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足跡后有感(精選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足跡后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足跡后有感 篇1
《足跡》有詩歌散文,有抒情敘事,有說理想象……可以說包羅萬象,真可謂是一道豐盛的大餐!
這里面包含了學生的情,家長的意,老師的心,所以讀起來,別有一番感動!
有些學生,腹有詩書,才華橫溢,讀他們的文章,有如在欣賞一幅美麗的圖畫,真美!
有些學生,說理辯事,滿腹經綸,讀他們的文章,有如在品味一杯濃濃的咖啡,有味!
有些學生,文筆簡單,語言樸實,讀他們的文章,有如在勾勒一幅工筆畫,情真意切!
有些學生,天馬行空,想象奇異,讀他們的文章,有如在童話王國里暢游,快樂生趣!
這一切,歸功于學生的努力好學,老師的悉心教誨,家長的熱情支持。
希望孩子們一如既往地讀好書,寫出更優秀的作品。更希望家長細心呵護好這一顆顆幼苗,讓他們更加茁壯成長。
真的,李老師領著孩子們走上作文這條道不容易!
相信《足跡》不是結束,更是一個好的開始!
讀足跡后有感 篇2
作為一名剛剛參與到稅務工作的新人來說是茫然的,直到我讀到了《足跡》這本書。書中用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講述了我們身邊那些愛崗敬業、勇敢拼搏的績效人,也講述了績效與我們共度的美好與精彩、坎坷與崎嶇。讓我看到了績效與國稅人共同成長、共同蛻變的喜悅,也讓我對績效這個曾經陌生的詞匯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萬事開頭難,績效管理也是如此。可是就是那些績效人,他們身上透露著一股子拼勁兒,腦中閃爍著智慧的靈光,是他們從頭開始,用拼搏與奉獻一步步將不可能變為可能。書中的卜老在從事稅務工作的三十年時間里不斷執著追求,從業務到技術,用精益求精的態度完成了一個又一個被大家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績效管理開展起來后,卜老也義不容辭的擔起了重任,在卜老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同事認同了績效,了解了績效,參與到了績效中;書中的小婁在遠離家鄉、遠離父母的情況下以績效為親人,把加班當常態,將績效作為國稅給他的禮物,每天想的最多的就是怎么讓大家在最短的時間里認同、認可績效管理。在日夜與績效并肩同行的日子里,小婁早已把績效當成了驅趕孤獨,慰藉心靈的良藥和疲憊委屈時提高工作質效的強心劑,因為績效,小婁也收獲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們濃厚的友誼;書中的楠哥不顧生病的孩子,跨越五個小時,330公里的距離,遠離城市的霓虹閃爍,選擇默默堅守,選擇坐住板凳與寂寞為伍。正是楠哥這樣的精神鼓舞了更多人,讓更多人愿意選擇成為同他一樣的充滿熱血的有志青年,愿意選擇成為同他一樣的充滿激情的績效戰士,讓胸前火紅的“中國稅務”標牌上閃爍出灼灼光亮……每一個方案,每一條指標,匯聚了多少稅務人的汗水!指揮為針,智慧為線,上下一心,左右協調,無數個匆忙的“白加黑”,編織了這張堅固的績效網。這些績效人編織的不止是一個涵蓋稅收工作每個角落的評價體系,更是激勵一代稅務人不斷追求卓越、提升服務的方向標。
績效管理是一把尺子,它評價著稅務干部的工作能力,衡量著稅務干部的工作量,審視著稅務干部的工作態度。但是績效管理的最終目的,則是在于幫助稅務干部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找到改善自我的著力點,讓每一個稅務干部與績效工作共同成長才是績效工作永恒的目標。就像書中的小王,通過績效管理認識到了自己遲到是多么嚴重的問題,也意識到了如果對自己的遲到公平就是對未遲到同志的不公平,從此改掉了自己遲到的毛病;就像書中的小梁和老楊,正是績效管理的執行和兌現才啃掉了這兩塊難啃的硬骨頭,解決了平均主義和吃大鍋飯問題,解決了老楊和小梁出勤和出工不出力問題,也使老楊和小梁的狀態影響大家工作積極性的問題得以解決,干部干工作的心氣高昂了,各項工作芝麻開花節節高……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著變化,做工作真的要順應變化,應時而變,應勢而變。形勢在發展,績效工作“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的理念正是順應了這種形式。古人云:堤潰蟻穴,氣泄針芒。而且人們往往自病不知,識己更難,績效工作就是要讓我們互相批評,實則是信任、理解、支持、更是愛護,是績效工作指引著稅務干部前進的方向,讓我們能夠不斷發現自身缺點,不斷進步。
