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伯牙絕弦》有感800字(通用7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伯牙絕弦》有感8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伯牙絕弦》有感 1
非常有幸參加岳林之秋教學節,有幸聆聽了三節精致的課堂教學展示,給了我非常大的啟發。
下面,我就沈濃老師的《伯牙絕弦》一課,談談自己的收獲。
聽沈濃老師講課,很是享受,整堂課總讓人沉浸在濃濃的古韻古味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總是那么和諧,可謂師者善教,生者善學。
沈老師的課線條清晰,這是學生學得輕松的重要前提。
古文難讀,難在句斷。古人寫作,往往不用標點,因此今人讀之,便覺得非常艱澀。雖然,我們學生的課文標上了標點,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古文的閱讀還是存在很大的難度。畢竟那語言離他們的生活太過遙遠。從沈老師開課時的`問答中我們可以證明。沈老師問學生第一次讀古文有什么感覺,學生們的回答幾乎是同一個聲音:深奧、不懂、拗口但是大家發現沒有,之后的課堂中,學生的理解都是非常輕松順暢的。為何?正是因為沈老師在理解課文之前花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讀課文,而且是在自己劃出了停頓,范讀之后,再讓他們充分地讀。學生學習的畢竟是母語,他們有自己的語感,在教師幫助理清句斷之后,他們的讀解也便順暢了。這個把文章讀通的過程,似乎費時挺長,但卻是非常必要的。正如沈老師在課堂上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為第二層面的讀懂課文做的鋪墊。
第二層面的讀懂課文,沈老師則緊緊圍繞兩個善字,目標明確,以點帶面,使課文的讀解非常輕松而有條理。
首先是理解善鼓善聽。學生從文本中找到了相應的語句加以驗證,由伯牙志高山,子期得高山;伯牙志江河,子期得江河,乃至伯牙志清風,子期得清風;伯牙志明月,子期得明月等等,充分地感受到了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感受到了他們對音樂的知。
其次,是善哉之善引導學生讀好子期之贊嘆。讀與解,解與讀和諧地融合在一起,使學生們充分感受到伯牙與子期對音樂的敏感與熱愛,從而讀透了知音的字面意思。
那么沈老師教學的第三個層面便是讀解知音的深層意思:伯牙與子期的知心。
沈老師由伯牙與子期的偶遇入手,讓學生明白了伯牙失意之后遇知音的欣喜、愉悅、興奮、激動,體會了他們之間心與心的交流,心與心的融通,感受了心有靈犀一點通的舒暢淋漓,也更深一層地讀解了伯牙在子期死后摔琴之舉的合情合理。有學生書寫的感受可以佐證。
古文教學應循序漸進,正因為沈老師教學有序,則理解有味,也正因為理解有味,才致體悟有境。
另外,在沈老師的課堂上,我們還可以發現許多絕妙之舉。
如課前的詞組積累。
雖名為積累,實則一箭雙雕之舉。通過這個環節,學生積累了許多ABCC式的詞組自不待說,而且為文中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理解作了鋪墊,更明白了詞組中疊詞運用的巧妙,體會到了疊詞運用的情味。最為巧妙的是為伯牙善鼓、子期善聽的體悟拓展,練習句式,埋下了伏筆。
讀《伯牙絕弦》有感 2
當我拿起古文書,翻開一頁,就看見《伯牙絕弦》這篇古文。這是一篇非常好的古文。我曾經看過這篇古文的現代文。友誼,是不需要地位,金錢,名譽是這篇古文最好的意義。
伯牙乃是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上大夫,春秋時大名鼎鼎的琴師,十分擅長彈古琴,琴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們尊稱為琴仙。然而。鐘子期卻是一個頭戴斗笠。身披蓑衣,肩背沖擔,手拿板斧的樵夫。盡管他們身份差距如此之大,好似一個天上,一個地上,可他們之間摯心的友誼卻值得伯牙為鐘子期摔琴。只為了友誼?摔掉伯牙的瑤琴?那的看是什么朋友了?
