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
昨天收到邁邁寄來的張德芬所著書一本--《遇見未知的自己》,花了將近四個小時的時間,將此書閱讀完畢,在看書的整個過程中心情此起彼伏,首先,因為此書是邁強力推薦的,所以很是期待;看到中間時,就好像停不下似的,因為書中講的很多都對我有所觸動,我希望能藉此解決自己心理上的困境;最后看到結尾部分,心中產生失望、擔憂等負面情緒,因為想要走出心中窘境,不可能簡單的從看一本書就能實現,需要長期的修煉,這個道理雖然看書之前就很清楚,但是難免失落,因為人生真的不簡單,追求幸福真的很不容易,《遇見未知的自己》觀后感。不過,這本書講的確實能夠給我一些啟發,讓我有所思。
人窮其一生所追求的東西,并不是我們所能實實在在看到、感到的財富、權利、健康等虛名,這些都只是實現了人的"小我",這些外在的東西或許能讓我們感到一時的快樂,而并不能讓我們得到心中真正的"愛,喜悅和平和",只有我們在人生中不斷尋求真我,當得到真我的那一刻,才能真正得到幸福,觀后感《《遇見未知的自己》觀后感》。
人可以用一系列同心圓來表示,最內層的就是"真我",而后依次是"身體","情緒","思想"和"身份認知"。真我正因為被太多東西包裹,所以才會是我們越來越遠離真我,遠離愛,喜悅,平和。"我們因為與自己生命的源頭沒有了聯接,失去了能量的'來源,所以不停的向外求取,以獲得能量,更糟糕的就是和我們的同胞們--其他的人類爭奪能量"。所以尋找幸福并不能無窮盡的向外索取,相反應該層層剝繭,感受真我。
有意識的杜絕自己的悲觀情緒。書中講到"勝肽"這一概念,讓我有所動。它說人如果不斷的重復某件事,我們某些神經細胞之間就會建立起長期的卻固定的關系,但我們在身體成綿或是大腦層面產生某種情緒感受時,我們的下丘腦會馬上組裝一種化學物質,就是勝肽,它隨著血液跑到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被所有感受器所接受,久而久之,感受器就有了特定的胃口,產生饑餓感,所以如果你很久不生氣的話,你的細胞會讓你有生理的需求想去發脾氣。這一點我深有感觸,我一向的思維方式就是悲觀化,將所有事情都想最壞的結果無限放大,讓自己感到痛苦,從而應和自己認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判定,現在想想好像不是這樣,事情的好壞不會以情緒的好壞發生太大變化,而壞的情緒是一種負面的固定思維模式,這會影響我們的能量轉換。
深呼吸,練習瑜伽,關注與身體的聯接。
世上有三種事:天的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我們唯一能管好的就只有自己的事。
臣服事實,事實最大。允許自己負面情緒的存在,承認他,繼而消除它。我承認我有不被愛的負面情緒,我接受他,進而放下他。
檢視自己的思想,我們的所思所想不完全都是正確的,沒必要過于執著。
祈禱。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相關文章: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04-15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范文04-18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小說有感04-29
讀小說《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04-20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范文04-19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后有感04-08
關于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01-11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作文04-25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讀書心得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