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有感的范文
讀《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有感》正文:讀《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有感》 打開了那本棕色封面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幾拜讀后輕輕闔上。然而我的心卻不能隨書頁的合攏而平靜,我的腦海中仿佛是一片寬闊的海洋,肖川作者在平靜的海面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向外擴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緊緊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樸素而卻又有粘合力的話語:“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建立在寬容和樂觀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與人心靈距離最短的時刻,存在于無言的感動之中。”這是一本寫給“教育者”的書。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給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
他道出了教育成功的前提,也點明了許多人失敗的根源。它像一盞明燈,為我的教育導航。這本書談的內容很豐富,“用思想提升品質”“教育的意蘊”“審視教育目標”“完美的教學”“教師的學習與成長”“教育期待”教育教學生活方面作者均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一、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識、文化或政治、法律的傳授和輸。
他提出“要尊重兒童需要,崇尚自然,創設寬松自由的成長氛圍”!皩W校作為一種社會組織、一種社會機構,它服務于三大目的;對學生監護、提高學生知識與技能水平和發展學生的'個性(諸如興趣、態度、價值的其他那稱之為學習的行為等)教育是對人的成長提供服務和幫助:學校絕不可能是軍營、監獄、醫院,應成為人民舒展心靈、放飛想象的處所。在人的童年和少年時,應該展示出生命的燦爛,躍動,純真與生機勃勃”。真正的學校應當是“日常生活話的”不應當拘泥于規則和機械憧憬式死板運做的體制。而應當促進不用語言、不用教誨,而憑本身的氣息和意義起到教育作用的日常生活方式自發的出現在學校里。然而這一點似乎沒得到人們應有的重視。我們的教育似乎更關注兒童對文化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對規章制度的依從態度,而他們本該養成的作為“人”的基本素質則掩蓋在教育的這種社會職能之后,被有意天意忽略了。我們培養了許多天木神通,可在他們身上確難尋真情流露,個性釋放。
二、有關“教育的目標”
作者認為現代社會需要培養的是具有理性精神、具有廣博深的基礎文明的教養、具有某一領域的專門知識和技能、具有有效地表達自我的能力、具有自我 延伸的能力、具有自由與責任的意識和能力。概括的說,說是有靈魂有頭腦有專長能夠創造幸福生活和服務社群得人。在說到什么是良好的教育時,作者寫到“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夠給天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給蒙昧的雙眼帶來清明,給孱弱的身軀帶來強健,給彎曲的脊梁帶來挺拔,給卑瑣的人們帶來自信”。
“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感受到人性光輝的沐浴,從來沒有走進過一個豐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從來沒有說過一個令他(她)激動不已、百讀不厭的讀物,從來沒有苦苦思索過某一個問題;從來沒有一個令他(她)樂此不倦,廢寢忘食的活動領域,從來沒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和體驗;如果沒有對自然界的多樣與和諧產生過深深的敬畏,從來沒有對人類創造的燦爛文化發生過由衷的贊嘆。那么他(她)就沒有受過真正的、良好的教育。”從這里我們可以嗅出這里的烏托邦氣息,看到一相沒有被黑夜與習慣所摧毀的童心在跳動。讀了這樣的充滿理想與激情的文字,誰又會無動于衷呢?我把這段文字抄在黑板上,讓六年級的學生讀分享它的詩意,讓他們從小學會追求崇高。
三、求教學的最佳效果
他認為“學校教學應該致力于培養性理智的好奇心、關心人類命運,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人類的胸臆與襟懷,使受教育者在促進人類文明進步中實現自身的價值。”具體言之,即(一)培養學生健康豐富的個性。(二)切入并豐富學生的經驗系統。(三)幫助學生構進人類知識的完整圖景。(四)提高學生的需要層次。怎樣追求教學的最佳效果,他認為把握好教學的四個基本素質:教學的內容、教學的時機、教學的原則和方法,即“啟”和“法”、教學效果。良好的教學效果:包括探索精神、創新精神的喚醒與張揚、創新能力的發展與提升、創造型人格的生成確立。他認為完美的教學能喚醒沉睡的淺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
四、學習方式就是人的存在方式
他告訴我們“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富有權養、有獨立性、有自信、自由、自律、敢于冒險、具有創造力、足智多謀、能夠積極主動參與決策和講求效率的人”。“學習是我們每個人乃至整個社會開啟繁榮富裕、文明幸福之門的鑰匙!薄皩W習是產生一切探究活動和創造活動的動力源泉,也是我們終身發展的內在動力!蔽也挥上氲轿覀兊倪@次課程改革,本次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而學習方式的轉變意味著個人與世界關系的轉變,意味著存在方式的轉變。我們教師學生有多少人是把學習當作自己的存在方式呢?多是按別人要求人云亦云。蓋茲達等人指出“一個好教師應具有的人格品質”包括:提高別人的學習能力,增強他們的果斷性以及形成并鞏固他們為人處世的積極態度”等等。我們教師的學習眉睫:一方面自身學識的淺薄,在學術面前是小學生,另一方面工作的現實,考試的壓力,沒完沒了的作業,教師無暇提高自己的學養。教師只有自己學會學習,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肖川博士給予我們教師的是真誠與深刻,他與我們一起分享著這個時代的夢想與溫暖。
五、學會閑適“別將生命之弦勒的太緊,留一份閑適給自己閑適不是慵懶,不是無所事事的光陽虛擲。
它是生命積極的存在狀態,是生活意趣的盡情揮灑,是沒有喧囂與逼灰的心靈空間。理性的頓悟,靈性的開發,需要閑適;心靈的舒展,視界的敞亮,也要閑適;創意,往往在閑適輕松時翩然而至;情趣,也每每在閑適從容中一展風采!彼莻傾訴者,他享受著傾訴的快樂。他在深夜與自己推心置腹,他鮮活、靈動的文字難得掩飾自己的癡迷。他告訴別人最美的是“留一份閑適給自己,享受生命的從容與韻律”。他告訴人們體驗生活的美妙意味是一個需要修煉與學習的過程,更需要心靈對世界深刻、持久的凝視。這些文字因思想的開放性、徹底性而越發清澈敞亮。
讀肖川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你會感到是那樣的親切與隨和,它表達的是一種情懷、一種理想、一種追求。他對教育界那些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現象、予以學理上的闡釋,并挖掘其中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底蘊。他的文字似淡雅的香茗,勝陳年的烈酒無不體現著一對對美的追求和趨從。讀了這些文字,你會感到是那樣的懇切、熱情執著,是如此的激烈、深刻,你會感受到自由思想力量,會憧憬著幸福的教育生活,讓我們的心靈沐浴在思想圣潔的光輝中,自由地舞蹈。我希望我們能讓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雖然夢和理想,理想和現實之間還有距離,但只要他們帶走的不僅是知識的蠟燭,還有理想的圣火,我們的理想之舟就一定能夠在深藍色的知識海洋中,破浪前行,駛向希望的彼岸!
【讀《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有感的】相關文章:
讀《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有感05-15
讀《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有感作文03-13
讀《信念》有感02-13
讀《我的理想教育》有感04-08
讀《教育的理想與理念》有感05-09
讀《我的理想與教育》有感04-20
讀《我的教育理想》有感04-20
讀《我教育理想》有感03-20
讀《信念無敵》有感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