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蘇秦始將連橫讀后感
(一)
《蘇秦始將連橫》一文中詳細地記敘了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蘇秦一生中進行游說的事跡。從其中折射出縱橫家的智慧和人生價值取向。
蘇秦學成之后不斷地游說各國。在游說秦王之時,蘇秦從秦國的地理,國力,政治方面作出綜合性的分析。條理之清晰,語言之犀利,無不體現蘇秦之才能。但是卻遭到秦王的推托。一般而言,在面試的時候,面試官示意你離開的時候,誰不是一臉沮喪地離開。而蘇秦不然。他反而以退為進。他借古喻今,列舉了神農,黃帝,堯,舜,禹,湯,文王,武王,齊桓等人成就霸業無不是以武力取勝的史實。由此觀之,作為一個縱橫家,蘇秦具備了智慧與膽識。但是蘇秦最后卻趁勢說出:“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昏于教,……由此論之。王固不能行也。”這話可不是指著秦王鼻子罵王昏庸,于是秦王大怒,其后蘇秦幾次求見皆不得。
導致蘇秦最后失敗的原因,不是他沒有能力,而是因為他沒有揣摩大王的心思。這和進諫一樣,進諫的成功關鍵是如何讓上司接受。蘇秦無疑是犯了這種錯誤。爾后,他師傅鬼谷子也認為蘇秦缺少的正是這種能力。這在后面蘇秦游說趙王成功時得到了證明。
堅韌不拔的進取意志和刻苦奮斗的.精神,這是蘇秦身上的一個特色。在游說秦王失敗后,蘇秦黯然回到家鄉。“歸至家,妻不下紉,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回到家后,蘇秦因為失敗更受冷落。他受不住其鄉人的冷言相待,“乃夜發書,陳篋數十……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這種拼搏與刻苦精神更為世代讀書人津為樂道,引為楷模。
由上觀之,作為縱橫家,蘇秦是成功的。他的精神確值得人們傳誦。當然,我們也不難看出,貫穿蘇秦奮斗過程的內在動力是其對功名利祿的熱衷和追求。蘇秦最為傳誦的一句話就是“人生在世,勢位富貴,盍可忽乎哉”。這也是縱橫家共同的人生價值取向。儒家主張舍生取義,羞于言財利,忘懷個人得失,追求品德的高尚;而縱橫家卻相反。縱橫家重利輕義,渴望個人成功,追求功名利祿,崇尚奇謀權變。所以歷史上,縱橫家的下場往往都是悲慘的。
縱上所述,作為一個縱橫家來說,蘇秦無疑是成功的。雖然他熱衷功名利祿為后人詬病,但是我卻對他的智慧與堅忍不拔的拼搏精神非常推崇和崇敬。在逆境之中,更加磨礪自己,才會離成功更進一步,否則只會與成功遙遙無期。
(二)
《蘇秦始將連橫》這篇文章講述了蘇秦游說秦惠王失敗后,遭家人冷落,經他一番引錐刺股,苦讀《音符》,最后說服了趙王約縱散橫,以抑強秦。待他再次經過家門時,受到了熱情的款待。故事雖短,卻講述了一個人如何從失敗走向成功,其中說到蘇秦“引錐刺股”以抵抗睡意是讓我最為印象深刻的,這一舉動引發了我無盡的思考……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我真切地感受到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如果自己沒有真材實料,恐怕會在競爭中敗下陣來,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才能始終立于不敗之地,此所謂:“可以說當時之面試官矣!”
但是,引錐刺股是否是明智之舉呢?我試著分析了其中的利與弊。
利的方面是,根據當時社會并沒有咖啡之類的提神食品,也許自殘以祛除睡意顯得更容易做到,這是最直接的方法,能讓人疲憊的時候堅持工作。但其弊的方面是不容忽視的。首先,同樣是當時的社會條件導致醫療落后,刺股留下的傷口很容易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其次,疼痛的感覺會讓人分心,無法專注于學習,第三,犯困說明人已經到達了一種疲勞的狀態,即使意志堅定也無法改變身體的疲勞,因此,學習效率會很低。所以,引錐刺股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可是,人們是否真的不再需要“引錐刺股”了呢?不是的,當“引錐刺股”作為一種精神狀態存在的話,這恰恰是人們走向成功所需要的。人們不是要學習引錐刺股,但是要學習這種精神。很多70后的成功人士不禁感嘆道:8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是腦殘的一代,這不是毫無根據的。隨著物質條件的豐富,好逸惡勞的人越來越多,在父母的保護下,富二代富三代像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這些人根本不明白讀書的目的和意義,忘記了刻苦耐勞的民族精神,引錐刺股也就與我們漸行漸遠。因此,我們也是時候反省自己了……
在看了蘇秦從失敗到成功之后,我已開始思考我的人生,思考著如何通過引錐刺股來實現自己的理想。發出這樣的感慨,是在我發現這一代人人格的缺失之后的,人們真的需要有引錐刺股的精神,特別是在這個浮夸的年代……引錐刺股,作為一種精神狀態的時候,應該是萬世不朽的存在。
【蘇秦始將連橫讀后感】相關文章:
蘇秦以連橫說秦全文賞析01-08
蘇秦以連橫說秦文言文翻譯02-05
《蘇秦以連橫說秦》文言文翻譯02-03
合從連橫成語解釋01-05
蘇秦是哪個朝代的04-14
《刺股讀書的蘇秦》讀后感200字04-13
讀《蘇秦刺股》有感12-26
成語典故之蘇秦刺股01-15
蘇秦之楚閱讀訓練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