推行績效管理并不是把稅務干部牢牢地限制在條條框框里,而是規范稅務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從而進一步地提高工作效率。績效管理是充滿活力的,它可以帶動我們稅務干部更好更快地發展,無論是工作的進展還是個人的發展都有著積極的帶動作用。績效是政府管理工作的大勢所趨,考核只是其中一個工作環節,與監控、督辦、運用,環環相扣、息息相關。特別是績效管理使任務到崗、責任到人,能夠進一步激發干事創業的熱情,增強干部的團隊意識、趕超意識。是績效管理讓廣大干部職工真切的體會到組織績效帶隊的決心,也讓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人沒了市場。而且績效工作不斷的提高干部們的素質,一首首雋永的詩歌,一場場緊張的考試,一次次充滿激情的演講,一摞摞厚厚的試卷,一篇篇文采飛揚的論述都見證了績效知識的更新和績效人的逐漸成長,也因此培養出了一大批具有績效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的稅務人才。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次靈魂的修煉,時代發展日新月異,國際形勢瞬息萬變,我們只有不懈學習,與時俱進,才能跟上時代潮流。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在工作崗位上更好的發揮作用,使得績效工作與干部隊伍建設結合起來,使績效工作與創建“學習型、服務型、效率型、創新型、和諧型”國稅結合起來,不斷加強績效建設,為國稅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績效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應以高度的責任感、飽滿的使命感、扎實的基本功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振奮精神,開拓創新,真抓實干。作為一名稅務新人,我不懂的地方還有很多,但是這些我們身邊績效人的事跡鼓舞了我、激勵著我。青春路長,我們應該付出自己的情與熱,去學習,去成長,去奉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稅務工作提交一份滿意的答卷。榜樣的力量促使我不斷的向前,希望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夠發光發熱,為績效的發展,稅收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讀足跡后有感 篇3
我讀了我局團支部出的《足跡》,即《葛春同志先進事跡學習手冊》這本書后,深有感觸。隨著手的不停翻動,我深深地被文中的字句所感染,被主人公的精神所震撼。在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中,一人,一馬,跋涉前行,構成了一副美麗而生動的畫面。他——就是葛春,葛春同志是遼寧省彰武縣阿爾鄉供電所的農村電工,是一名基層普通的工人,但是他卻做出了普通人所沒有做到的事。在最艱難的條件下,為了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光明,30多年來,他一如既往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無怨無悔,用執著奉獻、忠誠服務、善良友愛的樸實情懷,實踐著“鄉親們家中的電,比我的命金貴”的鏗鏘承諾。看著那馬背上的身影,心里一陣陣的感動,為作為一名電力工人有這樣的榜樣而自豪,更為他那顆服務于人民的敬業之心而折服。崗位是平凡的可葛春卻在平凡的崗位上用真誠的服務積累出了不平凡,他的精神就如空中的驕陽,照亮著電力工人的全部熱情和前進之路。
葛春同志忠于使命、堅定信念、無私忘我的工作態度,受到了廣大客戶的稱贊和社會各界的贊譽,在百姓心中樹立了國家電網的良好形象。他是農電工的優秀代表,是公司積極社會責任的先鋒模范。我要向他學習,學習他三十年如一日忠于使命的忠誠精神;學習他三十年如一日的堅定信念的執著精神;學習他三十年如一日的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
想想葛春同志的工作環境、工作態度以及他的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們還有什么借口來抱怨職位、待遇、工作環境等等不如人意?我們現在的電工,與葛春同志相比,我們的條件是多么優越,但是我們做得又怎么樣呢?葛春用自己的全部熱情默默的奉獻著,工作著。他把全部的心用在了服務用戶上,他是如此的兢兢業業的工作,如此無私的服務。在葛春面前我感到自己很微不足道,我們生活、工作的環境比他的優越得多了,可為什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沒有新的突破。同樣身為農電職工,因為我缺少對工作敬業,對事業的執著態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葛春同志的事跡為榜樣,以他的精神為動力,認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積極響應國家電網公司的企業精神,要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在平日的工作里多點責任心,多點上進心,我們的工作就會有所提高;多點耐心,多點愛心,我們的業績就會有所突破。
讓我們以葛春同志為楷模,嚴格要求自己,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無私奉獻為美德,以服務人民為宗旨,堅定信念,立足本職,盡職盡責,以真誠服務的無私奉獻精神盡心做好每件事,為電力事業的和諧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讀足跡后有感 篇4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路雖然是漫長的,但每個人在自己成長的道路有著不一樣的足跡,有著不一樣收獲,有些人是收獲了成功和喜悅,有些人卻是充滿了仇恨和傷痛!
