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學數學教學基本概念解讀》有感
吳正憲、劉勁苓、劉克臣主編的《小學數學教學基本概念解讀》梳理了小學數學中出現的幾乎所有基本概念,對每一個概念首先按現代數學和小學數學兩個層面做出界定:接著進行詳盡的解讀——闡釋相關數學概念的內涵及數學實質,介紹其緣起背景、來龍去脈,展示其應用領域;然后落腳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處,對相關數學概念給出具體的教學建議,其中包括大量具有示范意義的教學實踐案例。各篇末都有“推薦閱讀”,為老師們提供了進一步深入和拓展的空間。這是一本為小學數學老師答疑解難的教學工具書。書中各篇的撰寫,顯示出作者們對小學數學教育較為深厚的理論修養和豐富的教學經驗。
吳正憲,全國著名小學數學特級教師,全國模范教師,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督學,《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審定專家,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中小學教材審查委員會委員,全國小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小學數學教研室主任。吳老師和其團隊核心隊員劉勁苓(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數學教師)、劉克臣(北京市西城教育研修學院小學數學教研員)一起,組織吳正憲小學數學教師工作站的相關隊員,緊扣201 1版數學課標的精神,經過多方查證、廣征博引,結合大量的教學實踐,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百余個基本概念進行了案例式的生動解讀—— 【概念描述】——從現代數學和小學數學兩個層面對每個概念做出界定: 【概念解讀】——闡釋相關數學概念的內涵及數學實質,介紹其緣起背景、來龍去脈,展示其應用領域; 【教學建議】——落腳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處,結合教學實踐案例對相關數學概念給出具體的教學建議; 【推薦閱讀】——為老師們進一步深入和拓展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提供了空間。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問題是數學學習的“心臟”,沒有問題的學習目標就不明確。而小學生數學問題的提出必須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有效地實現。創設數學情境的目的就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與本課學習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以備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
第二環節:“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倍献髂芰κ钱斀裆鐣貍涞幕灸芰χ,在合作交流中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所以,合作能力的培養必須在課堂上加以落實,讓學生在合作的基礎上展開競爭。面對實際問題,能夠主動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是數學應用意識的重要表現,也是能否將所學知識和方法運用于實際的關鍵所在。
第三環節:“展示交流,內化提升”
合作探究是學生充分感知的過程,而展示交流是學生的感性知識相互碰撞的過程。在交流、研討的過程中,通過比較、質疑和反思,不斷優化個人和小組的學習成果,直至達成共識,內化為個體解決問題的策略,并形成科學結論,找出對解決當前問題適用的策略。問題一旦解決,學生的思維能力會隨之發生變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思維品質的發展都具有促進作用。在展示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感悟數學學習的樂趣,找到自身價值的體現,體驗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的愉悅。這樣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正確的數學學習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第四環節:“回顧整理,拓展應用”
一堂課成功與否,結課很重要。教師要在完成一個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時進行適當總結,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回顧和歸納,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系統。再通過拓展應用檢驗學生對新知理解和運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