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故事》的讀后感600字
讀《論語故事》有感
暑假里,我讀了《論語故事》這本書,其中給我感受最深的是《齊襄(xiāng)公失信致死》這篇故事,讀后,讓我深有感觸,深受啟發。
故事中,齊襄公說話做事很不靠譜兒,發布政令反復無常,對大臣和百姓不講信用,齊國民眾被他弄得不知所措。他的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公子糾和小白早早逃到外國避亂去了。有一年,齊襄公派大臣連稱、管至父駐守葵丘,并答應他們一年后就會有人來替換。到了第二年,他們沒有接到回家命令,向襄公打報告,襄公卻對他們的要求置之不理。大臣們對言而無信的襄公十分惱恨,于是決定發動叛亂,派人去刺殺襄公。在宮中,無知等人與侍衛經過一番搏斗之后,終于將襄公殺死了。
齊襄公的失信不僅使國家遭受動蕩,自己還丟了性命。你們看,失信的危害是多么大呀!這讓我想到了現在社會上的一些失信的事情:三鹿奶粉違規添加三聚氰胺,導致很多嬰兒食用后雙目失明、甚至早早夭折,最后是廠家倒閉,相關人員進了監獄;還有些企業從進口的“洋垃圾”中將受到嚴重污染的衣服經過簡單處理后冒充“外貿尾單”在市場進行銷售,導致購買使用的消費者身體受到病菌感染,出現嚴重疾病住院……每當我從電視里,報紙上看到這些新聞,看到父母失去子女、患病無法醫治病人的痛苦流淚的.情景,我為他們感到悲傷難過,同時也非常氣憤,氣憤這些廠家的不道德,不誠信。如果廠家能夠講誠信的話,怎么可能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呢?
我身邊也有一些同學存在不講誠信的地方:比如,我們都在隊旗下宣誓過,要遵守社會公德,遵守交通規則,可是有些同學還是亂扔垃圾、橫穿馬路等等。同學們,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現在不從平時點滴做起養成講誠信的好習慣,等我們長大了,怎么可能成就一番事業呢?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ní),小車無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真不知道他還能做得成什么。就像大車沒有安橫木的輗,小車沒有安橫木的軏,車子怎么能行駛呢?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我們是學生,更應該從小養成講誠信的好習慣,堅決反對不講誠信的行為。
【《論語故事》的讀后感600字】相關文章:
論語的故事讀后感范文05-07
《論語的故事》讀后感范文05-04
我學《論語》的故事作文05-11
《論語》讀后感05-03
《論語》的讀后感精選05-03
《論語》的讀后感05-04
《論語》經典讀后感05-04
《論語》的讀后感01-06
論語讀后感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