通過這幾天閱讀了《成長的足跡》這本書,用心讀完作者用飽蘸真情的筆墨寫下的`語重心長的話語,引人深思!娓娓道來的故事,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心中道不盡心酸,卻更有一番幸福滋味,令人神往!每字每句皆似甘露滋潤著我的心靈。潛移默化地,我心中不覺生出一股勇氣--我要追求一種“千淘萬濾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的人生絕對感受!
成長,是人生路途中必不可少的東西。何謂成長?便是在嘗試著許多第一次甚至第無數次的創新,來磨練我們那雖然慢慢長大但仍顯得稚氣的臉、身、心,這就是成長。
難以否認,成功有時還得靠機遇,然而,偶然性因素雖是無法預測的,但成功總是垂青于那些有準備的人的!當今時代呼喚人才,“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所以,不要埋怨什么,“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
人們常說:光陰似箭,逝水不回。的確,當我們回頭看自己走過的路時,便深有感觸,感慨萬千。
讀足跡后有感 篇5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說過,“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成長的足跡》里的先進人物都是我們學校的優秀學子,他們給這句話作了最好的詮釋。他們志向高遠,都是心懷夢想、激情,為著他們心中的夢想努力奮斗,堅持不懈,于是他們的大學生活充實而豐富,當他們回首四年大學生活時,有留戀,有不舍,還有碩果累累,四年的艱辛與堅持化作了人生中最燦爛輝煌的青春記憶,他們成長的足跡,是一個蛻變的過程,從青澀到成熟,這個過程是如此的奇妙,非親身經歷不能感受,感謝師兄師姐們留下的志者智言,激勵我們不斷奮進。他們的志向,欲問天公試比高,他們的堅持,堪比二萬五千里長征,他們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們的志向,要成就一番事業,當先立志,志不立,何以齊天下,剛接觸大學生活不久的我,雖然知道大學時光是人生中最寶貴的,切忌虛度,要好好把握,但卻不知方向如何,很迷茫,后來,讀了這本書,師兄師姐的經驗之談讓我確定好了自己的定位軸線,要努力充實自己,提高個人修養,培養社交能力。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他們四年磨一劍,
而今邁步從頭越,昂首挺胸走向社會,四年的汗水和艱辛換來了碩果累累,汗水和艱辛沒有壓垮他們的肩膀,反而使他們的肩膀更加的厚實,汗水和艱辛不是折磨,而是歷練。光有志向還不行,得付出努力,要成就大業,必先苦心志,勞筋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既然選擇了遠方,就只顧風雨兼程。挺喜歡書中名為《成長,成熟,成才》的一篇文章,大學生活可以用這三個詞來概括,成長,成熟,成才,剛上大一,很多事情都不懂,所以需要成長,有了大一一個學期的鍛煉,思想逐漸成熟,開始知道自己要去干什么,開始充實自己,提高各方面技能,再加上大三大四的堅持與努力,可以說,已經成才,那也是一種成功。書中還講到了為人處世之道。自己的事情就應該由自己負責,別人最多只能給你一些建議。遇到事情要冷靜地思考,不要急躁。不輕易地承諾,承諾了就要努力去兌現。生活需要自己來勾畫,不一樣的方式就有不一樣的人生。大學是人生道路上一段很重要的旅程,要珍惜每一個提升自己能力的機會,有付出才有回報。許多人都是在大學里發生突變的,有些人從幼稚、內向、自卑走向成熟、樂觀、積極,有些人從浮躁、狂妄走向沉穩、踏實,可以說,大學是賦予人新生命的時期,所以,要從現在開始,珍惜大學時光,為未來留下美好而豐富的回憶,用勇氣和自信譜寫自己的未來。胸懷凌云志,腳踏實地,奮勇拼搏!
【讀足跡后有感】相關文章:
讀《人生足跡》有感04-09
讀《月亮上的足跡》有感05-05
讀《奮斗的足跡》有感范文05-15
讀《走向清華的足跡》有感12-10
讀《窮人》后的讀有感04-06
讀偉人的足跡—毛澤東的故事有感12-26
讀閃光的足跡有感1000字04-27
讀《成材者的足跡》有感范文11-30
身邊的科學——讀《探索的足跡》有感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