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杵磨成針》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鐵杵磨成針》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鐵杵磨成針》讀后感1
今天我們學了李白的《靜夜思》,回家我又翻開《和好孩子交朋友》這本書,我就找到了李白小時候的故事。
李白小時候學習很不用功,他看見別人出去玩,就也想出去。父親看他學習不好還要出去玩,就不讓他出去玩,讓他在家里學習。李白在父親的督促下,就去讀書了。但是李白讀了一會兒書,就覺得枯燥無味。他趁父親不在,就偷偷地溜出去了。他跑到小溪邊,看見魚兒很活潑地在水里游來游去,他想:“它們多么自由啊!我每天讀那么多的書,一點自由都沒有。”這時候,他看見一位老奶奶在磨一根很粗的鐵杵,李白很奇怪,就上前去問老奶奶:“老奶奶,您為什么要磨這么粗的鐵杵呢?”老奶奶就說:“我這是在磨繡花針呢!”李白說:“老奶奶!你可真會哄小孩!”老奶奶說:“你可別看這個鐵杵粗,只要我每天都磨,肯定會被我磨成繡花針的!”聽了老奶奶的話,李白想:“是啊,只要我努力讀書,以后肯定會成為一代文章大師的!”從此以后,李白發奮讀書,最后李白成了一個大詩人,人們都叫他“詩仙”。李白的詩流傳到現在,有900多首呢!李白的故事告訴我們的是: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鐵杵磨成針》讀后感2
今天讀了《鐵杵磨成針》一文使我很受感動,講的是一位年輕的人,把鐵棒磨成針的故事。
為了把鐵棒磨成針,他不辭勞苦,白天磨呀,晚間磨。不但在滴水成冰的冬天磨呀磨!而且在炎炎似火夏天還是在磨呀磨!親戚朋友勸,他只要搖頭。路過的人勸,他還是搖搖頭。媽媽心疼兒子,勸他不要磨了,他笑了笑說,做事哪能半途而廢呀!又繼續磨呀磨!最終大功告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獲的。這個故事對我教育很深。我以前鉛筆字寫得不好,看懂我的字的人不多。老師讓我練字,開始還好,愿意寫,一會就不愿意寫了,枯燥無味,即使寫也是處于應付,字沒有進步。老師發現后,讓我《鐵杵磨成針》的故事,使我很受啟發。又拿來字帖讓我臨摹,一段時間我的字明顯進步,媽媽看我的字非常“驚呀”,同學看我的字好似羨慕呀。
我還代表學校參加中心校的寫字比賽,獲一等獎。由于我堅持不懈的努力我還獲得大連寫字二等獎。我還要努力,將來我還要參加全國比賽呢!我相信《鐵杵磨成針》的道理。
《鐵杵磨成針》讀后感3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叫《鐵杵磨成針》。
講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小時候是個不喜歡讀書、學習成績很差,愛逃學去玩的孩子。一天,李白又丟下書本溜出去玩,他走著走著,看見一位老奶奶坐在矮凳上,手里拿著一根粗大的鐵杵在磨刀石上磨來磨去,李白忍不住好奇,就問道:“老奶奶,您在做什么呀??
“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針。”老奶奶回答,她頭也沒抬,認真的磨著手里的鐵杵。李白聽了心中暗笑,說:“老奶奶,針是非常細小的,而您磨得是一根粗大的鐵杵啊!”老奶奶邊磨邊說:“我正是要把這根鐵杵磨成細小的針。”李白驚奇地問:“什么?這么粗大的鐵杵能磨成針嗎?”老奶奶抬起頭來,慈祥的說:“是的,要把鐵杵磨成針是很困難的。可是我每天不停的磨,總有一天我會把它磨成針的。
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杵也能磨成針呀!”李白聽了老奶奶的話,心想:只要有恒心,什么事都能做成的。讀書也是這樣,只要用功讀,就會讀好。想到這,李白高興地說:“我懂了,老奶奶,謝謝您!”說完,李白跑回了家,拿起書本,認真的讀了起來。從此李白不再貪玩,他刻苦讀書,長大后成為了一名大詩人。這說明做任何事只要肯下苦功夫,有恒心,有毅力,堅持到底,就能成功。
《鐵杵磨成針》讀后感4
讀了《鐵杵磨成針》這個故事,我感到學習、做事都要腳踏實地,堅持不懈才能成功。
這篇文章大概寫了這么一個故事:傳說李白小時候很不愛學習。在一次閑逛中,李白認識了一位要把鐵棒磨成針的老婆婆,她堅持不懈的精神打動了李白,于是李白開始認真地讀起書來。
當我讀到“老婆婆說:“我要把它磨成一根繡花針!”時吃了一驚。這么大的鐵杵,還要磨成一根那么小的繡花針?但我又轉念一想:是呀,為什么不可以呢?我磨一天不行,我就磨兩天;磨兩天不行,我就磨一年;磨一年不行,我就磨兩年……這樣一直磨下去,還怕它不成為針?時,我記起了《紀昌學射》這個故事。紀昌很喜歡射箭,便找神箭手飛衛做老師,飛衛先讓他練會不眨眼。終于,兩年之后紀昌學會了不眨眼。然后,飛衛又讓紀昌練眼力,三年之后也練成了。最后紀昌成了一個神箭手。我覺得紀昌從基本功學起,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練了五年,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我也有一次這樣的經歷:大約在三年級時,我喜歡上了騎車。爸爸媽媽就給我買了一輛自行車。那時我還不會騎自行車,就開始學了起來。剛剛開始時,我躍躍欲試地坐上了車,雙腳在地面上一點一點地移動,從而使自行車動起來。但常常這樣讓我心生厭煩,幾次想不學習了。但在看到大人們騎車的那個模樣,我的耐心仿佛又回到了心里。終于,在我的一次次努力下,我成功了!我會騎車了!剛開始是踩了一兩下便滑倒了,后來變成了七八下,最后騎了一條街、兩條街。
在品嘗勝利的果實時,我又懂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堅持不懈是一條通向成功的道路!
