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農場開墾廟社區黨總支事跡材料_事跡材料

發布時間:2017-04-19  編輯:admin 手機版

五家渠4月18日電(鄭先華 李星燕)二0一一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奇臺農場開墾廟社區黨總支組織、帶領黨員干部、職工群眾,團結協作、努力工作,以調整產業結構為主線,以增加職工收入為目的,圍繞大局抓重點、集中精力攻難點、開拓創新出亮點,高質量的完成了全年的各項工作任務。2012年末職均收入達到15000元(人民幣),較上年增加4300元,人均收入8500元,較上年增加3200元。社區上下干群關系密切,社會穩定,各項工作穩中求進。
  一、以訂單農業為抓手,不斷優化種植業結構。
  奇臺農場開墾廟社區地處山區、丘陵地帶,人均耕地僅有8畝,其中6畝是靠天吃飯的山旱地。種植業結構比較單一,種植業投入產出比低下,職工收入增長緩慢。為此,社區總支一班人認真分析原因后,積極爭取上級黨委的優惠政策,種植微型馬鈴薯制種200畝,黨員干部親自帶頭種植,黨總支一班人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的教職工,按照微型馬鈴薯的種植技術要求從種植到田管到收獲嚴格每一個管理環節,功夫不負有心人,由于人努力天幫忙,經過干部職工的精耕細作和精心管理,200畝微型馬鈴薯平均單產達2700公斤,最高產量達到4000公斤。每公斤1元全部回收,除去每畝不足700元的成本,(因為這是上級黨委的一項優惠政策,微型薯種子款免費)每畝純收入達到XX元。積極發展訂單農業種植訂單食葵1200畝,每畝純收入達到千元以上。依托珠海新興源有機紅花有限公司落戶奇臺農場的優勢,在山旱地種植有機紅花1500畝,每畝產紅花絨14公斤,每公斤售價80元,每畝純收入1000元以上。通過種植業結構的調整,使職工群眾親眼目睹、親身體會到了科學技術和種植業結構調整帶來的巨大實惠。為今后開墾廟社區種植業結構調整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經濟基礎。
  二、依托氣候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設施農業。
  奇臺農場開墾廟社區有著冬暖夏涼、冬季陽光能見度強的氣候資源優勢。發展設施農業、種植反季節蔬菜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優勢。為此,奇臺農場開墾廟社區黨總支一班人搶抓機遇,抓住兵、師工會實施的修建一座高架節能日光溫棚補助1萬元的優惠政策,職工群眾的積極性普遍高漲,為達到當年申請,當年修建,當年投入使用,當年見效的目的,社區機關干部、連隊干部主動放棄雙休日和節假日,每天身穿迷彩服幫助職工放線、挖土、砌墻、穩定鋼架、鋪麥草,壓塑料布、安裝卷簾機。利用3個月時間、大干100天,利用丘陵地帶的地形優勢幫助職工修建了98座半地窩式高架日光節能大棚。專門請來技術人員,每個干部負責2—3座大棚,手把手的教職工種菜,8月底以前98座大棚全部種上了各種蔬菜,春節前全部上市,平均每座大棚收入4000元左右。職工張志闖種植的兩棚反季節雙孢菇純收入達到5萬元。通過發展設施農業,不僅使職工變冬閑為冬忙、增加職工就業的機會而且增加了職工的收入,減少了職工喝酒、賭博等社會陋習和不良行為的機會,既提高了職工生活質量又增加了職工的收入,使職工足不出戶抽空就可以掙到平時的外出打工錢。
  三、黨員干部帶頭為其父母或親屬繳納養老保險金,以實際行動引導和推動此項工作的全面順利進展。
  奇臺農場開墾廟社區純屬集體所有制單位,自2012年5月,兵團黨委出臺《關于解決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退休職工遺留問題》的惠民政策出臺后,由于集體所有制大部分老職工對此項惠民政策不能夠正確理解,加之,奇臺農場開墾廟社區地處山區、丘陵地帶,人多地少,人土矛盾十分突出,地處偏遠,信息閉塞,種植業結構單一等多種因素,大部分職工在溫飽線上掙扎,60歲以上的老職工基本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維持生活。雖然開墾廟社區組織黨員干部、政策專家對此項惠民政策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宣傳講解但是大部分老職工還是處于觀望狀態。為使社區60歲以上的老職工乘坐上最后這輛末班車。奇臺農場開墾廟社區146名黨員、干部首先帶頭為自己的父母、親屬繳納養老金。共計300多萬元。黨員、干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這一黨的惠民政策,大部分職工紛紛行動起來,通過自己拿一點,子女出一點,親朋好友幫一點的辦法爭先恐后的繳納養老保險金。
〖1〗〖2〗

