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雷夫問答錄的讀后感
雷夫·艾斯奎斯這位喜愛閱讀的小學教師是不平凡,他用一顆充滿愛和智慧的心,成就了一個又一個不平凡的學生。讀完《第56號教室的奇跡》,使我感觸很大。雷夫·艾斯奎斯老師為他的學生所做的早已超出了一個老師的責任與義務。他在數(shù)學教學上的頗多方式方法無一不書寫著一位師者的耐心、愛心,還有對孩子的信心,他的學生也并不是最優(yōu)秀的,但通過雷夫老師的幫助,學生們卻都成為了美國的精英,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作為一名教師,這也正是我們所應該追求的。
讀完此書,最大的收獲就是雷夫老師提倡并實踐的“沒有害怕的教育”。
他的教室以信任取代恐懼,我們通常遇到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就會很生氣地責問:“為什么說了那么多遍還是記不住?!”沒有了耐心,用恐懼來壓制學生,可是雷夫老師講3遍不懂,可以講5遍,5遍不懂,可以講10遍,用積極的態(tài)度與耐心來面對問題,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駕于恐懼之上的信任。
雷夫老師有著旺盛的精力,他帶著學生搞樂隊、看電影、排練莎士比亞的劇本、做實驗、出去旅游,并且樂此不疲。為什么他有那么旺盛的精力?是他與眾不同嗎?其實,每個人的精力都是一樣的,但是他把教師當成了一種職業(yè),一種為之而奮斗終身的職業(yè),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激情,才會想出那么多別出心裁的創(chuàng)意。相比較我自己而言,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對工作好象也已經(jīng)有了一種倦怠,好象是每天為了生活在忙忙碌碌,習慣了按部就班。白天在學校忙了一天,傍晚回到家中精疲力竭,不愿再多花其他的心思去想其他的事情了,只把份內(nèi)的事情做好。這就是區(qū)別。從這個區(qū)別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了這樣一句話:選擇教師就是選擇了奉獻。奉獻就是毫無條件的付出。這是他對事業(yè)的熱愛。
其次,關于“道德培養(yǎng)的六階段”理論讓我倍有感觸。
對于雷夫老師提到的勞倫斯·科爾伯格,我只知道這位心理科學家的“道德六階段論”和“道德兩難故事”這兩個概念,具體內(nèi)容不了解。當看到雷夫老師極為自豪地寫道:“我很快就把‘六階段’導入任教的班級;現(xiàn)在,‘六階段’已成為凝聚全班的粘著劑。……我甚至用‘六階段’來教自己的孩子,所取得的家庭教育的結果也讓我極為自豪。”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自豪之情。學生們大都對做人的道理懂得非常多,可是并不代表他們就是道德修養(yǎng)高的學生。
“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我粗淺的理解是對學生的懲罰教育,是懲罰使孩子們害怕,從而使學生乖巧聽話。我在平日的教學工作中,不經(jīng)常使用懲罰手段,可能是性格原因,也可能是工作時間長的原因吧。雷夫老師也明確指出“這個策略其實是無效的”。
“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這個階段我稱為賞識教育,自認為有“物質(zhì)獎賞”和“精神鼓勵”兩種形式。
“第三階段:我想取悅某人。”對比一下,在自己的課堂上,我覺得有幾個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就處于第三階段,當然,他們實際的道德水平肯定不是處于這個階段。
按照科爾伯格的道德發(fā)展理論,兒童必須要依次經(jīng)歷這六個階段,而且并不是所有兒童都能達到最高階段。“第四個階段:我要遵守規(guī)則;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準則并奉行不悖。”這后三個階段,我在自己的課堂上并沒有做太多有意識的強調(diào)。今后的教學中,就從第四階段開始,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雖然我可能不會創(chuàng)造雷夫老師的奇跡,但是我可以讓我的課堂更加豐富多彩,讓我的學生對數(shù)學更加感興趣,讓學生變成學習的天使!我愿意把更多欣賞的目光投向每一個孩子,把更多的愛灑向每一個孩子。
【雷夫問答錄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木耳問答08-15
教師讀書心得從雷夫身上學到06-17
聰明問答器09-20
豪夫童話04-19
沉思錄06-08
考錄06-01
考錄06-30
《山中問答》古詩賞析10-08
逝者如斯夫07-08
姑山與夫山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