。第二種可以稱之為“小人”,他們因為利益聚集在一起,內心沒有公平正義,缺乏原則,只是一群烏合之眾。比如米勒及其同伙、副警長哈威、旅館老板、酒吧里的人等。第三種人是高級人類,他們有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并且會用行動堅定地捍衛內心的榮譽,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比如警長Will在面對生命危險時,哪怕沒有一個人支持他,仍然孤獨而堅定地堅守內心的原則,勇敢地承擔責任捍衛自己的榮譽。他的妻子艾米雖然因為價值觀不同,剛開始時選擇了離開Will,但最后還是留下來與Will一起并肩戰斗。
通過對影片的詳細解讀,孩子們對Will堅定地堅持內心的原則感到了深深的震撼。反觀自己,在很多時候要么沒有原則,要么因為擔心、恐懼而不敢堅持原則,變成一個沒有主見、兩邊倒的“墻頭草”。這樣的模式會給自身的生活、人際關系、未來的婚姻、事業等帶來很大的障礙和困擾,離自己的人生目標也會越來越遙遠。同時,他們也從其他角色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發現自己具有第一種人和第二種人的特征,而這些人的懦弱、逃避、功利、懶散等等,又是自己所不齒的。
通過對影片的賞析,Will身上人性的光輝讓孩子們對自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4、識人課
《非誠勿擾》是一個相親節目,孩子們基本上都有過了解。之所以選擇這個節目作為識人課的教材,是因為這是一個真實的節目,因此更便于分析和討論。
識人課的目的是幫助男生了解女人的特點,也幫助女生了解男人,同時,學會識別人物背后的心理個性品質,一旦具備這樣的思維能力,就能分析出這個人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并推斷出他的未來,例如婚姻、事業等情況。
通過分析節目中男嘉賓的言行,大家發現一個虛浮、喜歡作秀,不誠實,做事不踏實的男人不管外表看起來有多帥、多酷,事業看上去多么成功,未來的婚姻注定是不幸福、不穩定,甚至出軌的可能性非常大,未來的事業也不可能做到真正高端的程度。女生表示不愿意嫁給這樣的男人,而男生則表示要讓自己避免成為這樣的人。而在老師分析之前,大家都認為這個男人非常優秀,男生希望自己成為這樣的人,女生也愿意嫁給他。此外,通過分析臺上眾多外表光鮮靚麗的女嘉賓的性格特點,推斷其婚姻和事業,男生發現如果把這樣的女生娶回家,會給自己的一生都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女生則反思自身是否也具有這些問題。
這樣的課程有助于孩子們對于自己未來的婚戀提前進行理性地思考,破除“公主、王子”的幻象,在青春期到來時,減少由于荷爾蒙的分泌而產生沖動的行為。
5、領袖課
為了讓孩子們對所學過的內容有更深刻的了解,大家就上學期所學的四個根性:沉穩、細心、膽識和積極進行了反思和討論。
本月,學習的根性是“大度”。在觀看了教學視頻之后,結合官渡之戰中兩個典型代表曹操和袁紹做了對比,讓孩子們認識到大度的重要性和領袖素質的重要性。“修養不如教養”,鼓勵孩子們要趁著年少大好時機提升素質,為將來人生幸福成功做好準備,向高目標邁進。之后,結合將相和、六尺巷、潘基文分享桃子等等小故事,引導孩子們在非原則問題上不計較,在生活中大度待人,學會分享,勇于擔當,養成良好的個人修養。
6、閱讀課
學習了清一山長博文《一名中學生的演講:我原諒中國教育,但我不原諒自己同流合污》。孩子們在為作者感到惋惜的同時,對體制教育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為父母讓自己有機會接受新教育發自內心地感恩。有了這樣的對比,相信他們會更加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
