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讀后感8篇
【篇一:《荷塘月色》讀后感】
翻開了《荷塘月色》走入了書中。“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朱自清──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從這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著讀著我也似乎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美麗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陰森的小路在柔美的淡淡的月光下顯得不再令人害怕。愛熱鬧、愛群居──當然是想和人民一起生活在一個美好的環境里,想住在“世外桃園”。從名中我感到了作者內心的不寧靜、彷徨,我的心情也隨之而波動起來。
“走著”、“走著”、“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著薄云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與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我緩緩地合上了書本,閉上了眼回想著書中的偉大的民主戰士──朱自清,慢慢地,我睡了,希望夢中再能與荷塘相見。
【篇二:聽《荷塘月色》有感】
雨,在窗外瀝瀝的下著,而我們的教室里卻傳出了一陣悠揚的歌聲——《荷塘月色》。
聽著那歌聲,我好像已經進入那片“荷塘”了:皎潔的月光發出朦朧的光芒,透過樹葉在地上鋪了一層碎銀。一切景物仿佛都沉浸在乳白色之中。荷塘里,有一只青蛙在呱呱的唱著歌兒,給靜謐的夜晚帶來了一份生機。一朵朵荷花像陶醉了似的,隨著風兒輕輕的舞動著,搖曳著,在給青蛙伴舞呢!一只只螢火蟲發著亮光給這朦朦朧朧的大地添了幾分神秘。魚兒在水中歡快地游著,像在比賽似的,在荷花叢里你追我趕,好不快樂!
突然我變成了一朵荷花,我的身上被月光披了一層輕紗,淘氣的魚兒圍著我轉來轉去,歌唱家青蛙在呱呱地叫著,好像在為我唱贊歌呢!我趁他們不注意,悄悄地綻放了,發出了濃濃的荷香。其他荷花們也不甘示弱,都努力地綻放花瓣顯示自己的美麗。
音樂聲突然停止了,我這才回過神來:我不是在看荷花,我是在聽荷花呢!
【篇三:《荷塘月色》讀后感作文】
《荷塘月色》讀后感《荷塘月色》讀后感《荷塘月色》這作品是朱自清先生寫的,我第一次見到這文章是在8月6日的《中國剪報》上。第一次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被他所描繪的那美色,意境所深深吸引,仿佛我就伴著皎潔的月光漫步在荷塘邊上。看完這篇散文,我就去網上查了朱自清先生的資料。
朱自清先生出生在江蘇揚州,是現代散文家,語文教育家,文學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更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朱自清先生曾在臺州中學任過教,離我們是這么的近,還親手種下現在已是校花的“紫荊花”《荷塘月色》是一篇描寫夏夜里河塘中的荷花的散文。朱自清先生帶著淡淡的愁緒走出家門,趁著月色出來散步,順著幽靜的小路一路走來,自然而然來到日日經過的池塘邊,同樣在荷塘,在不同心境中去看那月下的荷塘。卻發現月色下的荷塘是那樣的美,比之白天別有一番風致。荷花栩栩如生,荷葉婷婷的如舞女的裙,可以想見荷葉隨風起舞時的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
讀著欣賞著朱老帶我進入的那個世界,我感到我也來到池塘邊,我化作那些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在風中一起搖曳,一起舞蹈。
【篇四:讀《荷塘月色》有感】
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是如此令人陶醉。亭亭的荷花,宛如夜空閃爍的星星;田田的荷葉,恰似女子曼妙的羅裙。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西洲曲》之句蕩于耳邊——荷塘中的蓮葉如一條翠綠的裙兒,荷花綻開美艷的笑容,有江南女子猶抱琵琶半遮面之意,如水的月光輕輕灑向荷塘,如輕紗一般,疊疊地照著荷塘。碧葉底下的脈脈流水令人如癡如醉。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幽香,淡淡,渺茫的香,卻足以讓人寵辱皆忘。葉子和花微微顫抖了一下,又很快傳到那頭去了。
月,散著淡淡的光;荷,散著淡淡的香,一切都靜靜地靜靜地睡著,一切都像籠著的夢。
月光,隔著樹照過來,留下了斑駁的黑影,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有光與影的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月亮似仙女般美麗,似美貌女郎般可愛迷人,明月星光荷塘,帶著甜蜜進入我的夢鄉。
【篇五:《荷塘月色》讀后感】
大家都知道朱自清是位詩人,也是一個散文家,又是一名學述界的學者。
《荷塘月色》算的上是名篇,使人久久不忘,就在于寫出了景致。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曲折折的小煤路”讀到此處,我的腦際中不知不覺的浮現出一條小路,曲曲折折。
“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這一句話看似矛盾,并非矛盾,朱自清先生是從不同的角度來描寫的,使人耐人尋味。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直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瀉字用的極好,如果換成我們的話,可以用個散落就已經不錯了。它值得我們去學習。
“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此段運用了對比手法。使人情不自禁的想起夜空中懸掛的月亮的月光使黑影也變得斑駁起來。
《荷塘月色》中有許多地方還運用比喻,排比,對比等修辭手法。甚至梁元帝的《采蓮賦》也被朱自清運用到恰到好處,結尾還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
《荷塘月色》寫的好。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寫得很好,他雖然只活了50歲,但是散文領域留下的遺產,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繼承。
【篇六:讀《荷塘月色》有感】
曾經在電視中看見過那在荷葉上滾動的露珠,在那皎潔月光下凌波搖曳的芙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再現了這樣的景色,令人心醉。
荷的特點是潔,月的特點是凈。古往今來,荷花以她的清雅脫俗獨步人間,以它“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節操“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人們對月光的潔凈祥和更是詠嘆不已,那么荷與月交織在一起時,會是怎樣一幅美妙的境界呢?