曾經擁有的不要忘記,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屬于自己的不要放棄,已經失去的留作回憶。這句話是我在另一個版本的《伯牙絕弦》中看到的。
伯牙有他的`鐘子期。而我呢?菲菲告訴我,我就是她最好的知己。菲菲是我在補習班認識的一位朋友。我們一起笑過,哭過,惡作劇過。我曾經以為我會有一份天長地久的友誼,到天荒地老都不會變。可真相呢?那不是知己,甚至連朋友都不是。在這之前,我還和那個人一起笑過,哭過,鬧過。那一天,我發現她偷拿我的作業本,在抄我的作業。我頓時呆住了,一氣之下,當著所有同學的面把作業本拿回去。她見了,說:你真不夠朋友,現在開始我們不再是朋友了。說完轉頭就走。教室里只剩我一個人,我趴在桌子上痛哭起來。心想:雖然我和她只認識不到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可我與她一見如故。我曾經還傻傻的以為這份友誼可以天長地久的。
暮然回首過去,我的朋友很多,錦上添花的很多。雪中送炭的卻少得可憐。我開始懷疑友誼的真摯。這就應了一句話。友誼是一種生長極其緩慢的植物,砍伐它只需要一瞬間,培養它則需要一生一世。但它也有像泡桐一樣速生的友誼,但它和泡桐一樣,不是上等的木材。還有人說,思念就像開口向下的拋物線一樣,起初愈演愈烈,直到某天達到一個頂峰,但始終還是逃不過時間的洗刷,開始往下掉,僅留下一點抹不去的記憶。
鐘子期只為了伯牙才存在。而伯牙只為了鐘子期才奏琴。而我只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遇到一個屬于我的——鐘子期。還有一份天長地久,直至天荒地老都不會破碎的友誼。
讀《伯牙絕弦》有感 3
感動《伯牙絕弦》
我們幾天前學習了感動《伯牙絕弦》這篇文章,開始我對這篇文言文并沒有任何感覺,可是當我在明白這篇文章的意思,并反復讀過后,我對這篇文章有了濃厚的感想。
文中的第一句“伯牙鼓琴,鐘子期善聽。”這一句開始并沒有感覺到有什么作用,可是當我仔細思考后,我覺得這一句不可不有。這句話不僅寫了事情的原因,而且交待了本件事情的人物及他們的特長。
我迫不急待想知道這二人是怎么“善”鼓琴和“善”聽的,所以繼續往下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在讀過老師提供的資料后,我知道了鐘子期居然只是一句名山野村夫,只不過喜好聽別人奏樂而已,可是卻能聽懂邊,連音樂家都難以真正理解的《高山流水》。這說明了鐘子期一定也是音樂奇才,也說明音樂這種奇妙的東西是人與人心靈的橋梁。
我的目光繼續貪婪地在文字間穿行,讀到了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時,我感動得差點落下眼淚。因為他有多種選擇:他可以用他的第二生命――鼓琴,來祭奠他的知音,為鐘子期創作出許多傳世佳作;也可以再次踏上尋找第二個知音的路。可是,他偏偏選擇了最痛苦的一種:那就是在失去知音后,用自己的第二生命來悼念這位難得的知音。或許這么做是由于極大的痛苦,只有用摔琴來發泄,用不彈琴來忘卻。
《伯牙絕弦》讓我又一次懂得了友情無價,知音難遇。我小小的心中充滿了感動與對未來的期待……
老師感言:
這多半是課堂之上的成就。結尾是課下續寫完成的,但從情感上來看,我沒有感覺到生硬與牽強,秋天的心中滿是對鐘子期和俞伯牙的感動與崇拜。這樣的'語文學習,對于他,這不只是學習一篇文言文,更是一次美麗的人生際遇,他在把自己當作文中的一個人物,他覺得事情的結局還有N個選擇,但是伯牙的選擇仍然是最具有震撼力的。語文之于一個孩子的成長,真的是功德無量的呀!
