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篇番茄工作法讀后感
。ㄒ唬
這是一種時間管理的方法,作者曾用番茄形狀的鬧鐘輔助管理,所以起名番茄工作法。非常實用,可指導性很高的一本書,而且非常短,很快可以看完。
規則是:
一個番茄是30分鐘,其中25分鐘工作,5分鐘休息。
3-4個番茄為一輪,一輪后可以休息較長的時間,如15-30分鐘。
在一個番茄的時間段內,避免內部打斷和外部打斷。內部是自己的打斷,如果想起什么事情,可以記錄下來,但不要停止當且番茄的工作,通過訓練,可以逐步減少被打斷的次數。外部打斷是別人的打斷,如郵件、微信類的可以自己控制當且番茄過后處理,如果是別人的非緊急事件可以商量過一會處理。
可以估計一個任務所需要的番茄數量。如果一個任務的估測值大于5-7個番茄,就分解為若干個小任務。如果多個任務的估測值小于一個番茄,則合并為一個大任務。
番茄工作法可以平日堅持,在工作的時間用,幫助自己提高效率,提升任務估計的準確度。在休息時間可以不用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記錄了任務所需的番茄數、被打斷的次數等信息,可以通過分析,審視自己什么時間效率高,被打斷的次數是否逐漸減少等。貴在堅持,不斷提升自己的時間管理能力和工作的效率。
。ǘ
前幾天讀完了《番茄工作法》,然后現在再回想一下什么是番茄工作法,已經有許多不記得了。讀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是不實用,類似的讀本我讀過至少2本比他要好的(掌控時間生活、還有一本某管理大師作品一下想不起來了)。
這本書一直在強調她的“番茄鐘”的概念,無非就是把時間以25分鐘氛圍一個段,然后在這段時間內盡量的專心解決設定的問題,減少外部干擾。如果遇到干擾就留下記號,下次注意。反正我讀完之后對她的判斷是這樣。
但是根據我以前讀過的這種類似的書籍,只要是這種需要每天早晚把行程事先設定好在一張紙上的,基本都會失敗,理由很簡單,就是實踐起來太麻煩。當然,可以說自己懶惰,但是很多時候勤奮也沒什么作用。我贊同她的時間精細化管理的思路,但是如果要精細到如此的程度,在我看來是不切實際,很浮夸。
這本書算是讀完了,作為開年讀完的第一本書,只給我留下了一個好東西,那就是作者強調了無數遍的“25分鐘”。他強調無論如何,25分鐘是他測試、實踐過的最好的時間長度,不長不短恰到好處。我姑且相信了他,以后在需要時間調節的時候,就以25分鐘作為參考依據好了。
現在覺得,這種書立的目標太高,嚴苛的時間管理,極高的工作效率。我想起了那句話“以我們大多數人努力的程度,還遠遠沒達到需要拼天賦的地步”。所以,讀這種書真的適合目前的狀態嗎?
至少現在的我給的答案是否定的,還不如一些勵志書籍有效果。
。ㄈ
真的是很小的一本書,不到16開的大小,100多頁,每頁還只有半頁的文字。不過內容確實也就是幾句話就能說清楚的。
番茄工作法的名稱由來是因為發明者一開始用的廚房鐘很像番茄。而其定義就是用一個廚房鐘,就是那種倒計時的嘀嗒響的鬧鐘來定好時間,在短時間內進行專注的工作,就像敏捷開發一樣的快速迭代,然后在建議的每25分鐘工作后便休息3-5分鐘。
在工作的過程中,盡量的.專注,克服內在與外在的種種干擾。除非遇到影響非常大的事件需要關閉這一時段的番茄鐘,否則在迭代周期內都盡量的專注于自己制定好的工作計劃。這里也就引出書中另一點重要的內容,那就是計劃的重要性。當然,這個計劃最多也就只是一天的。在每天早上列出能想到的工作計劃,然后在工作時每25分鐘或一個迭代周期完成后便在計劃后面做上標記。在每天晚上結束工作的時候再反思總結一次,并對明天的計劃有個初步的想法。(.)
在休息的時候應該盡量遠離電腦,站起來走動一下,或者小睡一會。書中提到的一點感覺很有啟發,那就是對著窗外發呆也比在電腦上去社交網站轉一圈來得強。因為現代人的注意力缺失會很容易讓人在這些社交網站上不知不覺的浪費很多時間。
內容真的不多,所以導圖也沒寫多少,能找到電子書的用電子書看看,了解一下即可。實踐中還需要多多努力嘗試才行。
【番茄工作法讀后感】相關文章:
番茄工作法讀后感04-02
番茄工作法讀后感(精選5篇)01-24
番茄工作法圖解讀后感06-16
運用番茄工作法的心得體會02-25
《麥肯錫工作法》讀后感04-02
《番茄太陽》的讀后感05-10
華為工作法讀后感范文01-02
《番茄小頑童》讀后感03-13
《番茄太陽》讀后感范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