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王立群讀史記之項羽》讀后感

時間:2021-07-11 17:06:01 讀后感 我要投稿

《王立群讀史記之項羽》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王立群讀史記之項羽》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王立群讀史記之項羽》讀后感

  《王立群讀史記之項羽》讀后感 篇1

  看完了王立群先生的新作《王立群讀史記之項羽》,心中有一種感動,仿若穿越時空的界限,將項羽的影子投射在了我的心中,依稀看見那個時代的殘血夕陽……項羽有太多的遺憾,或者說本該成為英雄的人卻無法成為真正的英雄。但是他身上具有的素質斷定了項羽這一生成就不了統一中國的帝業,辛苦打下的天下只能拱手讓給劉邦。姑且不論項羽霸業未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但是讀完此書后,覺得項羽乃至楚漢爭霸對現代企業管理有如下啟示:

  1、單打獨斗永遠團隊作戰:

  “一個好漢三個幫”這句古語在項羽和劉邦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前者是失敗的淋漓盡致,后者是成功的淋漓盡致。君不見,劉邦身邊人才濟濟,文有張良、陳平、蕭何等,武有韓信、樊噲、彭越等,也正是這些文臣武將充分彌補了劉邦個人能力的不足,形成了很好的互補型團隊,最終成就了帝業。而反觀項羽,絕對是當時的單打冠軍,名副其實的霸王,但身邊真正派得上用場的得力助手又有幾人。我們能記住的好像只有“亞父”范增和“堂叔”項伯,前者說實話也不是什么高水平的謀士,后者更是“吃里扒外”,不下三次救助了深陷危機的“親家”劉邦。

  2、最高領導人永遠應當戒驕戒躁:

  項羽是霸業的創造者,同樣也是霸業的摧毀者。由于自身能力超強,所以在項羽的眼中和心中幾乎看不見能人,幾乎看不到別人的長處。項羽的“不容逆耳”、“剛愎自用”、“心胸狹隘”、“所封不當”早就婦孺皆知。這里只想特別指出他性格上的一個致命弱點:易發怒。縱觀《史記》,有關項羽的記載用得最多的兩個詞就是“怒”和“大怒”。整個《項羽本紀》記載了項羽一生中只有一次笑,那就是烏江自刎前的仰天大笑。實際上,項羽身上的弱點同樣在很多企業的創業者和最高管理者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所體現。無論如何,即使昨日如何偉大,如何成功,都應當戒驕戒躁,永遠不要成為企業繼續創造輝煌的絆腳石。

  3、戰略永遠>戰術:

  對照項羽和劉邦,項羽是一個缺乏戰略大局觀的人,而劉邦在張良等人的輔助下則步步為營,很好地實現了起初的戰略布局。滎陽會戰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在這場耗時28個月的楚漢爭霸中最長的一場戰役中,項羽的疲于奔命就是“只重戰術、沒有戰略”和“注重一城一池,沒有大局觀念”的鮮明體現,雖然滎陽大戰從表面上看是以項羽的勝利而告終,但是真正的勝利者卻是劉邦,除了雙方“中分鴻溝、楚河漢界”,韓信還控制了整個黃河以北的廣大區域,形成從北面、東面包圍項羽的態勢,為最終的十面埋伏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石。

  4、虛心學習競爭對手的優點:

  論個人天賦,項羽應當強于劉邦。但為什么二流的劉邦最終戰勝了一流的項羽,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劉邦的“三善”:善聽、善用、善賞罰。翻譯成現代漢語,劉邦是一個從諫如流、善于傾聽;能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崗位;獎賞分明的優秀領導人。而反觀項羽,這三個要素沒有一項能得“及格分”。因此,最終的勝負可想而知了。這點同樣適用于現代企業和企業家,重視競爭者研究,無論是系統的“對標”、“競爭者分析”還是“競爭者情報收集”永遠都應當是企業的一項重要工作。因為,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王立群讀史記之項羽》讀后感 篇2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出無數的大英雄,真豪杰,西楚霸王項羽就是其中一個。如果稱項羽是蓋世英雄,估計沒有多少人反對。因為,但在冷兵器時代,一個人能夠有把子力氣,再多少會點武藝,就可以馳騁天下,像《三國演義》里的張飛,《水滸傳》里的李逵。而力能扛鼎的項羽就是憑借“力拔山兮氣蓋世”而聞名于世的。

