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貼春聯的由來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春聯吧,貼春聯,是中國民間慶祝春節的第一件事情。那什么樣的春聯才是經典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貼春聯的由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貼春聯的由來
春聯俗稱“門對”、“春貼”、“對聯”、“對子”,雅稱“楹聯”。中華傳統民俗文化。喜慶的大紅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春聯的來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們用以避邪,畫門神像木刻成人形掛在門旁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后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簡介
新春開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部分地區可能更早),家家戶戶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真正普及始于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
據清人陳尚古的《簪云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守制(服孝未滿)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用紅紙。因滿族尚白,清宮貼春聯用白紙,藍邊包于外,紅條鑲于內。
春聯發展
春節貼春聯的中國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朝開始盛行。據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酷愛對聯,不僅自己揮毫書寫,還常常鼓勵臣下書寫。有一年除夕,他傳旨:“公卿士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見交相輝映的春聯感到十分高興。當他行至一戶人家,見門上沒有春聯,便問何故。原來主人是個閹豬的,正愁找不到人寫春聯。朱元璋當即揮筆寫下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送給了這戶人家。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春聯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為他的大力提倡,推動了春聯的普遍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論述。春聯在當時已成為一種文學藝術形式。
春聯貼法
網上有很多人片面認為,春聯一定是上仄下平收尾。其實,這種說法就好比說女人一定長頭發一樣,以偏概全。春聯的創作和其它文體的創作一樣。同樣要講邏輯,語境,布局,順序。平仄就好比領帶,對春聯只有裝飾作用。
春聯,如果按尾字區分上下聯則有:
一、上下同仄收尾,如春聯“一順百順事事順,千好萬好年年好”,把握語境才能區分上下聯。
二、上下同平收尾,如春聯“岸上麻葉,伸綠掌要啥。池中蓮藕,握紅拳打誰”,弄明白語序才能區分上下聯。
三、上平下仄收尾春聯“妹妹我思之,哥哥你錯了”,弄明白聯語邏輯關系才能區分上下聯。
四、上仄下平收尾春聯“祖國山河壯,神州景物新”,這是上仄下平收尾對聯,但這種對聯區分上下聯不能單靠平仄。
貼春聯要找準春聯和橫額(橫批)的關系。
春聯的由來
春聯,起源于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
據《后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郁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五代時,西蜀的宮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據《宋史·蜀世家》說:后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
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
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明代陳云瞻《簪云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時出現。”
春節貼春聯的漢族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開始盛行。
貼春聯的由來
春聯的最早雛形是“桃符”,即用桃木刻畫“神荼、郁磊”兩神神像,用來驅穢辟邪,到了后來,桃符不斷規范化,演變成為用于掛在大門兩旁長六寸、寬三寸的長方形桃木板。
桃符之制,以薄木版長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畫神像狻猊白澤之屬,下書左郁壘右神荼。或寫春詞,或書祝禱之語,歲旦則更之。畫神像主要意在祛鬼和辟邪,寫春詞主要意在祈福和吉祥。幾經演變,這就形成了后來的門神、年畫與春帖、春聯兩大脈絡。
貼春聯的寓意
1、繼承傳統習俗:春聯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也是繼承傳統習俗的一種方式,代表著我國傳統文化種延續。
2、祈福民俗:春聯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傳統民俗功能,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春聯的書寫要求
