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新建成的養殖場正常運轉?這是個很棘手的問題。
認識到養殖場存在的問題后,我多次與村委會研究的結果只有一個即:“支部必須帶頭、黨員必須作模范、并廣泛發動群眾參與”。制定了可執行方案后,從四個方面開展了工作:
1、在鄉黨委的支持下,養殖場成立了周天順任支部書記、陳克佩、周應國任支部委員,鄉機關社保所韋艷梅同志任黨建指導員的黨支部,使養殖場有了思想上的保障。
2、在廣大群眾中開展了“端正思想、轉變認識”的工作,改變了人民群眾“等、靠、要”的傳統思想,從而使干部、群眾在思想上得到了共識。實現了全村閑散資金的集中,為創造更大財富奠定了基礎。
3、“要想出成果,人才是關鍵”。這又是養殖場總結出來的一條新思路和經驗。先后派5名優秀青年赴外地參加科學養殖學習培訓活動,充分借鑒他人成功經驗來盤活養殖場正常運轉。
4、搶抓多元化發展機遇,實現能源再生產。在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凱壩村在拓展生豬養殖的同時,利用現有豬糞作為天然有機肥料,合理開發利用現有的土地資源,結合自然生態、民風民俗等有利條件,開辟了蔬菜種植基地200余畝。下一步將在打造綠色蔬菜品牌,逐步實現養殖、種植雙盈目標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2016村扶貧工作匯報2】
自月家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以來,共入戶走訪378戶,并參與該村的日常事務工作,現將駐村幫扶工作簡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月家村距鄉政府駐地3.5公里,鄰近武功山羊獅幕核心景區。下轄7個村民小組,共有人口1200余人,耕地面積1360畝,山林面積15000畝,全村現有黨員24人,支委會成員3人,村委會成員5人,其中支委會兼職2人,村支兩委實際干部6人。
二、全村貧困戶情況
截止目前,月家村共有貧困戶74戶,涉及村民227人,致貧主要原因為因病致貧和缺乏相關知識技術。全村村民脫貧愿望十分強烈,但由于缺少資金技術、沒有市場,導致脫貧力不從心;其中精準扶貧戶10戶,涉及人口41人,有1戶已養殖9頭生豬,且有擴大養殖規模的意愿。
三、2016年扶貧工作計劃
2016年是扶貧項目的最后一年,按照五年項目規劃,今年的資金全部用于村部建設,但按照新的文件要求,資金不能用于村部建設,故我村將瓦溪至官灘公路硬化項目作為今年的扶貧項目,此路長7.4公里,目前已由老板帶資先建完成道路硬化4.4公里,尚欠老板20余萬元,且還有3公里尚未硬化,如按照每公里造價28萬元,共需資金84萬元,除縣交通局可以解決的每公里8萬元的立項資金,此項目還有資金缺口60萬元。
四、急需解決的問題
今年我村急需解決的有以下幾個問題:
1、村部建設總投資53萬元,于2012年動工,2013年6月份完工,現負債近30萬,因村級沒有經濟收入,故村部建設所欠債務難以短時間內清算。
2、2012謝家山組新農村建設目前欠賬6萬元。
3、小湖組村民要求新農村建設的呼聲和積極性很高,自去年年底以來,村民自發開展空心村整治、拆違、河道清理、架設涵管、修簡易橋等工作,但因無法解決新農村建設點,沒有項目資金來源。
4、長佈至新源公路硬化工程,長1.2公里,按每公里28萬元計算,共需資金33.6萬元,除縣交通局立項補助資金外,資金缺口達23.5萬元。
五、扶貧工作發展規劃
目前,我村以土地租賃的形式,在謝家山組發展了一面積為300畝的花卉苗木基地,不僅解決了一批剩余勞動力,而且帶動村民增收,全組每戶年增收達3000元以上。
為徹底摘除貧困村的帽子,我村打算在現有花卉苗木基地的基礎上,做大做強規模,同時依托武功山旅游大開發的大背景,因地制宜,積極發展農家樂、特色養殖等富民增收的產業,進一步擴大毛竹低改面積,加大毛竹加工企業建設,增加竹木附加值,將竹木資源優勢向林業經濟優勢轉化;力爭在現有的基礎上,人均年純收入每年提高10%以上,盡早使全體村民脫貧致富,過上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