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物種起源讀后感
敢于浪費自己生命當中一小時的人,尚未發現生命的價值。——達爾文達爾文的進化論想必大家都聽說過,這一觀點在《物種起源》里有很清楚的體現。那么,達爾文到底是誰?這本書到底在什么背景下怎樣寫成的呢?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是英國的著名生物學家,也是進化論的奠基人。他曾經乘著貝格爾號艦經歷歷時5 年的環球航行, 對動植物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采集。1859年終于發表《物種起源》這一劃時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和物種不變論。1859年11月24日,在英國倫敦,這是很不平凡的一天。這一天,倫敦眾多市民涌向一家書店,爭相購買一本剛出版的新書。這本書的第一版1250冊在出版之日即全部賣光。這本轟動一時的新書就是《物種起源》,它是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的第一部巨著。馬克思曾說,《物種起源》非常有意義,這本書可以用來當做歷史上的階級斗爭的自然科學根據。
達爾文于1809年出生在英國,祖父和父親都是有名的醫生。他從小就活潑好動,喜歡采集昆蟲。在他16歲時,他的父親為了讓他繼承祖業,送他去愛西堡大學學醫,但他對于學醫沒有太大的興趣,只是常去觀察動植物,研究神武標本。在19歲那年,達爾文又進入劍橋大學學習神學。在這里的學習和結交為他將來從事自然科學的研究打下了基礎。
在編寫《物種起源》前,達爾文還相信生物是由上帝創造的。在“貝格爾”號遠航考察船航行中,許多實例引起他的思考,并使他對“上帝造物論”產生了懷疑。各地的所見所聞,都說明隨著時間的推移,生物是在逐漸進化的。但是,當時達爾文還不能說明引起生物進化的原因。考察歸來,達爾文就開始研究這個問題。他耐心地收集資料和證據,還因此親自飼養鴿子,觀察家鴿在人工飼養下所產生的變異,最終確立了自然選擇學說,由此解釋了生物進化的原因。
這本書雖然不是文學作品,但他用平凡樸實的語言,用記敘性論證舉例性口吻,客觀敘述他環球旅行和觀察研究家養動植物時觀察到的事物。他舍去文學語言的.夸張華麗,更多使用精準與謹確的語言。
那么,為什么是達爾文首先發現并確立了這一學說呢?1828年的一天,在倫敦郊外的一片樹林里,達爾文發現在將要脫落的樹皮下,有蟲子在里邊蠕動,便急忙剝開樹皮,發現兩只奇特的甲蟲,正急速地向前爬去,他馬上左右開弓抓在手里,興奮地觀看起來。正在這時,樹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蟲,他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蟲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蟲抓到。看著這些奇怪的甲蟲,達爾文真有點愛不釋手,只顧得意地欣賞手中的甲蟲,早把嘴里的哪只給忘記了。嘴里的那只甲蟲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這他的舌頭蜇得又麻又痛。他這才想起口中的甲蟲,張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顧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內的劍橋大學走去。人們為了紀念他首先發現的這種甲蟲,把它命為“達爾文”。
看來,這與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學術的研究,科學探究精神,執著忘我精神,分不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達爾文和他的巨著帶來的啟示還不止于此。
【達爾文物種起源讀后感】相關文章:
達爾文《物種起源》讀后感范文(精選8篇)02-12
《物種起源》讀后感01-14
物種起源的讀后感03-07
達爾文物種起源基礎知識檢測與閱讀理解訓練04-21
《物種起源》初中讀后感04-14
《物種起源》的讀后感(精選11篇)04-15
物種起源讀后感4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