讀《伯牙絕弦》有感 4
琴斷心斷,心琴本為一體,伯牙子期也本為一體,若分開其中一方,必定無法再彈。如果在生活中沒有一個能真正理解自己、體貼自己的知音,那么在這世上會很難過。正所謂“高山流水覓知音,千古知音最難覓”,我如果有像子期一樣的朋友相伴,我一定會好好珍惜他這個知音。當然,如果換做我的知音失去了,我當然也會心碎,從此隱居山林,再也不想觸碰與知音有關的東西。
《伯牙絕弦》是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第八單元主要是讓我們感受藝術的魅力。讀了這組課文,讓我們的心靈受到熏陶和啟迪也讓我們倍感親切,深受啟發,也應正了海頓說的那名話:“藝術的真正意義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伯牙想到什么、彈到什么,子期都能答出來,而且子期等到伯牙彈完一首曲子,他就真心的夸贊或鼓勵他。伯牙琴技出神入化,子期欣賞水平同樣高超,只有子期能真正聽懂他琴里的故事和情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這樣心心相通。伯牙與子期的交友真情成了千古典范。通過讀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知音難求。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一句話“高山流水覓知音,千古知音最難覓。”
學習了《伯牙絕弦》這篇課文,我感到非常的惋惜,伯牙只因為失去了知音,就放棄了他的藝術生涯,失去信心,從此精神一蹶不振,決不彈琴。我覺得他應該繼續彈親繼續尋找知音,雖然這樣,但是他的精神是可貴的,他是一個對朋友誠心誠意的人。
課文主要講述了伯牙很擅長彈琴,琴藝很高超,而鐘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彈琴,心里想著高山,鐘子期說:“好啊,你彈的琴聲好象泰山一樣巍峨。”伯牙心里想到河流,鐘子期說:“好極了!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惜的江河。”伯牙所想的。鐘子期一定會知道,子期死后,伯牙很悲痛,覺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像鐘子期那樣的知音了,于是把心愛的琴摔碎了,終生不彈琴!
讀《伯牙絕弦》有感 5
琴斷心斷,心琴本為一體,伯牙子期也本為一體,若分開其中一方,必定無法再彈.如果在生活中沒有一個能真正理解自己、體貼自己的知音,那么在這世上會很難過.正所謂“高山流水覓知音,千古知音最難覓”,我如果有像子期一樣的朋友相伴,我一定會好好珍惜他這個知音.當然,如果換做我的知音失去了,我當然也會心碎,從此隱居山林,再也不想觸碰與知音有關的東西.
《伯牙絕弦》是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第八單元主要是讓我們感受藝術的魅力.讀了這組課文,讓我們的心靈受到熏陶和啟迪也讓我們倍感親切,深受啟發,也應正了海頓說的那名話:“藝術的真正意義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伯牙想到什么、彈到什么,子期都能答出來,而且子期等到伯牙彈完一首曲子,他就真心的夸贊或鼓勵他.伯牙琴技出神入化,子期欣賞水平同樣高超,只有子期能真正聽懂他琴里的故事和情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這樣心心相通.伯牙與子期的交友真情成了千古典范.通過讀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知音難求.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一句話“高山流水覓知音,千古知音最難覓.”
學習了《伯牙絕弦》這篇課文,我感到非常的`惋惜,伯牙只因為失去了知音,就放棄了他的藝術生涯,失去信心,從此精神一蹶不振,決不彈琴.我覺得他應該繼續彈親繼續尋找知音,雖然這樣,但是他的精神是可貴的,他是一個對朋友誠心誠意的人.
課文主要講述了伯牙很擅長彈琴,琴藝很高超,而鐘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彈琴,心里想著高山,鐘子期說:“好啊,你彈的琴聲好象泰山一樣巍峨.”伯牙心里想到河流,鐘子期說:“好極了!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惜的江河.”伯牙所想的.鐘子期一定會知道,子期死后,伯牙很悲痛,覺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像鐘子期那樣的知音了,于是把心愛的琴摔碎了,終生不彈琴!