  最近讀了《王立群讀史記——項羽》一書,才真正了解這個大英雄的光輝形象和他的悲情一生。

  項羽有一個貴族的身份,他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而且項氏世世為楚將。不過這個貴族的光環沒有給他帶來多少榮耀。因為項燕的自殺伴隨著的是楚國的滅亡。

  但他畢竟是貴族血統,一直在積蓄著反抗的力量。秦朝社會的動蕩給他提供了一個崛起的機會。他人生中的第一次精彩亮相就是殺卿子冠軍宋義。他一出場就身手不凡,敢殺自己的領導,顯示了他非凡的膽略和勇氣,以至于諸侯都莫敢仰視。

  項羽就這樣在人生舞臺上閃亮登場了,而表演才剛剛開始。英雄的戲和別人就是不一樣,一開始就迅速進入高潮。巨鹿之戰,他破釜沉舟,絕處逢生,戰勝了數倍于自己的對手,不僅成就了自己英雄的神話,而且也為中國古代戰爭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果這出戲到此落幕,那項羽的輝煌形象將永遠光彩奪目。但是人生還沒有結束,戲還得往下演。

  消滅了秦軍主力,滅秦的任務完成了,一個大蛋糕擺在面前,項羽想應該由自己來掌刀切分,而劉邦卻想獨吞,于是就有了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

  或許英雄只該演武戲,演文戲就力不從心。既然舉行鴻門宴就是要除掉想獨吞蛋糕的劉邦的,可是到了關鍵時刻,他卻猶豫了。是因為他覺得劉邦根本就不是對手,對自己構不成威脅,沒必要殺他;還是他認為自己是英雄,而英雄就應該光明正大地去拼殺,有本事戰場上見,而不該玩陰謀。

  我們寧愿相信項羽放走劉邦的理由是后一種,不然我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就不完美了。

  英雄的確是不完美的。

  鴻門宴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是他由英雄走向末路的開始。

  之后,他做出了一系列自毀形象事,殺子嬰,掠財物,燒宮室,屠咸陽。在老百姓的眼中,他無疑就是第二個秦始皇。

  他憑借自己的實力,掌握了分割天下的主動權。他終于拿起了刀,開始切分蛋糕了。他以為把劉邦封到巴蜀、漢中就沒事了,隔著千山萬水呢。他沒想到,劉邦就是一只歸山的老虎,他不但要吃自己分得的蛋糕,還想吃別人手里的蛋糕。

  當劉邦想吞并天下的思想在膨脹時,他之所以忍氣吞聲,是因為這個時候他的實力不如項羽。于是劉邦一方面燒絕棧道,向項羽示弱,可另一方面卻謀劃著反擊的策略。而對劉邦的這些做法,項羽竟沒有看透。

  英雄的自信如果超過了限度,就會走向兩個極端,一是自負,自以為是,剛愎自用;二是輕信,耳食目論。這在項羽身上體現的特別充分。

  很快,劉邦的反擊開始了。第一步劉邦派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舉拿下關中,建立起了自己鞏固的根據地。可不要小看這一舉措,由蕭何經營的`關中地區在后來的楚漢戰爭中,成了劉邦兵源和糧草的供應基地。

  拿下關中后,由張良出面給項羽寫了一封信,說漢王只想要關中這個地方,再沒有別的想法了。鬼才相信,可項羽信了,而且對劉邦沒有做任何防備。

  第二步,就在項羽忙著平定齊國叛亂的時候,劉邦率領五十六萬大軍直撲項羽的老巢——彭城。

  不愧為是英雄,項羽只帶領三萬人馬抄劉邦的后路,結果,漢王的幾十萬人馬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狽逃竄。要不是夏侯嬰這司機駕車技術高超和上天的眷顧,恐怕劉邦的小命就交代了。可是,好像幸運女神不喜歡年青的英雄美男子,總站在劉邦這邊。劉邦逃過一劫,收編逃散部隊之后,接著再戰。

  滎陽之戰是項羽軍事上由強變弱的轉折點。他輕信了陳平的離間計,氣走了范增;之后項羽多處受敵,應接不暇。

  當十面埋伏的戰鼓咚咚敲響,當四面楚歌的歌聲在夜空在飄蕩,項羽,這個叱咤風云的蓋世英雄,望著心愛女人那絕望的眼神,不僅悲從中來。

  都說戰爭讓女人走開,可項羽沒有,無論走到哪里,虞姬都陪在身邊。就這樣在項羽領兵出戰時,她給他鼓勵,寄予深情厚望,保佑他平安歸來;在項羽凱旋歸營時,她以翩躚舞姿,千般柔情,萬般嫵媚,歡歌娛曲給他祝賀;在項羽遇到挫折的時候,她便以“勝敗乃兵家之常事”的話給他撫慰;甚至她還會穿了戰靴,披上繡甲,騎馬跟著項羽在陣上沖鋒,作他精神的支柱。有了這一強大的精神支柱,項羽越來越勇,所向披靡。

