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春聯的由來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春聯很是熟悉吧,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的春聯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聯的由來,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聯的由來】
春聯起源于桃符(周代掛在門兩側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后漢書》報道·《禮儀志》中包含的桃符長,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郁壘”的名字!罢乱蝗,造桃符戶,名仙木,百鬼所畏!
因此,清代《燕京時歲記》記載:“春聯,即桃符也!蔽宕畤鴷r期,宮廷里有人在桃符上寫聯語!端问贰な窦艺f:后蜀主孟昌令學士辛寅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是中國第一對春聯。春聯還說,直到宋代“桃符”。有王安石的詩“千門萬戶瞳日,新桃總是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從桃木板變成紙,叫做“春貼紙”和“春聯”。
春節普天同慶,所以除了各家門口要貼春聯,豬舍、雞鴨舍等地方也要貼對聯,寓意六畜興旺,格式一般為雞鴨滿圈,牛羊成群,六畜興旺等。
傳說與春聯的起源有關
據說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山海經》中,有一個鬼域世界,中間有一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英里的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早上金雞長鳴,晚上出去游蕩的鬼魂就會回到鬼域。鬼域的大門位于桃樹東北,有兩個神人站在門邊,名叫神茶、郁郁。如果鬼魂在晚上做了傷害天空的事情,神茶和抑郁癥會立即發現并抓住它,用芒蘆做的繩子綁起來喂老虎。因此,世界上所有的鬼都害怕神茶和抑郁。于是民間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樣子,放在自家門口,避邪防害。
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茶、郁悶的名字,認為這樣做也能鎮邪除惡。這種桃木板后來被稱為“桃符”。宋代,人們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個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個表達自己的美好愿望,三個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在象征幸福和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在春節期間貼在門窗兩側,表達人們祈求來年好運的好愿望。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茶和郁壘二將外,人們還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據說唐太宗病了,聽到門外的鬼魂呼號,整晚都不安。于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里拿著武器站在門邊,第二天晚上就再也沒有鬼魂了。后來,唐太宗讓人們在門上畫出這兩位將軍的形象,這一習俗開始在人們中廣泛傳播。
【精選春聯】
上聯:喜居寶地千年旺盛下聯:福照家萬事興:福照家萬事興:橫批:歡迎新春
上聯:一帆風順的吉星到達:下聯:萬事如意,福臨門:橫批:財源廣進
上聯:一帆風順,年年好日子下聯:萬事如意,一步一步高橫批:吉星高照
上聯:一帆風順,年年好日子下聯:萬事如意,一步一步高橫批:五福臨門
上聯:一干二凈除舊習慣下聯:五講四美樹新風橫批:辭舊迎春
上聯:春至一年好運下聯:四季彩云滾滾而來橫批:萬事如意
上聯:一年四季春常下聯:萬紫千紅永開花:橫批:歡迎新春
上聯:一年四季好運下聯:八方財寶進門橫批:家和萬事興
上聯:迎迎春迎富貴下聯:接財接福平安橫批:吉祥如意
上聯:迎新春江山錦繡下聯:辭舊歲事輝煌橫批:春意盎然
上聯:迎新春事如意下聯:接鴻福步步高升橫批:好事臨門
上聯:占天時地利人和人下聯:取九州四海財寶橫批:財源不斷
上聯:壯麗的山川多彩:下聯:文明國家遍高風:橫批:壯麗的山河
上聯:春聯對歌民安國泰國下聯:喜字成雙花月圓橫批:國泰民安
上聯:春滿人間百花吐艷下聯:常安福臨小院四季橫批:慶祝春節
上聯:春滿人間歡歌陣陣下聯:福臨門第喜氣洋洋:橫批:五福四海
上聯:春色明媚,山河錦繡下聯:華夏騰飛祖國萬年輕橫批:壯麗的山河
上聯:五分兩年下聯:一夜兩歲如意橫批:恭賀新春
上聯:汗馬絕塵安外振中標青史下聯:錦羊開泰富民清政展新篇章橫批:春滿人間
上聯:惠通鄰里,門迎春夏秋冬下聯:誠待世賢,戶納東南西北財富橫批:吉星高照
【春節食俗】
在古代農業社會,農歷十二月初八以來,家庭主婦一直忙于包裝新年食品。由于腌制臘肉需要很長時間,我們必須盡快做好準備。中國許多省份都有腌制臘肉的習俗,其中以廣東省的臘肉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是諧音的“年高”,再加上多端口味的變化,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金銀,寓意著新年發財。年糕的味道因地而異。紅棗年糕、百果年糕、白年糕由北京人喜歡吃江米或黃米制成。河北人喜歡在年糕中加入棗、小紅豆和綠豆一起蒸。
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炒年糕,有的還包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蘸糖吃。南方的年糕又甜又咸,比如蘇州和寧波的年糕,都是粳米做的,味道清淡。除蒸、炸外,還可切片炒食或煮湯。甜年糕由糯米粉、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制成,做工精細,可直接蒸或用蛋清油炸。
餃子,北方除夕晚餐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吃餃子的習俗不同,有些地方除夕吃餃子,有些地方第一天吃餃子,北方一些山區有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時祈求好運的獨特方式。按照中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點到第二天凌晨1點是子時!敖蛔印币簿褪切履旰团f年相交的時刻。餃子意味著年齡更大,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好運。此外,餃子的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好運氣。吃餃子象征著生活的繁榮。
真正過年的前一天晚上叫團圓夜。離家出走的游子要千里迢迢趕回家。全家人都要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做法是先用面條做餃子皮,然后用皮包填充。餡料的內容多種多樣。各種肉、蛋、海鮮、季節性蔬菜都可以填充。吃餃子的正統方法是用清水煮。撈起后,用醋、蒜末、芝麻油調味。
還有炸餃子、烤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意思;餃子“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征團聚和歡樂;取更年交子的意思,很吉利;另外,因為餃子看起來像元寶,過年吃餃子也有“招財進寶”吉祥意義。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餃子,談新年,開心。
元宵節,元宵節,道教稱之為“上元節”。根據元代伊土珍(女)郎)環記引用《三余帖》: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病。正月十四日夜,突然有男孩求見,自稱嫦娥之使,說:“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天是月圓之時,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叫夫人名,三夕可降!辨隙鹑绶ǘ?梢娫澇栽澗褪悄迷潯皥F團如月”吉祥之意。
元宵節在北京很常見,做法和今天一樣。清朝康熙年間,朝野盛行“八寶元宵”、元宵節馬思遠。民國初年,袁世凱因元宵節和元宵節“袁消”因此,命令禁止元宵節。除江米面外,元宵面還有粘高梁面、黃米面等。桂花白糖、山渣白糖、什錦、豆沙、棗泥等餡料。形狀上,或大若核桃,也有小如大豆的“百子湯元”,還有實心圓子和薄皮“碌皮湯園”。
【春聯的由來】相關文章:
春聯的由來08-20
春聯的由來01-03
貼春聯的由來04-02
春聯的由來及寓意08-05
春節貼春聯的由來06-02
經典的春聯01-02
春聯02-22
經典的春聯07-25
剪紙的由來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