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棣花到西安 》讀后感
讀了賈平凹的《從棣花到西安 》,很有感慨,似乎給我寫的一樣,我家也住在農村。后來我家又搬到離城里更遠的小山村,那是媽媽的家鄉,交通極其不方便,從我現在住的城市到我原來住的小山村還需要換車呢!
賈平凹的父親十多歲的時候去西安上學,300里的秦嶺上面的路走了七天。此刻,我想起了我的外祖父也就是我的姥爺兄弟五人的故事。
我的外祖父兄弟五人決定闖關東。趕著五輛馬車,帶著家眷及物品就上路了。沒有目的地,只是邊走邊看,邊決定。走了一天又一天,走了一程又一程 ,哥幾個不斷的觀察著,商量著,琢磨著,總是覺得不那么理想,還得繼續向前走。經歷了多少風餐多少露宿,天當帳篷地當床,黑夜里數過了多少次星星眨的眼;數過了多少次月缺月圓。黎明時量過多少次啟明星的高度;分層多少次東方的魚肚白。黃昏時陪戀了多少西天的霞;陪倦多少晚歸的云。就是這樣的向著關東走著,觀察著,走著,觀察著......
過去的時代男尊女卑,女眷們心里著急,也不敢問,不敢言語,只是互相暗地里說這是去哪里呀!怎么走了這么久,還不到呀!有一點小病也不敢說,只是挺著,熬著,堅持著。普遍都熬紅了眼邊。
用魯迅的話:“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姥爺兄弟五人走的是一條探索的路;走的.是一條開辟的路;走的是一條沒有路的路。事實上已經沒有路了,看哪里好走,就把車趕在哪里走,從在家里出來,到最后,走了足足三個月。
終于,走到一個:沒有人煙,山清水秀,有柳樹,有泉眼的地方。哥幾個一商量,就決定在這里開荒斬草了,安家落戶了。把所住地方取了一個,根據地理特征,很有詩意的名字叫:“柳樹泉眼”。
當時的交通就別提有多不方便了,去哪里不是騎馬就是步行。貨幣交換就更不方便了。就醫就別提有多難了。人們生病從來不看醫生,吃點好吃的,就蓋上被子發汗。我的姥姥,我的五姥姥,我的八姥姥,我的二姨,我的三姨,我的四姨都是生孩子難產死的。孩子只要是立生,媽媽就送命。我的大姨嫁到很遠各方面都很發達的地方去了,我的媽媽也沒有留在山里,她們還算幸運的。
到“柳樹泉眼”的第二年春天,馬就得了一種瘟疫病,馬死的沒有幾個了。可想而知,后面的日子有多難......
“柳樹泉眼”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變遷,她從蕭條中走來;她從貧窮中走來;她從歷盡滄桑苦難走來;她從歷盡興衰榮辱走來;她從小到大;她從弱到強。尤其,這幾年日新月異的變化。所以,現在好了,各村都有小醫院,鄉里還有大醫院。原鄉舊址的地方,買賣街琳瑯滿目。人們穿的,用的應有盡有,與我住的城市沒有很明顯的區別。交通雖然,沒有從棣花到西安那么好,沒有高速公路,也沒有火車。火車雖然,沒有親口,說我們:“不窮!不窮!不窮不窮,不窮不窮!”但是,我們現在真的不窮了。村與村之間都有公路了, 我今年清明節回去,不知道什么時候,從縣城到我家的小山村已經修了水泥公路了。
地方的名字已經很早就不叫“柳樹泉眼”了,在我家東邊的地方叫“山泉”以前是“山泉鄉”,我家住的地方叫“柳樹”,以前是“柳樹鄉”。現在,兩個鄉合并了,我們都是“山泉鄉”了。我們山泉鄉正以日新月異的欣欣向榮的景象發展著,壯大著。她將走向更暫新,更繁榮,更輝煌的歷程。看著家鄉的飛速發展,我心潮澎湃;我感慨萬千;我激動無比......
【《從棣花到西安 》讀后感】相關文章:
關于棣的組詞04-27
《常棣》譯文及鑒賞01-02
棣花古鎮散文05-15
花到開時重見散文01-15
棣的正確讀音是什么?12-27
花到開時重見散文隨筆01-24
臧棣視野中的現代詩意義06-02
臧棣視野中的現代詩是怎樣的05-25
臧棣視野中的現代詩2018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