春聯借鑒中國詩歌傳統的文學形式。與古代的駢體文和詩歌不同,是一種特有形式的獨立文體。盡管律詩或駢文中的對仗句,往往就是絕妙的對聯,但只有在它們脫離律詩或駢文而獨立存在時,才能稱為對聯。
春聯的由來
春聯一開始不叫“春聯”,而叫“桃符”。據說貼桃符的起源很早,當時貼“桃符”是為了用來驅除妖魔鬼怪。
傳說,古代有一種極其兇殘的怪獸,經常作惡,危害百姓,卻又沒有什么東西可以降住它。
后來,有兩位專門除妖的神仙,他們用桃枝降住了怪獸。于是,民間便傳出,直呼偶在門上掛上刻有兩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后來,這樣的桃枝被稱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來了。
在五代十國時期,桃符演變成了春聯。據記載,當時后蜀主孟昶讓張遜在桃木上題詞,他寫完之后,孟昶覺得不對仗,便又寫道:“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這是中國第一幅春聯,而在當時還被成為桃符。后來紙張的出現,桃木換成了紅紙。
春聯真正的出現是在明朝朱元璋時期,當時,朱元璋要求家家戶戶貼春聯,于是大街小巷處處貼滿了春聯。
春聯的意義
為春節增添喜氣的氣氛,春聯都是紅底黑字或者紅底金字,加之各種紋飾,符合新春的喜慶和歡樂,為春節增添了喜慶的氣氛,表達美好的祝愿和愿景。
春聯中的紋飾,如魚,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語言,如“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等美好的祝福語表達了人們對來年的美好渴望。
民間說法有避兇免難的作用。這一說法來源于“年獸”的傳說,據說年獸怕紅,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戶戶貼對聯,就是為了驅除年獸,因此貼對聯的習俗流傳至今,表達了人們避兇免難的愿望。
貼春聯的時間有什么講究
一般從臘月二十三之后就開始貼了,一直到大年三十吃年夜餃子之前都可以,大年初一就不能再貼了。
貼春聯的規矩有哪些
一、沒貼橫批
春聯,必須是有上聯、下聯和橫批,不然就不是一幅完整的春聯。
橫批就是掛在門楣中間的四字吉語。照古人書寫習慣,四字由右往左書寫,今天也有從左往右排列的,無傷大雅吧,貼在門框上方中間位置即可。
今年是狗年,狗叫聲諧音“旺旺”,大旺大旺,長年大旺,旺旺如意,金狗報旺等四字橫批,就十分恰到好處。
二、春聯平仄不對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在對聯中,節奏相應、平仄相諧是對聯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平仄,也就沒有對聯。
普通話中,陰平、陽平為平,上聲、去聲為仄。換句話說,一、二聲是平,三、四聲是仄。但在古四聲中,平聲為平,上、去、入這三聲為仄。
平仄相對,要求平聲對仄聲、仄聲對平聲,即上聯字是平聲,下聯字就要是仄聲,反之也如此。
貼春聯,一般要貼單數,單數象征吉祥。以常見的七字春聯為例,上下聯平仄格式有:
(上)平仄仄平平仄仄(下)仄平平仄仄平平
(上)平平仄仄平平仄(下)仄仄平平仄仄平
(上)平平仄仄仄平仄(下)仄仄平平平仄平
由于對聯和律詩的對仗有繼承演進的關系,對聯也適用律詩的平仄格律“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就是說,實際上并不一定要求上下聯整個對應字的平仄相對,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對即可。
漢字的絕大多數音步為二字音步,或者詞組為二字,所以就在上下聯的第二、四、六字,要平仄相對,十分分明。所謂音步位,是每個音步的末位字。
同時,平仄相對的對聯的,上聯最后一個字必須是“仄”聲字,下聯最后一個字必須是“平”聲字,也就是“仄起平收”,十分嚴格。
所以,在七字春聯中,看上下聯的第二、四、六字平仄是否相對,上下聯是否仄起平收,就明了對聯是不是對仗工整了。
不過,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對聯行文的句式,還有詞、曲、賦、駢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領字、專有名詞等的運用,又出現了更為復雜的平仄相對的格式。
三、上下聯貼反
根據古人習俗,上聯要貼在上方位,就是當你面對家門時,上聯貼在你的右手方向,下聯就貼在左方。根據對聯的“仄起平收”的常識,末字“仄”聲字的上聯,貼在門右邊,末字“平”聲字的下聯貼在左邊。都這樣看著比對,就不要再貼反了。
四、內容不貼切
什么春聯,還要看貼在什么人居住的屋室或活動場所,比如“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就要貼在年長老人家的門上。“喜居寶地千年旺,福照家門萬事興”,就不要用在學校、醫院等場所當中。給正在上學念書的青少年,就要貼“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更見得貼切。如果意思不符,就會貽笑大方。
五、貼春聯時間不恰當
“二十四,寫大字”,這是流傳百年的民俗諺語,意思是過了臘月二十四,就可以寫春聯了,但什么時候貼春聯也是有講究的。
從前人一些記載來看,貼春聯最看好的時間是除夕下午到傍晚這段時間。除夕當晚,古人都有一個隆重的祭祀儀式,其實貼春聯,也是其中一個程序。因為過了除夕,萬象更新,所以趕在除夕晚上貼好春聯,寓意最好。
現在人,在除夕當晚,都忙著做年夜飯、看春晚,有的還要祭祀,事情較多。趁著下午晚飯前這段空閑時間貼上春聯,光線也好,應該是最合理的時間了。
六、福字貼法不當
貼春聯的同時,有的人家還喜歡貼“福”字,但貼“福”字并不是都要倒著貼。一般家里的大門和室內的主要房門,都講究貼正“福”,要端端正正地貼,才有“出門見福”、“福入家門”的彩頭。只有房中屋角或不通暢的地方,福字倒貼著個,寓意“福氣到了”。
農村貼春聯用什么貼的穩?