《鐵杵磨成針》讀后感5
提起李白,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據說他能“開口成文,揮翰霞散今天就讓我介紹一個李白的故事給你們聽吧!主要講了在他剛懂事的時候,他父親每次到書房讀書,都會讓李白在旁邊聽,并在那里教李白讀書識字。在父親的教育下,李白五歲的時候已經會推算生辰年月的六十甲子,10歲,他已經讀完諸子百家的書籍。李白讀書不單只囿于一類書籍,也不偏信一派的言論,而是廣泛地涉獵各種知識。除了讀經、史子、集等古書籍,他還讀了佛道的書籍。博覽群書,讓他胸襟開闊,不拘小節,毫放不羈。他從小就立志要做一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天,他看見一位老婆婆在磨一根鐵針,要把它磨成一支細針。李白一聽,頓時笑了起來。老婆婆,這怎么可能呢?鐵杵這么粗大,細針那么細小。老婆婆卻認真地對李白說只要有恒心,鐵杵磨成針”。李白一聽,心里頓悟,二話不說,又回到了山里繼續苦讀。在學術上他經常會為了一個學術上的總是與別人爭得面紅耳赤。在艱苦的環境下,他堅持學習,在山里面苦讀了幾年都沒有下山閑逛一次。正是有了這種持之以恒的可貴精神,李白在書海遨游,樂此不疲,并留下了一首首傳誦千古的優美詩句。”信心、恒心、耐心“,三心合而為一,是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條件。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我們從小就應努力學習,遇到困難不應放棄,應該有持之以恒的心態,長大以后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鐵杵磨成針》讀后感6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小女孩,通過讀書讓我深深的懂得了一本好書就像一位無聲地老師,教給我們知識,一本好書又像一片知識的海洋,任我們遨游,一本好書還像一盞路燈,指明成功的道路,每本書里都有一個主要的思想,教會我們怎樣去做人或是做事。
我讀了許多書,有《科學實驗王》、《幽默格言故事》、《故事大王》、《木偶奇遇記》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難忘的是《故事大王》這本書,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鐵杵磨針》,這個故事主要是講我國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李白少年時候很頑皮,不用心讀書,有一天,李白來到了一條小河邊,看見一位老婆婆在一塊石頭上磨一個大鐵棒,李白問:“老婆婆,您在磨什么呀”?老婆婆說:“我要給我女兒磨一根繡花針”。李白驚奇地問:“什么?這么粗的的鐵棒要磨成繡花針,這可能嗎”?老婆婆嚴肅地說:“孩子,你別看這鐵棒很粗,只要天天磨,就會越磨越細,功夫到了就能磨成針了”。李白聽了老婆婆的話,深思了很久,覺得老婆婆說的話里面有很深的道理,他為自己不好好讀書而慚愧,決心今后要向老婆婆學習,發憤努力地讀書,再不貪玩了,通過李白自己的努力,最后成為著名的大詩人。
通過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毅力、有恒心,下苦功夫,就能克服重重困難做出成績。從現在起,我也要向李白學習,發憤、刻苦、努力的讀書,爭取考一個我理想中的清華大學。作者:二年一班陳夢璇
《鐵杵磨成針》讀后感7
古時候,在眉州的象耳山下,有一條叫磨針溪的小河。傳說李白小時候就在那里的.象耳山下讀書學習,每天課間的時候就到磨針溪邊玩耍娛樂。
李白小時候很頑皮,上課常常三心二意。不是玩玩手中的玩具。就是看看藍天。有一次,上課的時候李白聽到窗外鳥兒的歌聲。就放下書本,趁老師不注意,跑出去逗鳥玩兒。
李白看見了一只大白兔從身邊跑過,李白看見了就去捉兔子。不知不覺到了磨針溪邊,看見了一個茅草屋。旁邊坐著一個老婆婆。老婆婆正在磨一個鐵杵。李白問:“老婆婆你在干什么?”老婆婆說:“我在磨繡花針。”“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的繡花針嗎?”“當然”老婆婆說。“可是鐵杵那沒粗什么時候才能磨得像繡花針?”李白疑惑了。老婆婆說“水滴能把石頭滴穿,愚公都能移動大山,為什么鐵杵磨不成針?”
