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杏花村訪酒讀后感
(一)
有些書或許只與你有一面之緣,有些卻在一面之緣后,令你心愿讓緣分繼續。
讀過梁衡,可能說他的有些文章題材,那種歷史文化背景我并不著迷也未曾接觸,但綜合起來我不得不敬佩并喜歡他的思想。很難用幾個形容詞表現他的思想、他的筆鋒究竟是怎樣的,但是他打動我,似乎讓靈魂有路可走,找到了一條優雅的道路去走。他寫《把欄桿拍遍》的辛棄疾,《亂世中的美神》李清照,和居里夫人那《跨越百年的美麗》;寫《杏花村訪酒》,訪到這個小山村在天地之間不可挪移的韻味;寫《節的聯想》《追尋那遙遠的美麗》《熱炕》《忽又重聽走西口》,思考生活的道理,思考藝術的境界,思考事業的價值。概括來,我能夠感受到他的許多觀點是我感同身受的,其實也是打動我的。
聽說2009屆的學長們在日本社會實踐期間,所發的調查問卷里“職業精神”一詞,是所有填寫問卷的日本人都不明白的。所以我們感嘆,在我們認為職業精神一致高尚的國度里,竟實際上并不具有關于職業精神統一的概念。無論是否在于民族語言的差別,或許我們的關注點更應放在語言所傳達的內容。同樣適于《覓渡》,書里沒有提過這個詞語,但上述文章無不讓人感受到一種精神的勃發。
做文章,要寫大事,大情,大理。梁衡先生這樣提倡,也是這樣餞行的。喜怒哀樂并不需要掰開揉碎了幾千字地寫,因為語言并不要用來分析人的最基本的情感。能夠表現作家的精神是最好的。
當我們旅行到一個優雅的法國小鎮,或者任何世界上優美的地方,內心似乎常常被當地的某種東西打動,而說不清楚那究竟是什么——四周的寧靜?街道的干凈?花店老板體貼的服務?當地人投來的熱情的微笑?記憶中只存在著許許多多的細節可供篩選,可我們被打動的原因怕是在于所有細節的集合所營造的氛圍。《杏花村訪酒》在酒與村子的相互影響、相互浸透中搖曳出酒的醇香與村子的歷史底蘊,搖曳出美,搖曳出藝術的感動。文字給人的感動來自作者與上帝的對話,風景給人的感動來自自然靈氣與人的純美心靈的交融,那該是世界上最感人的語言,是世界上最動人的景觀。
職業精神,處處有體現。《熱炕》中的鄉村女教師,教書育人是她的事業,因為有她,村子里的大人孩子擺脫了不識字的煩惱,幾十年來,全村上下已沒有人不是她的學生,鄰里在山里挖出了名貴的補品,常常是第一個想到送給她。她以質樸的理想,無私的付出,收獲了幸福,創造了大愛。不同于現在的許多年輕人,選擇職業的標準停留在待遇、地位,于是出現了對一個職位或一個領域擠破頭的追逐。然而所有人的價值應是會體現在眾多的不同的領域的。有人說,比起面臨眾多選擇,最大的幸福反而是沒有選擇。意思是,年輕人更要學會放下浮躁的心態,捫心自問自己的人生追求該在何處,而積極地去做事,去用自己的努力溫暖身邊的人和事,就是人最大的價值。這也成就了人的事業的最大價值。
諸如此感,不再多言。散文即通過作家的筆,傳遞一個蓬勃的精神,激發另一個心靈的揣摩。我也記住了,寫作是寫大事、大情、大理,做人是向往精神美質,追求生命價值。
(二)
一般的可游之處,大約有兩類。一是風景特殊的好,悅目賞心,怡人情懷;二是古跡名勝,可驚可嘆,長人見識。當我去過我國著名的汾酒產地山西杏花村后,真不知道,該怎樣來將它歸類。
說是村,并名以“杏花”,其實現在這里是一個大型的國家名酒廠。歷史上這里確曾杏林千畝,繁花如云的,直到現在也保持著歷史古韻及風格,但凡來晉之人,無不盡力設法去游一次。這魅力實在是因為它那驕傲的產品——汾酒。游人之意并不在山水之間,而在酒。
來參觀的入,最少安排兩個節目,一是喝酒,二是看灑。先品其味,再看它的由來。餐廳是蠻別致的。墻上掛著名人字畫,最醒目的是郭沫若手書的那首“杏花村里酒如泉”詩。墻腳有一個酒柜,內有兩個壇子,分別裝著“汾酒”和“竹葉青”。服務員按照一般酒館的做法,打開壇蓋,將酒灌入瓶,再由瓶斟人杯。當液面停止了波動,你看杯中的汾酒,純凈透明,就像剛才并沒有注入什么。竹葉青呢?則呈一點淡淡的黃色,令人想起春天里新柳的鵝黃,不覺間,一陣清香,已漸漸地,像一層看不見的薄霧漫過桌面,撲入你的胸懷,鉆進你的衣袖。人們這時并不要靠眼鼻,而是全身無處不感覺到它的美了。主人舉杯,我試酌一口,唇初沾而馨綿,口將咽又生甜,味柔和雋遠。客人都笑了,臉上泛出甜甜的酒窩。但人們并沒有大聲贊美,只是微笑著頷首,仿佛怕喧聲破壞廠這酒的恬靜。原來我國的名酒有五個香型:濃,醬,清,米,復合。這汾酒是清香型的代表。它不求那濃那烈;只要這純、這真。其他酒如艷麗少婦,濃妝重抹,這汾酒呢,則如窈窕淑女,淡梳輕妝。大約正是因為這純,才使它成為名酒之祖。
【杏花村訪酒讀后感】相關文章:
解語杏花村散文04-29
游杏花村作文04-23
訪春07-01
訪夏07-16
訪冬08-22
游杏花村作文5篇05-03
訪字的組詞07-25
春日訪竹07-30
訪“阿極”09-14
再訪家鄉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