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級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我讀過不少的書多數是神話故事,因為我覺得這些故事很有趣,這些書是我喜歡的,但是這些只是有趣并不是對學習有用的我姐告訴我說小孩子不該看這些書,應該學著看一些名著,可是我并沒有在意直到四年級以為新的語文老師,是這位老師讓我喜歡上語文喜歡上名著,這位老師做了我們三年的語文老師教我們讀書、領路書中的精華。
我記得畢業那年老師天天上課時都給我們講五分鐘的《三國演義》中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這位老師向我們推薦了許多書嗎,其中我最看好的是《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在我的印象中是一本好書,也是我第一次去讀書、去領悟書中的精華。
我深深的記得他求生時的章節,故事的大體內容我還是能記起一點的,魯濱遜坐著一艘船出行,不巧在一處無人的島嶼旁邊與海里的礁石相撞,除了主人公魯濱遜活了下來,他將船上有用的東西撈了上來開始在孤島上求生的經歷,在他非常無助時便自己尋找生存的`方法,沒有吃的只好自己找些果實充饑,魯濱遜開始自己學習怎樣種植糧食從此主人公回到原始的生活,沒有火種就自己鉆木取火,自己住在山洞中,自己養些羊羔之類的牲畜,我記得主人公好像有一只鸚鵡,主人公用樹枝木棒改做餐具,在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存一段時間后,有一天主人公閑得無聊于是就到海邊走走,走著走著主人公看到有個人在海邊躺著主人公就把他帶回了山洞把這個人救了下來,但是這個人并不會說話,他很感激主人公愿意做主人公的傭人,主人公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只知道救他那天是星期五,于是主人公便稱呼這個人叫星期五,主人公與星期五在這個荒島上生存了很長時間,星期五很感激主人公于是便幫主人公分擔一些事物,而主人公從沒把星期五當作用人看待,在一段時間后主人公與星期五嘗試離開這個荒蕪人煙的小島,最后黃天不負有心人,他們離開了那個小島,這就是故事的大概內容。
我從中學到了主人公自強自主的精神,讀一本好書可以成就一個人的人生、一本壞書可以毀掉一個人的一生。所以選書也可以說是選擇自己的人生,書是智慧大門的鑰匙。
很多名人評論書的觀點,偉大的文學家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書只要用心去讀也許可以成就你的未來,成為你前進的動力!讓書陪伴你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