老婆婆的一番話,讓李白羞愧難當。他看了看老婆婆,一步一步的走向了學校。從那以后他在也沒逃學,成績一天一天的提高讓老師同學很驚訝。
現在我要好好學習,堅持不懈。不半途而廢。長大后成為國家棟梁。
《鐵杵磨成針》讀后感8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說起這句話,還有一個關于李白小時候的故事。
李白是唐代的大詩人,被譽為“詩仙”,可是他小時候并不喜歡讀書。一天,李白正在讀書,讀著讀著他就有些不耐煩了,心想:這么厚的一本書,什么時候才能看完啊?我還是先玩會兒吧!于是,李白把書一扔,就跑出去玩兒了。李白來到橋邊,看見一位老奶奶正在磨一根鐵棒,忍不住問:“老奶奶,您磨這根鐵棒做什么啊?”“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針。”李白又問:“那什么時候才能磨成針呀?”老奶奶說:“我每天都磨,還愁磨不成針嗎?”李白聽后,若有所思,就回到家繼續讀書了。
是啊!生活中許多事就像這根鐵棒,只要日日夜夜去堅持,就一定能成功的。俗話說的好:往往是最后一把鑰匙打開了門。這最后一把鑰匙就是堅持。學習就更需要堅持了,大家都知道我國著名文學家陶淵明吧,他也有一個關于堅持的故事。
一天,一個少年問陶淵明有什么學習妙法,陶淵明笑著說:“哪有什么學習妙法啊,只有笨法——堅持!”少年不太懂他的意思。陶淵明拉著少年的手來到稻田邊,問:“你看!這株小苗有沒有在長啊?”少年說:“沒有。”陶淵明說:“知識就像這株小苗,是靠積累的。”他又問少年:“為什么磨刀石會凹下去呢?”“磨的唄!”陶淵明說:“這就像讀書啊,如果天天不讀書,就會有所虧欠的。
讀完這兩個故事,讓我聯想到了自己,我就是個不愛堅持的人,遇到一點困難就想放棄、投降,以后,我會努力改掉這個壞毛病,我相信,只要努力去拼搏,去堅持,就一定能像這根鐵棒一樣,磨成一根精美的繡花針!
《鐵杵磨成針》讀后感9
提起李白,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據說他能“開口成文,揮翰霞散今天就讓我介紹一個李白的故事給你們聽吧!主要講了在他剛懂事的時候,他父親每次到書房讀書,都會讓李白在旁邊聽,并在那里教李白讀書識字.在父親的教育下,李白五歲的時候已經會推算生辰年月的六十甲子,10歲,他已經讀完諸子百家的書籍.李白讀書不單只囿于一類書籍,也不偏信一派的言論,而是廣泛地涉獵各種知識。除了讀經、史子、集等古書籍,他還讀了佛道的書籍.博覽群書,讓他胸襟開闊,不拘小節,毫放不羈.他從小就立志要做一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天,他看見一位老婆婆在磨一根鐵針,要把它磨成一支細針.李白一聽,頓時笑了起來.老婆婆,這怎么可能呢?鐵杵這么粗大,細針那么細小.老婆婆卻認真地對李白說只要有恒心,鐵杵磨成針”。李白一聽,心里頓悟,二話不說,又回到了山里繼續苦讀。在學術上他經常會為了一個學術上的總是與別人爭得面紅耳赤.在艱苦的環境下,他堅持學習,在山里面苦讀了幾年都沒有下山閑逛一次。
正是有了這種持之以恒的可貴精神,李白在書海遨游,樂此不疲,并留下了一首首傳誦千古的優美詩句。”信心、恒心、耐心“,三心合而為一,是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條件。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我們從小就應努力學習,遇到困難不應放棄,應該有持之以恒的心態,長大以后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鐵杵磨成針》讀后感10
今年寒假我讀了《鐵杵磨成針》這個故事,讓我百看不厭。
唐朝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僅十分貪玩還不愛上學。這天,他又偷偷跑出來玩了。他看到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拿著一根又大又粗鐵杵在石頭上磨來磨去,便走過去問:“老奶奶你在干嘛呀?”“我要把鐵杵磨成針。”老奶奶說。“啊?這么大的鐵杵要磨到什么時候呀?”小李白問。老奶奶說:“只要我日日磨,總有一天它會被我磨成針的。”李白聽了想:一個老奶奶都這么努力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學習呢?從此以后,李白再也不會不認真上學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一個道理,那就是:做任何事情不管要花多長時間做完,有多么難做,只要堅持不懈,一定能成功。我們一定要學習老奶奶堅韌不拔的精神,讓自己變得做事更有毅力。更加堅強,更有恒心。
【《鐵杵磨成針》讀后感】相關文章:
《鐵杵磨成針》的優秀讀后感05-09
鐵杵磨成針優秀·讀后感05-13
鐵杵磨成針讀后感(精選13篇)03-21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讀后感(精選13篇)06-10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讀后感(精選10篇)03-05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01-10
鐵杵磨成針優秀讀后感范文(精選22篇)03-11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讀后感范文(精選19篇)06-11
鐵杵磨成針優秀讀后感(通用20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