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索溪峪的野》有感范文
傳統的教學論認為教學的本質是傳授知識,學生是接受知識的豁容器,而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的本質是促進學生的發展,主要是發展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習的智力和能力。學了《索溪峪的“野”》這篇文章使人不得不驚嘆大自然的美,更驚異于其與現代教學的相似。
1、對全文的概括:
《索溪峪的“野”》這篇文章,作者詳細介紹索溪峪的山、水、人、動物的特點,無論是那一方面的描寫,無不透出作者的喜愛,贊美之情,更表現了索溪峪景色的最大物點:“野”。那山是沒有一點人工痕跡的純自然的,水更是如此,而這種沒有人工痕跡的自然美是任何東西也取代不了手。正如教育教學,二十年前有人對中國與美國的教育進行了考察,斷定二十年后的,美國教育不知要敗落到何種地步,如今美國教育依然遙遙領先,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并沒有中國籍華人。現在中國政府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發展學生的個性,的確,人的個性不同,不能把他們作為機器,隨教育者去加工。
2、妙點之處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發展學生的潛能和個性,使人盡其能,物盡其用。美國教育成功的原因就在于“野”,放開手腳,讓學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我國傳統的教育教學則是以教師是中心,一切圍繞著這個中心,任何問題也有一個正確答案,不容不同的見解,為了得到這個標準答案,教師給學生問題的答案,學生硬記這些答案,這也是多年的考試制度所造成的,久而久之,學生再也不用動腦去想,只需記住答案就行。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出了高分低能的學生,這就是傳統教育的失敗之處,試想索溪峪的山水讓人們加工成桂林、泰山等處的景觀,那又有誰愿去觀賞呢!
3、結束語:
現代教育已著手學生的素質教育,但如何真正實施呢?這需要一個過程,傳統教學方法根深蒂固,教育工作者必須更新觀念,不斷實踐,就拿語文課教學來說,過去老師的天下,必須分給學生大部分,一篇文章應該放手讓學生去讀,去思,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從文字理解到文字表達的思想,當然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多數教師往往“忍不住”去加工,這是萬萬不可取的,你的“加工”禁錮了學生的思維,阻止了學生潛能的發揮,《索溪峪的“野”》有一定人工的痕跡,就不是那么和諧,那么自然的。
【讀《索溪峪的野》有感】相關文章:
讀索溪峪的“野”有感12-30
讀《索溪峪的野》有感04-29
讀《索溪峪的“野”》有感作文04-19
讀《索溪峪的野》有感400字作文04-21
索溪峪的野11-29
《索溪峪的“野”》說課稿07-25
索溪峪的野教學設計11-25
《索溪峪的野》閱讀理解01-17
《索溪峪的“野”》教學設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