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點亮的一盞燈:讀《家》有感
在那個黑暗的年代,封建禮教真是可以“吃人”了。而《家》的誕生,則是為這黑暗點亮了一盞燈。
一個封建大家庭的陰暗在巴金筆下展露無疑,最終的衰敗更是為人們敲響了警鐘。高價的興盛,在這一座大宅子中處處可以感受得到,如此多的下人,如此美的庭院,如此富裕的生活與街頭貧窮的人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高老太爺的專橫冷酷更是成為了高家的象征。
在讀《家》時,我時常因高老太爺的專橫而感到憤恨。然而更令我氣憤的是覺新的軟弱。他的懦夫形象總是浮現在我的眼前。凡事逆來順受,委曲求全的他,讓我難以忍受。但全書中我最愛的也是覺新這個形象。他雖懦弱,但內心又十分渴望沖破禁錮他的.牢籠。他受到新思想的熏染,也陷入了痛苦的掙扎。我恨他,是因為他自己的逆來順受造成了他與梅的悲劇、而他在得知這段姻緣即將被長輩的無理扼殺后,他居然沒有反抗,而是大哭一場與瑞玨完婚。
我時常在想,假如當初覺新選擇反抗,那日后時不時就不會造成梅和瑞玨兩個女人的悲劇?我愛他,是因為他在反復掙扎后最終選擇了幫助覺慧逃離家庭。也許他最后的醒悟換不回他深愛的兩個女人的性命,但卻為這黑暗的道路上增添了一縷微光。
而覺民與覺慧,這兩個新青年則是這本書中最大的亮點,特別是覺慧,這個雖然幼稚但是勇于同黑暗勢力斗爭的好青年,勇于沖破封建的束縛,依然與丫頭鳴鳳相愛,在經歷了鳴鳳生命的消逝后,他更加下定決心要離開這個封建的黑暗家庭。而他的敢于抗爭,堅持抗爭也讓他最終取得了勝利。覺民與琴的愛情最終戰勝了封建勢力,高老太爺也在臨終前成全了他們的婚姻。覺民和覺慧都象征著“五四”時期我國覺醒的年輕人,是他們讓我相信只要敢于同惡勢力抗爭,就一定能取得勝利!但他們并不是完美的斗士,也跨不過階級的鴻溝,忘不了主人與奴才之間的差距。
沒有什么抗爭能取得絕對的勝利,但巴金的《家》絕對是一部可以同封建勢力進行斗爭的作品。巴金根據自身的生長環境,將自己的思想融入這部作品中,塑造出了與自己十分相像的覺慧這一形象。巴金說,覺慧并不完全是他,但確實和他有相似之處。我相信,巴金身上一定有著和覺慧一樣,敢于同惡勢力的精神,否則,《家》也就不會誕生甚至被每個時代的人所喜愛。
《家》給予那個年代的,是有力的沖擊和發人深省的忠告。這無疑為當時那個黑暗的年代點亮了一盞燈。而它現在,也仍以它特有的方式,為人們在黑暗中點亮一盞燈。
【黑暗中點亮的一盞燈:讀《家》有感】相關文章:
讀《黑暗》有感范文精選05-01
讀《點亮生命》有感04-30
讀理想點亮人生有感04-17
讀讓閱讀點亮生活有感04-24
讀《理想點亮人生》有感04-04
讀《黑暗中的舞者》有感04-18
讀《在黑暗中擁抱希望》有感05-01
讀《家》有感08-20
讀《點亮智慧的明燈》有感作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