漿糊
用漿糊貼春聯是最常見的方法,既方便又好揭,不弄臟門戶。
優點:粘性強、涂在底面不影響美觀、適合凹凸不平的表面;
缺點:比較費事、需要工具。
漿糊的做法:1、準備1/2杯面粉、1/3杯水。
2、將面粉和水在一個碗里攪拌均勻。如果你需要更多漿糊,把配料量加倍。如果你需要較少漿糊,加入你需要用的面粉的量,然后一茶匙一茶匙加入水,直到漿糊達到了合適的粘稠度。
3、攪拌漿糊,直到它變得平滑、有點粘,水被充分吸收。不能太稠,也不能太稀。
透明膠帶
貼春聯時還可以用透明膠帶。
優點:透明膠帶具有方便、透明的優勢,建議用寬一點的透明膠帶
缺點:使用表面有限,不適合顆粒墻面。
雙面膠
雙面膠的黏性好,還不會在外表留下痕跡。
優點:雙面膠可以粘在底部,不影響美觀,操作方便。
缺點:如果春聯多的話操作量大,且雙面膠粘過了的,其留在門上的那一層不好清理,不好處理。
膠水
膠水也是常用來貼春聯的東西。
優點:有強悍的粘性,使春聯不宜被吹走。
缺點:容易粘到手,應用表面有限。
土釘
一些人家還用土釘貼春聯。
優點:不臟,容易清理,且不浪費其他東西。
缺點:使用表面有限,只適合木門使用,且容易被風吹破。
自揭膠
現在很多春聯都是帶自揭膠的,比較方便。
優點:方便,不用自己去尋膠水。
缺點:有些自揭膠殘留的膠底污垢很難清除。
痕跡清除方法推薦:
1、準備一瓶風油精,一塊紙巾,一個蘸有洗潔精的抹布,一個裝有清水的噴壺放在需要處理的污漬旁邊備用。
2、把風油精倒在粘膠污漬上,覆蓋整個污漬面。
3、用紙巾在倒好風油精的污漬上來回擦。可以看到污漬很快就擦掉了。再把紙巾折一下換干凈的一面繼續鞏固繼續擦。如果風油精干了卻還有一點污漬擦不掉,可再倒一些風油精上去。
4、污漬擦干凈后,用蘸有洗潔精的抹布來回擦拭幾遍原污漬地點。
5、當用洗潔精擦拭幾遍后確定干凈了,再噴些清水上去,把洗潔精殘留擦干凈。
6、檢查擦過的地方,還有無污漬,如果還有漏掉的地方再重復上面的步驟處理掉。
【貼春聯的由來】相關文章:
春聯的由來01-03
貼春聯日記01-21
貼春聯作文03-05
貼春聯的作文01-06
貼春聯日記小學09-26
貼春聯的周記02-27
貼春聯周記08-31
貼春聯上聯貼左還是右01-30
新年貼的春聯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