在這彌漫著競爭硝煙的時代里,如何月般寧靜的人已經日漸珍稀了,在學校里,一切從考試出發,孩子們明爭暗斗和對手競爭,現實生活中是如此的混住不堪,就如荷塘中的淤泥一般,又有幾個能出淤泥而不染,如山泉般清澈呢?雖然競爭是時代的'持征,但保持一份坦然與競爭沒有自然的予質關系,人們可以在世俗生活的滾滾紅塵中茍延淺喘,也可以拔開濃霧,擁抱藍天。
愿我們的心境如荷一般清純像目光一樣清澈,皎潔如霜。始終保持著一份清雅,縱然在渾濁的淤泥中永遠清新礦達。
【篇七:讀《荷塘月色》有感】
在學這篇文章之前也曾經讀過但當時只是覺得文章寫的很美語句華麗從沒有細細品味琢磨過。現在仔細讀過后發現它又帶給我一些感觸。
荷塘很美月色也一樣。在作者筆下荷塘是一片片連在一起的綠葉一朵朵撒在荷葉上的白花一屢屢若隱若現的清香一絲絲靜靜的流水。月光照在荷葉上就像是燈光打在舞臺上而舞臺上有薄薄的霧氣淡淡的樹影。而舞臺背景就是那模模糊糊的遠山了。這就是作者筆下的荷塘月色了很美。
但作者心里并不寧靜他應該是沒有心情欣賞這美景的。當時革命失敗社會動亂每個人心里或多或少充斥著恐懼與不安作者心里自然也有。那么我認為作者寫這篇文章欣賞這片荷塘是為了緩解恐懼與不安的。
他把荷塘當作是世外桃源沒有戰亂不受外界的干擾是另一個世界。當作者帶著這樣的思想走進荷塘時他所看見的就不僅僅是真實的荷塘了而是自己心里所向往的那另一個世界了。作者寫得越美也就越能體現出他當時所期待的美好也就越能反映出當時社會在他心里印象之差。作者的此作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有相似之處但并沒有后者所表現出的消極態度。
荷塘是作者心中的凈土是作者精神之寄托。
【篇八:荷塘月色讀后感】
今天,我閱讀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朱自清的文章,總給人一種美麗、寧靜、自由的感覺,他筆下的荷花,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那是怎樣一種美麗啊,細致到仿佛微隙空氣里的灰塵粒子都寫得一清二楚似曾在夢中遇見,微風蕭瑟,品一番月夜荷花。
生活,還是需要一些情致的。在月圓之夜里,作者獨自漫步在清華園,所見的景色,都是那么清雅別致: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傾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恬靜的語言如夢如幻,一動一靜,隱含著一種清麗的文學之美。難怪作者傾心于此,就是因為荷塘的沁人心脾吧。
這樣安靜的夏夜里,聽著蛙聲蟬鳴此起彼伏,靜賞一番荷花該是多么愜意的事!清華大學的僻靜角落,有著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襯托,應情應景,且又是一番享受。
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使人忘記憂愁。文中,我看清了作者的寫作背景戰爭、硝煙、人民沒有自由。在這樣如此惡劣的條件下,作者朱自清用文字的形式抒發自己對舊社會的反對和不滿,卻又在荷塘的美麗里忘記憂愁的心事,環境,真的可以靜心呢。
與作者一起賞花觀月之時,我深深地陶醉了。合上書,此時此刻,對身邊瑣事的困窘、尷尬和懵懂全然消失,只有幾近享受的感覺游離在心。仿佛繁華落敗,觀賞者卻意猶未盡。
睡了,卻正與荷塘相見!
【《荷塘月色》讀后感】相關文章:
《荷塘月色》讀后感03-14
《荷塘月色》讀后感11-04
《荷塘月色》讀后感11-28
《荷塘月色》讀后感12-05
朱自清荷塘月色讀后感03-22
《荷塘月色》優秀讀后感05-21
荷塘月色讀后感范文05-19
《荷塘月色》的讀后感范文05-10
寫荷塘月色的讀后感03-19
荷塘月色讀后感范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