  奇臺農場開墾廟社區應參加補費的老職工828人,截止2012年底已有816名老職工補費后領到了退休工資,開墾廟社區有18位孤寡老人,生活無依無靠,靠最低生活保障金和臨時救濟生活過日子,5戶特困老職工生活捉襟見肘。為了使他們也能乘坐上這輛末班車,社區機關干部、連隊干部通過金融部門為他們擔保貸款56萬元,為他們補繳了養老保險金,使這些孤寡老人和貧困老人切實感受到了黨的溫暖和老有所養的惠民政策。
  四、依托自然優勢,大力發展畜牧業。
  引導職工充分利用山區資源優勢,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引導鼓勵職工抓住上級黨委出臺的一系列發展畜牧業的優惠政策,大力發展以養羊、養豬為主的畜牧業,通過飼草過腹還田,加大土地改良力度,減少種植業的投入成本,增加職工的收入,嘗到了甜頭的職工,堅定了發展畜牧業的信心。通過典型引導,科技示范,增加科技含量,加大牲畜品種改良力度,在發展畜牧業的過程中,十分注重增加科技含量和品種改良力度,每年冬季利用農閑時間,請來畜牧有關科技人員,舉辦科技培訓班,講解畜牧業發展過程中的有關科技知識,對職工進行科技培訓,提高職工發展畜牧業的科技水平,增強職工的科技意識,通過科技培訓職工的科技意識明顯增強,科技在畜牧業中的含量不斷加大,加大品種改良力度,共改良薩?巳饷嬗醚15000只,推行長草短喂,三貯一化,提高了飼草利用率。為確保牲畜健康成長,每年分春秋兩次對全部牲畜進行兩次注射防疫,對牲畜圈舍全部進行消毒,從源頭上消滅了牲畜的病疫,提高了牲畜的成活率,確保了牲畜的健康成長。
  五、“雙培雙帶雙提高”工作成效顯著。
  奇臺農場開墾廟社區黨總支把實施“雙培雙帶雙提高”工程作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一項重要舉措,著力推進“雙培雙帶雙提高”工程,取得了較好成效。
  狠抓教育培訓,提高黨員干部隊伍綜合素質。從“雙培”著手,多渠道,分層次地開展教育培訓。突出重點、培養“新”人。把工作的重點放在“新”人上。為在黨員中培養致富能人和在致富能人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奠定基礎,推動“雙培雙帶雙提高”工程順利實施。加大扶持協調力度,促進“雙培雙帶”工程縱橫發展。開展方針政策的宣傳活動。開展致富經驗的學習推廣活動。組織黨員職工群眾外出參觀考察,組織120多名黨員群眾、40多名致富帶頭人先后農七師137團、吉木薩爾縣等地進行了參觀學習。共舉辦農牧業實用技術、科技信息培訓班11期,培訓黨員干部、致富帶頭人200多人(次);共舉辦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6期,參加50人(次)。 “雙培雙帶雙提高”工程實施以來,已將40名農民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10多名致富帶頭人培養成黨員,開展貧困戶的幫扶活動。積極組織開展“一幫一”活動。2012年,黨員干部共為群眾辦理實事83件,加強示范點建設,堅持輻射帶動。積極搞好“雙培雙帶”先進個人的評選活動。涌現出了像糜必華、糜必榮、張志云、萬鵬、陸庭武、馬旭龍、李生孝、陳金河、柯發元等一批“雙培雙帶”典型。通過抓點帶面、樹立典型、示范引導,促進了“雙培雙帶雙提高”工程的順利實施。切實加強了“雙培雙帶雙提高”示范項目和黨員示范點的創建培育力度。
相關推薦

最熱文章榜Hot  Top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区 | 日本性爱一二三区 | 午夜免费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综合久 |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