  可現在項羽知道自己的滅亡已經無法避免,他的事業就要煙消云散,他沒有留戀,沒有悔恨,沒有嘆息。他惟一憂慮的是他所摯愛的、經常陪伴他東征西討的虞美人的命運和前途,看著自己心愛的女人,不禁悲歌一曲: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仗打到這個份上,虞姬也不知該說什么,只好和一曲: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聲音悲悲切切,倍感傷懷。虞姬歌罷,拔劍而刎。她這樣做,就是不希望自己在突圍時成為他的累贅,成為他的負擔。

  英雄項羽人生大戲的謝幕是在烏江岸邊完成的。

  項羽拒絕了烏江亭長提供的逃跑的機會,因為他認為那不是英雄所為。他更不會投降,尤其是投降那個流氓。當然他還可以等著追兵把他抓住,然后再把他處死。但這都不是他的選擇。他不承認自己已經失敗。望著泛起波光的烏江水,他想:既然天要亡我,我就沒有什么可留戀的。他必須自己了斷,不能用自己的死來成就對手成為英雄。于是,他拔出了劍,很冷靜地對亭長說:“這匹烏騅馬跟了我多年,南征北戰,出生入死,我不忍心殺它,留給你。你帶著它快走。”說完,他舉起了劍,只見寒光一閃,一股熱血噴涌而出。

  大幕徐徐落下,英雄留給世人的永遠是一個背影。

  所以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說:

  “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

  自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王立群讀史記之項羽》讀后感 篇3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是我對項羽的初步了解,直以來在我的心中,項羽是勇武過人,所向披靡,有勇有謀的在英雄,可是在在讀完這本書之后,我心中的項羽有了改觀。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是在鴻門宴中的經典片段,也就是這個片段奠定了基礎,也讓我對項羽深感失望,只能說明項羽在政治上的手段遠比不上劉邦,或者是劉邦身邊的謀士,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項目身邊的謀士只有范增人,而且最后還被氣走了,我們在看劉邦這邊,張良、陳平、蕭何,還有個能文能舞的韓信,雖然在軍事實力上不如項羽,但卻在政治策略上比項羽高出籌,就鴻門宴這事件也讓我明白,它其實是五位明白人陪著個糊涂人的宴會,項羽錯過了殺劉邦的最好時機,也錯過了登上帝王之座的列車。

  劉邦確實不及項羽《史記》本書,共批評了兩個人物,其中位就是漢高祖劉邦,不利不說劉邦沒為漢王朝做出什么貢獻,就連在滅秦之路上,也沒藏書殲敵數量多,可是歷史就是如此,也只能說明個問題,項羽是將帥之才,卻并非適合國君人的選;劉邦雖無才無能,卻具備了成為帝王之法則。

  項羽在政治方面不及劉邦,但卻著實令我萬分敬佩,項羽是位勇往直前的滅秦功臣,破釜沉舟,堅定不決,位俠骨柔情的鐵血漢子,既愛江山、也愛美人,位坦蕩失敗,絕不茍且偷生的壯士;位歷史上從不以成敗評價歷史人物。項羽的故事充滿大起大落,戰爭是他生的閃光點,而政治卻是他生的失敗之處。

  讀史使人明智,就這樣,項羽的人生故事中的悲劇,就是我們人生中的面警鐘,也是我們情感中次深深的嘆息,政治這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可以成就個人,也可以毀滅個人。

  就這樣位戰爭巨人,位將帥之才,就場悲劇結束了他光輝的生。合上書本,我似乎不能感受到項羽在戰場上殺敵的風采。

【《王立群讀史記之項羽》讀后感】相關文章:

《少年讀史記》讀后感09-12

《史記》卷七 項羽本紀第七06-19

讀《史記》有感_600字10-21

沁園春·讀史記有感原文及賞析08-26

《全宋詞》王之望07-05

《史記》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06-21

《史記》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06-21

格林童話之金山王03-22

《尚書》周書·康王之誥06-19

【薦】讀《狼王夢》有感10-19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不卡电影在线 |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亚洲香蕉看一线 |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 在线看片国产在线 | 日本一区二区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