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讀后感范文
《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一書立足新版課標,對修訂前后的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及實施等進行了深入的比較、分析和解讀;同時,以課堂教學為切入點,從實踐層面上幫助我們這些一線教師更準確地理解新版課標,通過一些典型案例幫助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落實新版課標,尤其是對教學實踐過程中老師們爭議較大或把握不到位的重要思想、基本概念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述。對語文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著眼于開放、創新,打好基礎,促進發展,加強實踐。根據學生語言和身心發展的特點,確定階段目標,如對小學低、中、高三個階段的閱讀教學提出了不同的目標:
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是:
①激發閱讀興趣;
②培養朗讀能力;
③落實字詞句訓練;
④學習默讀,重視語言積累。
中年級的閱讀,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鞏固與發展,同時又是高年級閱讀教學的基礎。
教學的重點是:
①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初步學會默讀,學習略讀;
③培養理解詞句的能力;
④培養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
⑤突出段落訓練。
高年級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綜合提高階段,所以高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定位在“培養獨立閱讀能力,落實篇章訓練”上。
具體的指標是:
①學會預習課文,養成預習的習慣;
②領悟文本的表達方式;
③初步掌握常見文體的閱讀方法;
④學會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⑤學習瀏覽,拓展閱讀。
既注重雙基,又強調人文,追求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追求語文學習與生活的融合,使學生在語文實踐的過程中提升語文能力,選擇教學策略,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語文教育具有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更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與我昨天聽的著名語文專家侯光玉關于閱讀教學的解讀: “我們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旨在通過語文課的教學教學生的是能力,而不僅僅局限于這篇文章之中。”是何其相似!
但現實卻往往不是這樣,前幾天網友發了《中國教育如何把孩子教“蠢”》給我,其中說到:中國教育的一大“功效”是,將學生與真正的“學習”有效隔離、與生活有效的隔離。真正的學習是學生融入全身心的體驗與感受之后收獲新知識,是需要培養學生的.懷疑、探究精神的,大多數時候是自覺主動、積極參與的,而我們往往為了所謂的高分而忽視了這些。希望通過新課標的學習,我們能從思想上根本改變。小學教育對于人的一生有著巨大的作用,改變思想與做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基本素養、品質,培養他們的能力,讓他們更好的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
【新課標讀后感】相關文章:
新課標與數學教學內容讀后感05-19
什么是語文新課標01-12
《新課標名師教學100條建議》教師讀后感05-21
新課標Ⅲ高考作文05-27
新課標《清澈的湖水》教案11-24
語文新課標的教學反思01-10
新課標語文試卷分析10-18
新課標語文同步練習03-01
如何學好新課標的語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