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師的專業成長》有感范文
利用假期的時間讀了《教師的專業成長》,這本書給步入教師隊伍二十多年的我指明了方向,專家型教師成為了我的愿望和追求。作為一位普通中學的教師,我深切地感受到隨著社會的成長,知識的更新,自己的現存知識,已經遠遠不夠滿足學生學習,現在教給學生的那些知識,只是滄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只有始終如一地學習,再學習,不斷補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當自己看完《教你如何成為專家型教師》這本書之后,真的是感慨萬分。對照書中序言中談到專家型教師的標準,自己幾乎沒有一個能達到的,還需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什么是專家型教師,專家型教師除了要具備一般教師所具有的素質外,還必須具備教育科研素質——“有求知欲、主觀能動性和自學愿望、有合理的工作方式的知識、有演繹、歸納和類比能力;在進行一項活動時,具有確定其不同階段所必須遵循的邏輯順序能力;有形成和修改假設、擬定觀察計劃或試驗計劃以及理出事實與現象之間聯系的能力;對收集到的數據材料能加以處理,使之系統化,并且予以說明,從而得出結論;有獨自做出科學根據的決定的能力;有清楚、確切、簡潔的表達能力。”從不同的教育專家成長的軌跡可以看出,專家型教師還有著非常重要的特點,那就是“擴展的專業特征”,即會反思、質疑、探索、總結。專家型教師的職業道德、才學以及高超的教學藝術無疑代表著教師職業的最高水平,他們具有崇高的師德風尚,擁有專家一樣的知識,同時能將這些廣博的可利用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在教學中,具有強烈的反思傾向,專家型教師不是把書本的東西由口頭傳達出來,而是藝術家、創造者……
讀了這本書,覺得自己離專家型教師還有一大段距離,決心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地提高自己。我覺得此書第七章提到的修煉高超的教學藝術的確是專家型教師成長的核心。首先體現的是專家型教師是教學中的“有心人”。有心體現于具有更加豐富、有效的技能、方法、策略和技巧,他能在實際工作中更加有效地解決問題,也能用恰當的方式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其次,體現在備課上面。專家型教師備課非常簡潔,只提出課堂教學的主要步驟與內容,至于時間分配、教學進度與一些細節會根據臨場進行處理。他的備課計劃、備課程序與方式都是獨特的。
專家型教師達到一定的高度,一定會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而這種風格經歷入格、立格、破格、無格,從而讓自己達到這種高度。
專家型教師還能夠巧妙挖掘課堂資源,從學生的任知沖突中發現問題,能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能把學生的錯誤理解轉換成非常重要的課堂資源,這些無不體現專家型教師的人格魅力。
對教育而言,教學技術的變化,以及教學結構、模式的變化,帶給了課堂最深刻的變革。組織學生自學、展示、小組合作,都應該被視為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創新——在一個革命性的理念下的技術創新。”并且強調“教學‘首先’是一門技術。我們必須首先掌握教學技術,通過一定的教學技術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培養情感。如同一個服裝的制作完成,首先需要的就是要懂得如何將一塊布料經過裁剪、縫制,成為一件能遮羞保暖的服裝。但僅有這些技術還不行,同樣的布料,為什么有的.就變成了時裝,千嬌百媚,有的則僅僅起到了遮體保暖的作用?那就是藝術。
就教學來說,教學技術更多的屬于教學基本功范疇,教學藝術則讓教學變得富有趣味、學生愿意主動參與進來而更加喜歡你的課堂。比如,朗誦一篇文章,不讀錯、聲調很準確,但不一定打動人,這只是技術。假如能聲情并茂的讀,投入的讀,能隨著文章中故事的發展而歡欣、落淚,那學生聽了一定也會受其感染,這就是朗讀的藝術了。教學藝術包含的內容也很多。記憶中,曾參加一次教師培訓,主要內容就是教學藝術,包含開講的藝術,提問的藝術,應答的藝術,語言藝術,板書的藝術,結課的藝術,肢體語言藝術等等。當教學成為藝術的時候,對于聽課者來說就是一種享受,享受著老師創設的課堂環境,享受著老師優美的語言、融洽的交流,也享受著學習的快樂和幸福,可以讓所有聽課者入迷,連聽課的老師都沉浸其中忘記了記筆記。
但教學技術和教學藝術一定不是孤立存在的,就技術而技術、就藝術而藝術的課堂是膚淺的、功利的。比如,聽過不少老師的公開課、參評課,有些老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千方百計創設教學情境、設計討論、合作的環節,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機會,精心制作課件,插入多種媒體文件,音樂,視頻,能用的都用上,為的是上出一堂美輪美奐的、讓評委認可欣賞的課。但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了教學技術的完美和教學的藝術性,是不是真的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是不是真的為了教學任務的完成?有沒有體現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自身獨特的教學品質?在教學技術和教學藝術的背后是否蘊含了教師自身對教育的思考、對課堂的理解?也就是說,在教學行為的背后,是否承載著這位老師的教育者之心?
