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1500字
“任何一個房子,都不能沒有窗戶。書之于人,猶如窗之于屋。而讀書猶如開窗。”畢業后,很少拿起書本的我終日忙于工作,直到有一天看見這樣一句話,心靈那股激流奔涌而出。身為一名教育者,如何能丟棄讀書這一習慣?作為學校的領頭人,我深感慚愧,于是重新拿起墨香書本,開始了我的讀書旅程。《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書名一看就很吸引人,“自由”、“呼吸”,萬物生靈之本也,難道無生命的教育也須如此嗎?如何讓教育自由呼吸?李希貴老師用自己在教學中的實踐感悟告訴了我們其中的答案。用心讀完,真切感受到了李老師知識的淵博,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因此想談談幾點體會:
一、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學習,善于在實踐中思考總結,常動筆頭寫體會。
我想李希貴老師也正是這樣才有了今天的博學,才成為了一名教育專家。他善于學習,真正的學習是從讀書開始的,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領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領悟了人生。“教育是與讀書連在一起的,書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養成,民族素質的提高,乃至學習型社會的構建都離不開書。一個人在他相應的年齡階段,如果沒有讀過適合他的書,那將是終生無法彌補的缺憾。”多么有哲理的話語!在與作者產生共鳴的同時,心靈被洗滌被陶冶,也是一種人生樂趣!不光要讀,還要把讀來的知識內化到我們的教育行為中,寫反思和總結經驗,李希貴老師正是這樣做的。這讓我很容易聯想到一個人,蕭山銀河小學的章建平校長,在一次校長論壇交流中我有幸聽了他做的報告,對我震撼很大,從他身上可以看到有股文化底蘊以及深厚思想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無一不是他們具有豐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蘊,有底蘊才有底氣,有底氣才有靈氣,有靈氣的話語才能給人心靈上的震撼與吸引。我也許不能達到如此之高的境界,但我至少在不斷追求,也常常提醒我的團隊要這樣做,有了有效率的行動必然會有一些成就,哪怕成就如蟻般渺小。
二、要讓學生幸福地學
新的課程改革讓教育本身越來越人性化,老師的尊嚴與威嚴早不是從戒尺與嚴厲的訓斥中而來。“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如今的教育已不僅是對孩子進行知識的傳達,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身心的培育與關注,教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快樂地學習,要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創新能力從而達到利于其終身發展的目的,要把學生當成活生生的人,深入他們的精神世界,像朋友一樣與他們同歡樂共憂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喚醒、張揚學生的潛能,使他們的潛能發揮到極致。正如李希貴老師所說:“學生的潛能就像空氣,可以壓縮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廣廈——就看我們給他們提供什么樣的空間”.然而在一切教育行為中,我們都不能忘記要給孩子幸福的體驗,有的學校開展了以幸福教育為學校的特色或是亮點工程,或許正驗證了幸福感教育的重要,讓孩子在幸福的情緒中成長才是健康的教育模式。舉個李老師的教學事例:他在高密四中時,為了搞好成績對學生“嚴”字當頭。但學生對老師的“好心”、“苦心”并不買賬,在老實聽話的背后,隱藏的是怨憤和叛逆。以致幾個學生在周末偷偷爬墻外出打乒乓球被老師逮住訓斥時,學生憤怒地喊出:“老師,除了學習,你到底還允許我們干什么?!”學生的反問,對李希貴老師觸動很大。是啊,除了學習,我們還要那些活潑好動的學生干些什么?為什么我們總是做些學生不喜歡的事情?恰在這時,李希貴老師讀到了那本《給老師的一百條建議》,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大綱、教科書規定了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是沒有規定給予學生最重要的一樣東西,這就是:幸福。我們的教育理念應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自己手里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渡過自己的一生。”
曾經聽過一節公開課,老師在下課前問了一句:“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的快樂嗎?”當時覺得很有啟發,是的,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應該是快樂的,這也是一種幸福吧!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么?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讓我們的孩子在愛與寬容下自由呼吸,幸福成長!愿與老師們共勉!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相關文章: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有感04-18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04-18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范文05-12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200字04-18
關于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范文05-13
讀《自由呼吸教育有感》08-09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02-03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04-24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讀后感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