7、科學課
在孩子們以往的觀念中,人類是萬物之靈長,動物則比人類要低級得多,因此,人類在動物面前往往擁有天生的優越感,不懂得去尊重動物,甚至肆意地踐踏它們的生命。
通過觀看紀錄片《小動物大智慧》,孩子們看到了與以往認知完全不同的現象——那就是很多動物其實都具有人類所不具備的才能,這些本領有些是先天的,例如黑猩猩的超強記憶力,更多的則是通過后天的努力習得。比如信鴿尋找回家的路需要通過多次的飛行在大腦里不斷形成地圖;夜鷺為了捕食會忍受眼前食物的誘惑,把有限的食物作誘餌以抓捕更多的魚;生活在惡劣環境的鳥比生活在環境舒適、食物充足地區的鳥更聰明,因為前者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他們不得不更加努力地思考……看到動物們的表現,孩子們原先的優越感一掃而空,除了贊嘆,更多的是引發他們向動物學習的愿望,比如,跟夜鷺學習忍受誘惑,做事有計劃,而不是放縱眼前的享受;從鳥兒身上學習努力訓練自己,而不是讓自己停留在在舒適和懶散的生活狀態,那樣不會讓自己變聰明。
8、活動運動
活動方面:參加了3.12的杭州新教育讀書會。戶外徒步、采摘野菜:薺菜、馬蘭頭、野蔥、水芹菜、小豬草……做成包子、餃子、蔥油餅等。孩子們不僅認識了很多天然美味的野菜,也鍛煉了動手做事的能力,并且學會了安排、協調任務,彼此之間配合程度也有所提升。
運動方面:5公里跑每周進行一次,跳繩、俯臥撐、翻滾等每天測試并計時。孩子們的狀態越來越好,過程中努力突破自己,成績也一路飆升,對自己的能力也越來越有信心。
此外,還欣賞了電影《殺死比爾》、《爆裂鼓手》。
【2017年大班三月份工作總結2】
一、本月工作小結:
初春時節,乍暖還寒。園里的白玉蘭早已脫胎換骨,亭亭玉立,山茶花也含苞待放,墻外的迎春花已經吐露芬芳,她們似乎都在預示:春天已經悄然無息的來到了我們的身邊。
二月份我們正好又趕上元宵節,我們策劃了大組歡慶元宵佳節的活動。為了讓孩子們真正體驗“成長快樂”的主題,我們進行“全體總動員”舉辦了“猜一猜,猜燈謎”、“比一比,磕瓜子”等有民俗風味活動。請小朋友自己準備燈謎讓大家猜,大家自己確立瓜子比賽的規則自己做裁判進行“瓜子友誼賽”,也請大家自己帶來家里的年貨一同分享新年的余味。在新年的最后一天,我們用自己的方式慶祝自己又長大了一歲。
緊接著元宵節就是三月的“婦女節”,如何讓孩子們過一個有意義的節日呢? 我們級組共同討論由吳菁老師具體策劃了“媽媽的手”的主題活動。通過談話、繪畫,我們知道媽媽的手是安撫我們的搖籃,是引領我們的拐杖,是鞭策我們的韁繩。結合我們課程的主題,我們去了超市為媽媽挑選禮物,增加我們對媽媽的了解。通過制作水晶手——媽媽和我,增進媽媽和我的情感。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僅僅把課程的主題“我們的城市”貫穿于整個活動過程。如,在車上我們聯系司機一路上介紹了樂購、好又多、家樂福超市、東方明珠電視塔、華東師范大學以及虹橋開發區。在西郊百聯購物中心,我們又利用空余時間,請媽媽和我們一起做一份關于《超市和商場》的社會調查表,深入直觀的了解超市和商場為我們生活提供不同的便利和需求。
三月我們大班級組都在積極籌劃自己的展示活動,在主題背景下的數活動和音樂活動。活動既要在主題的內容中生成,又要注意領域目標的呈現。顯然對每位老師來說都是有挑戰性的。展示只是學習和反思的一種手段,我們希望能通過具體的實踐積累更多的經驗與大家一起分享。
二、本月工作重點:
1、三八節主題活動——媽媽的手的策劃實施。
2、三月展示活動的討論、準備。
三、下月工作設想:
1、每位教師的學習
活動(數活動、音樂)的展示,研討。
2、各班主題背景(結合區域活動)的延伸更換,以及資料的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