有“教育者之心”的老師,應該是“讀懂孩子的故事,幫助孩子創作自己的故事,然后,講述孩子的故事,如數家珍一般,臉上帶著幸福的笑”的老師,是“心里裝著一個個學生——而不是只是教學任務和分數”的老師。只有真正懷有一顆“教育者之心”,就會在追求教學技術和教學藝術中時刻以學生為參照,也以學生為目的,懷著對學生的尊重、呵護、信任、激勵等情感,真正用心去喚醒學生心靈中的美好、開啟學生智慧之門,所培養的學生不僅掌握知識和能力,同時具備良好的品質、完善的人格、美好的心靈。如此,也才能真正用心去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既要掌握嫻熟的教學技術,還要在技術的層面上升到藝術的層面;教學中就能用信任的目光、溫情的目光注視著孩子們,教學就變了——不僅是藝術的課堂,更是人文的課堂,是散發著人性光芒的課堂。
讀了這本書之后,我為自己制定了三個目標:
第一、夯實基本功,成為合格教師
當前要成為好老師應著力提高“五個能力”:一、是教材解讀能力;二、與學生交往能力;三、是課堂組織管理能力;四、突發事件處理能力;五、是試卷編制能力。
第二、立足課堂,力爭做骨干教師
課堂,是老師勞作的田地,課堂是實現我們教師人生價值的舞臺,了解教師應當從課堂開始;教書育人從課堂開始。 所以,為一名教師,首先必須得立足于課堂,把根深扎于學科課堂的沃土,課堂對于教師來說,是永恒。俗話說:教無完法,只要得法。但凡好課,必然循循善誘,啟發引導,教師教得輕松啟智,學生學有興趣,富有成效。一堂課應該有一個良好的框架,總體而言,思路要清晰,條理要明確,主題要明確。課堂學習的形式靈活適應少年兒童特點,學生學有效果,實現學習目標。
第 三、質量加特色,做一個品牌教師 。
做一個品牌教師。“質量 + 特色”鑄就品牌,制定個人發展計劃,求質量,其中目的就是想對教師一種引導,或者說一個壓力,引導教師成長,爭取成為一個特色教師,成為一個品牌教師。
整體回顧這本書,要成為一名專家型教師我們教師必須在工作中不斷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閱讀學習擁有專家一樣的知識、教研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走教科研之路、加強反思,促進實踐、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形成自己高超的教學風格,努力成為一名專家型教師。
【讀《教師的專業成長》有感】相關文章:
讀《教師的專業成長》有感05-16
讀《教師的專業成長》有感08-09
讀《教師專業成長》有感05-14
讀《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有感04-13
讀《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有感范文11-28
讀教師成長的秘密有感05-16
讀《教師成長手冊》有感05-14
讀《教師成長》有感的范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