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警告青年的讀后感

時間:2021-04-09 19:28:49 讀后感 我要投稿

警告青年的讀后感

  在20世紀初,長期接受西方思想的陳獨秀深切地感覺到,中國的救亡圖存關(guān)鍵在于通過弘揚西方的民主和科學思想,來改造國民的劣根性,而這種改造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新文化運動的根本目的,即國民思想文化的啟蒙。

警告青年的讀后感

  于是,1915年,陳獨秀創(chuàng)辦了《新青年》雜志,以此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陣地,打出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來推動國民的思想的啟蒙和解放。

  《敬告青年》作為該雜志的第一篇文章是陳獨秀發(fā)起新文化運動的宣言書,對國民的改造,首先應該放在對青年人的思想上,因為他們才是歷史責任的主要承擔者,國家和民族的振興重任自然落在了他們的肩上。

  因而,他在《敬告青年》中,提出了要求青年人的.六項標準: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陷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象的。其中,貫穿這六項標準的一條紅線是民主與科學。

  在這六項標準里,我想簡單談一下他的第一項和第六項標準的積極意義。“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這條集中反映了陳獨秀的西方民主平等思想。他認為人應該具有自主之權(quán),絕無奴隸他人之權(quán)利,亦絕無以奴自處之義務(wù),人應該是自由平等的,我們應該打破君權(quán)神授這種封建等級觀念,求人權(quán)之解放,這是作為人的基本權(quán)力和人格。

  陳獨秀深受西方進化論和人權(quán)平等說的影響,極力提倡人的個性解放和人格獨立,想把中國人徹底從兩千多年的封建禮教的枷鎖中解放出來,重視人的國民性的改造,尤其是人格和新道德的培養(yǎng),以適應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這一條是反映出他的“民主”大旗,這也是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共同追求。

  “科學的而非想象的”反映出他對西方科學和科學精神的狂熱追求。“科學者何?吾人對于事物之概念,綜觀之現(xiàn)象,訴之主觀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謂也。近代歐洲之所以優(yōu)越他族者,科學之興,其功不在人權(quán)說下,若舟車之有兩輪焉。”

  的確,西方近代社會的興起和發(fā)展,根源于科學的發(fā)展,尤其是幾次科技革命所帶來的劃時代的變化。陳獨秀目睹中國社會的愚昧、落后,深感中國科學技術(shù)和科學精神的匱乏,使他深刻認識到在中國推崇科學的巨大作用和歷史意義。

  然而,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陳獨秀的有些思想和認識存在一定缺陷。他曾指出:“固有之倫理、法律、學術(shù)、禮俗,無一非封建制度之遺,持較皙種之所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遲,幾及千載”,在對待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道德方面,一概排斥和反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全盤接納和吸收西方文化道德,把問題和方式絕對化,走向了極端,這不僅不適合中國所特有的國情,而且從現(xiàn)在看,歷史證明這樣做有失偏頗。

  “今且日新月異,舉凡一事之興,一物之細,罔不訴之科學法則;凡此無常識之思惟,無理由之信仰,欲根治之,厥為科學”,在對待科學的態(tài)度上,具有把科學絕對化的傾向。他把“一事之興,一物之細”都歸因于科學,把科學絕對化,過度夸大了科學的作用。

  然而,對于科學技術(shù)給西方國家乃至人類社會帶來的消極影響認識不足,他不僅將科學視為一種普遍的方法和觀念,甚至將科學視為可以與宗教相提并論的信仰,這顯然是有悖于科學精神的。

  總而言之,《敬告青年》這篇文章,充分表達了新文化運動時期,以陳獨秀為首的啟蒙知識分子改造國民性的思想主張,他高舉出科學和民主兩面大旗,極力宣傳西方近代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這對于后來的“五四”運動發(fā)生和中國現(xiàn)代思想文化的啟蒙發(fā)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警告青年的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警告11-18

警告的標語12-30

警告的近義詞01-15

大自然的警告10-27

來自天堂的警告05-29

我最后的警告04-15

鳥巢的警告作文03-15

安全生產(chǎn)警告標語01-16

警告的同義詞06-22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试看 |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道不卡 | 中文字幕巨大的乳专区不卡顿 |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 | 天天噜天天视频在线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