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學校不作為亂作為自查報告(二)】
依據《學校開展不作為亂作為問題專項整治的實施方案》,從11月1日起,學校認真組織人員根據崗位職責,采取深入基層走訪、召開座談會、設立意見箱、發放調查表等形式,廣泛征求服務對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認真查擺存在的問題,深入剖析原因,找準問題根源。并且公布專門的舉報電話、舉報郵箱等,廣泛接受群眾關于不作為、亂作為問題的舉報投訴,通過社會調查、召開座談會、發放征求意見表等形式收集各方面意見,對問題比較集中,反映強烈的,立刻建立臺賬,明確專人負責,限時進行整改。 規范辦學行為,治理教育亂收費,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每個教師的聲譽,關系到學校的形象。因此,我校領導高度重視這項工作。
隨著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們組織專班進行了深查細究,認真查找,我們感到,當前我校的“為官不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不想為”、“不會為”、“不敢為”、“亂作為”。
一是“不想為”。
有些領導干部安于現狀,工作熱情減弱,進取意識淡化,精神狀態低迷,總覺得船到碼頭車到站,不愿再吃苦受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工作不主動,總是應付上級了事,辦事拖拉,效率低下。
二是“不會為”。
面對輪番的課程改革,教育形勢等,業務不熟悉,又不愿學習、不愿鉆研,開展工作不得要領,無所適從。歸根到底是由于能力水平欠缺,導致工作上力不從心。
三是“不敢為”。
主要表現在“二怕”:一怕工作失誤,承擔責任,把不出事作為最大“原則”;二怕觸及利益、得罪人。擔心引火燒身、畏首畏尾、縮手縮腳、患得患失。
四是“亂作為”。
主要表現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弄虛作假,工作方法簡單,態度粗暴,不能和廣大教師很好地進行溝通,遇事不思考、不商量,搞“一言堂”。
“為官不為”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突出表現,與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密切相關,是“四風”的綜合反映。認真分析產生我!盀楣俨粸椤钡纳顚哟卧颍饕幸韵滤膫方面:
1、理念信念不夠堅定,黨的宗旨意識淡化。
無論哪種“為官不為”,歸根結底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出了問題!叭^”改造沒有做到堅持不懈、深入持久,加強黨性修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降低,對個人的榮辱得失看得重,對事業的興衰成敗看得淡。群眾觀念沒有牢固樹立起來,沒有真正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
2、責任擔當意識不強,缺乏開拓進取精神。
一些干部覺得要求嚴了、“束縛”多了,感嘆工作越來越不好干、負擔越來越重,產生了明哲保身的錯誤思想,想當“老好人”“太平官”,不敢動真碰硬,遇到矛盾就繞,遇到問題就躲,缺乏攻堅克難的勇氣,工作上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有的存在盲目攀比思想,比收入、比待遇,導致心理失衡、行為失準、工作失職,不僅助長了奢靡之風、違反了紀律規定,而且意志消退、貽誤了學校教育事業發展。
3、能力水平欠缺,沒有干事創業的過硬本領。
一些領導干部不是不想作為,而是存在“能力恐慌”“本領恐慌”,缺乏真本事、硬功夫,導致工作上力不從心。
4、群眾意識淡薄,服務意識不強。
作為一所村級學校的領導干部,不僅沒什么特殊待遇,而且工作比一般老師多得多,致使一部分領導干部在安排工作、遇到難題時,心情急躁,方法簡單粗暴,忘記了自己是一名黨員干部,忘記了我黨的群眾路線,忘記了在其位就要謀其職的道理,只顧著自己的那點小利益,致使一部分老師對我們的工作產生了一些誤會,造成了不好的影響。針對我校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查擺出來的“為官不為”的問題,我們一定根據上級的指示精神,予以整改,堅決以解決思想問題為核心、以完善制度為根本,一營造良好環境為保障,深挖病根,對癥下藥,充分調動我校廣大干部、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開展活動所形成的優良作風轉變為推動我校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