讀《伯牙絕弦》有感 6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這一段表達了知音難覓的偉大情懷,簡簡單單的77個字卻講述了這樣一個千古流傳,這樣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這篇文章,是我在六年級上學期時學的,到現在仍然讓我記憶猶新。
開始我對這篇文言文并沒有任何感覺,可是當我明白這篇文章的意思,反復閱讀后,我對這篇文章有了濃厚的感情。文中的第一句“伯牙鼓琴,鐘子期善聽。”這一句話不僅寫了事情的原因,而且交待了本件事情的人物及他們的特長。
讀完這句,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兩個人是怎么“善”鼓琴和“善”聽的.,出于好奇便借助書下的注釋繼續往下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在讀過老師提供的資料后,我知道了鐘子期只是一個低微的樵夫,他怎么能了解連著名藝術家都費解的《高山流水》呢?而他卻和宮廷里人人知曉的奏樂師俞伯牙成為了知音。就好像是現在的藝術家和平民成為了知音一樣。放下語文書,我走到了窗前,輕輕的晚風與我擦肩而過。我想,什么是知音呢?是湛一杯酒,一抱拳,說一句關心的話?還是知人知面,知己知彼?我想知音更多的指的是知心,是心與心的交流,是心與心的溝通。鐘子期一定也是一個音樂奇才。是音樂把他們二人連在了一起;是音樂架起了他們心靈的橋梁;是音樂給他們開啟了這扇知音大門。音樂是沒有邊界的,沒有貴賤之分的。
我又重新坐到了書桌前,翻開語文書,目光繼續貪婪地在文字間穿行。讀到了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時,我很感動。因為他有多種選擇:他可以用鼓琴來祭奠他的知音,為鐘子期創作出許多曲子;也可以再尋找第二個知音。可是,他偏偏選擇了最痛苦的一種:那就是在失去知音后,用摔琴來祭奠這位難得的知音。或許這么做是由于極大的悲痛,而又用不彈琴來忘卻吧。
俞伯牙把感情融進樂曲中,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于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鐘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共鳴。真是舉世知名,卻不如一個知音!
讀《伯牙絕弦》有感 7
北風呼嘯,冰雪窗外暖爐旁,打開那千古流芳的良言佳話,領悟《伯牙絕弦》的琴聲境界。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擅長彈琴,對音樂深有造詣,許多人崇拜他的琴技,但真正能聽懂他的音樂,領略他思想的并無一人。遠離宮廷,他獨自一人攜琴而來,獨坐山水間,尋覓靈感。山高而不險,群山環抱之中,嫩綠與蒼翠相間的樹木在風中搖曳,令人心曠神怡;近處的小溪蜿蜒而下,清澈透明;遠處的瀑布飛流直下,溪潭珠串。伯牙細細感受,開始演奏。悠揚的琴聲隨著裊裊的炊煙,飄向遼遠的地方……偶然路過的`樵夫鐘子期停下了腳步,他被這音樂深深地陶醉,不能自拔。他能從這音樂中讀懂伯牙的所思所想。一曲未了,他們一見如故,促膝談心,互訴衷腸。是啊!千覓萬覓不如知音難覓,千尋萬尋不如知己難尋!一個人,可以有很多朋友,但能徹底讀懂自己的卻寥寥無幾。可惜,無妒英才,不遂人愿,子期先伯牙而去。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界上再沒有比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毅然決然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再彈奏。可以想到,伯牙這一摔琴謝知音,他是下了多大的決心啊!這一摔琴,摔碎的是他與音樂的緣分,摔碎的是他的第二條生命!從某種意義上,也是他的物質與精神的根啊!
我們不禁感嘆:人生苦短,知音難覓,伯牙遇子期的欣喜轉眼化為泡影;我們不禁感動:伯牙為知音竟可以把自己的心血毅然摔碎;我們不禁感慨:伯牙與子期知己情意的根深蒂固。轉念一想,難道伯牙只能用摔琴來表達對失去子期的悲痛嗎?不!他完全可以創作更多優美的樂曲,這樣天堂的子期也會十分欣慰;茫茫人海,只有子期一人懂音樂嗎?伯牙也可以繼續,可以用音樂感化那些精神麻木的人們,使他們都能愛音樂,懂音樂,成為自己的同道。他可以傳授音樂,將自己的音樂和故事流芳千古。這樣豈不是更好嗎?我想,很多方式都比摔琴這一極端的宣泄明智,伯牙不應為個人情感而斷送他的卓越的音樂才華!
合上書,仍充滿對伯牙絕弦的無限回味,二千年之后的今天,那令人動容的場面已經不在,那聚少離多的知音也已經不在,留下了僅僅是那令后人回味永遠的高山流水的余音裊裊……
【讀《伯牙絕弦》有感】相關文章:
伯牙絕弦06-16
《伯牙絕弦》說課稿02-20
伯牙絕弦作文11-19
伯牙絕弦的意思04-04
伯牙絕弦翻譯07-31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06-25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05-29
伯牙絕弦原文及翻譯07-11
伯牙絕弦原文及譯文11-18
語文伯牙絕弦教學反思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