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幼兒喜歡的教師教育行為》有感
今天是國慶長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所以不是太忙碌,晚上抽空學習了馬老師發的文章《幼兒喜歡的教師教育行為》,感受很多。我們經常強調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和行為,要愛護每一個幼兒,做幼兒健康成長的貼心人和看守者。但在實踐中,有時教師的某些教育行為與“讓幼兒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并不匹配,這促使我們反思教師教育行為的合理性,也促使我們深入觀察幼兒到底喜歡什么樣的教師。其中的兩點我非常喜歡,也讓我在反思自己。
文中講到了三點:
幼兒語:我們喜歡愛笑的、高興的老師。
――面帶微笑、和藹可親是幼兒園教師應有的情感窗口
幼兒語:老師批評時要悄悄地說,好好地說,要講道理。
――尊重幼兒的自尊心,講究批評藝術是幼兒園教師應有的基本教育行為原則
幼兒語:我們喜歡老師跟我們一起玩。
――保持童心、參與幼兒游戲是教師最起碼的'職業操守
第一點我自己認為孩子做的滿到位的。因為喜歡孩子,所以每天我都是微笑著和他們接觸、談天。
第三點也還好,因為年輕,有時候孩子們玩著玩著我忍不住和他們一起玩了起來。孩子們常常在游戲中喊我為“喜洋洋”呵呵……
但是第三點的確是我最欠缺的地方,有時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不聽話的時候,我有時候就會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把生氣的表情都表現出來。
例如:“老師,王路又在玩水了。”中午吃飯前讓孩子們小便洗手的時候我又聽到了王路被告狀玩水的聲音,之前王路已經有過一次玩水的現象。那時侯我還特地組織了一次道德教育,當時孩子們也清楚地認識到玩水是不對的,王路也當面承認了錯誤,之后也確實沒在繼續玩水。可是沒想到好景不長,今天我又聽到了告狀聲,
這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我一直想著如何來解決這件事,我想到了以前在看書的時候看到過這樣一篇文章題目叫《當孩子有錯時》,它里面說到當孩子犯錯時有一個叫“移情理解”的方法即通過講故事使幼兒理解錯誤行為。于是午飯過后,我便把孩子集中起來,有聲有色地講了一個《小狐貍找朋友》的故事。故事講完后,我問孩子們:“為什么小狐貍找不到朋友?”“因為小狐貍浪費水。”“因為小狐貍在玩水,其他小動物都不喜歡他。”、、、、、、孩子們紛紛說。“那我們班有沒有寶寶在玩水啊?”“有,是王路”“我們不要和王路做好朋友了。”還沒等我接著往下說,孩子們已經七嘴八舌地在討論了。“哦,沒有朋友是一件很難過的事情。沒人和你說話、沒人和你一起玩、、、、、、”我故意夸張地說。此時的王路已經露出一絲難過的神情,“王路想不想要朋友啊?”“想”王路輕聲回答我。“那你以后就不能玩水了,要不然就沒人和你做好朋友了。”
“我以后不玩水了。”“現在天氣變冷了,寶寶如果玩水把衣服的袖子弄濕,就要生病了,生病可難受了,又要打針又要吃藥。等以后天氣邊暖和了,老師會在教室外放一盆水,水里還會放很多好東西讓你們開開心心地玩。”孩子們聽了都高興地拍起了手。自此以后就再也沒有孩子玩水了。
反思:
當孩子第一次犯錯時,雖然我有意識到并也進行了一次道德教育,可是顯然我犯了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的毛病,并沒有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致使孩子有了第二次犯錯的機會。這也使我及時地進行了反思,調整了我的教育方法:通過故事增加了移情性理解的成分,使孩子與故事中的人物產生共鳴,提供機會讓幼兒思考和討論,使孩子意識到問題的所在并能欣然接受老師的建議。
這樣做既終止了孩子的不恰當行為,又為他們的行為指明了方向。
【讀《幼兒喜歡的教師教育行為》有感】相關文章:
讀義俠的行為有感04-16
讀《教師行為的50個細節》有感范文05-12
讀幼兒教育有感04-15
讀《幼兒教育》有感04-08
教師讀《教育的姿態》有感04-20
教師讀《愛心與教育》有感04-20
教師讀《愛的教育》有感04-20
幼兒園教師讀《教育中的愛》有感04-17
讀《課堂教學教師不當行為與糾正》有感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