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看不見的城市有感1000字
把整本書拿在手里,翻來覆去仔細地看,我不敢相信這只是一張張二維的紙頁,輕盈,精致,綿延,強烈立體感撲面而來。
歷來有關《看不見的城市》的研究論文大多針對敘事藝術,這的確是讀完整本書后觀感中最清晰的回音。除此之外,我還想談一談“看不見的城市”本身。正如卡爾維諾所說:“我認為我寫了一種東西,它就像是在越來越難以把城市當作城市來生活的時刻,獻給城市的最后一首愛情詩。”
它誕生的方式很特別。
它來自一個文件夾,裝滿關于超越于空間和時間的想象的城市的紙頁。卡爾維諾把這個文件夾帶在身邊,斷斷續續地寫。卡爾維諾在城市里寫城市。最初,它隨著心情和經歷更迭,但“所有的一切最后轉變成了城市的圖像”。這些零碎的紙頁被歸類、排序,在形成一本書的過程中,以“相互交替,相互交織”的結構第二次被書寫。
卡爾維諾說,他寫作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發現使人們生活在這些城市中的秘密理由,是能夠勝過所有這些危機的理由”。比如他寫了一個叫做扎伊拉的城市,有著高大林立的碉堡,高低起伏的街道,拱廊彎成弧形,屋頂鋪設鋅片,可他說構成這個城市的不是這些,而是她的空間量度與歷史事件之間的關系。在每一個城市都充斥著玻璃幕墻、高架通道、綠化帶和紅綠燈的今天,該怎么區分呢?該怎么區分北京與紐約,莫斯科與巴塞羅那呢?卡爾維諾為我們提供了答案。如果說城市是一個人,那相似的皮囊下包裹的卻是不同的靈魂,是空間量度,歷史事件,方言口音,人文劇情。我們要做的,就是如同端起鏡子一樣,在城市的外觀中反映出它們獨有的精神特質。
在《看不見的城市》中,卡爾維諾為我們提供的不是模板,而是可能。他描寫了五十五個不同的`城市,有的輝煌,有的優雅,有的丑陋,有的早已崩潰,有的城市僅僅是城市,它們的存在本身就無法苛責也難以褒貶,它們更像是在城市規劃書外的閑閑一筆。對此最為突出的是伊帕奇亞,你必須到馬廄和馴馬場才能見到騎在馬鞍上的美貌女子,必須到墓地才能聽到笛子的顫音和豎琴的和弦,必須爬上城堡最高的尖塔,才能等到一條路經那里的船只。因為名字不過是符號,符號不過是語言。人們為每一件事物取名字,可把玫瑰花叫做蜣螂也無損它的芬芳,人們創造了各種事物,忘了在最低矮的茅屋下也可以跳舞。名字能代表什么呢?正因為此,卡爾維諾才寫下這個開玩笑般的故事,來提醒我們不要忘記。
在城市本身之外,《看不見的城市》還揭示了另外一個重要的主題,即一個人對城市的認識實際上取決于人而不是城市,正如馬可所講述的故事實際上取決于皇帝而非他自己。李碧華在《霸王別姬》里借程蝶衣之口說:“越是在北京,就越是想北京”,正是因為城市帶給人的不僅僅是景觀,還有一個人在城市的所有欲望和回憶。它是如此獨特和珍貴,以至于只能為單單一個城市所保有:你走過了,你看過了,你經歷過了,一切都不一樣了。而在這些經歷之中,你又能通過他人照見包含在你的全部過去和未來中的無限可能。時間遠遠不是線性前進的,枝伸葉橫,人的一生就是在一個個節點間跳躍著。
《看不見的城市》是獻給城市的一首愛情詩。當今的城市或許在變壞,但卡爾維諾以他輕盈的筆調,為我們在地獄里指出了前行的亮光。
【讀看不見的城市有感】相關文章:
讀《看不見的城市》有感04-05
讀看不見的愛有感12-25
讀看不見的愛有感作文05-05
讀《看不見的愛》有感范文05-21
讀《看不見的愛》有感300字04-08
讀看不見的愛有感三篇04-23
讀《看不見的森林》有感(精選5篇)07-27
讀《看不見的橘子》有感(精選5篇)03-03
關于讀《看不見的愛》有感范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