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后感模板三篇
引導語:《三國演義》是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想必有不少人都有看過,那么看完之后相關的讀后感要怎么寫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三國演義讀后感一
在暑假里,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其中,《趙云救阿斗》這個故事讓我深受感動。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在一場戰斗中劉備的甘,糜二夫人和公子阿斗被沖散了,趙云苦苦追尋,終于在一群逃難的百姓中找到了甘夫人,趙云英勇奮戰,沖出了層層包圍圈,終于在一個枯井旁找到了糜夫人和公子阿斗。趙云浴血奮戰,終于救出了公子阿斗。
讀了這個故事,我想起了五月十二日四川大地震所涌現出的英雄。在這場大地震中,武警叔叔冒著生命危險前去廢墟內尋找姓存者,手指甲都刨光了,鮮血直流,幾天幾夜過去了他們吃不飽睡不足,但他們毫不退縮,他們仍然繼續忙碌著。記得我在電視里看到一位武警叔叔倒下了,在附近的醫院醒來時,他一下子爬了起來護士看見了,連忙說:“你千萬不可以再去了,你現在的身體很弱,如果再去的話,有可能會有生命危險。”他說:“災難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多一個人,就說不定多救出一個人。”還沒有接受記者的采訪,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他們的領導說:“這位武警戰士已經救出五十多個姓存者運送出三十多個傷病員了。”這場災難中,各行各業所涌現出無數的英雄,他們使我知道了中國人是不怕困難的,是英勇無畏的。
無論是古代的趙云,還是現代的武警叔叔,他們身上英勇無畏的`精神使我知道了今后無論碰到什么樣的困難,都要勇于面對,勇于挑戰。
三國演義讀后感二
最近,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書中內容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分崩臨析,戰爭紛起,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勢力逐漸崛起。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三國逐鹿,造就了許多獨具特色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厚義氣,驍勇善戰的關羽,勇猛過人,粗中有細的張飛,才華橫溢,心胸狹窄的周瑜,胸懷大志、知才善任的孫權,文韜武略、為人奸詐的梟雄曹操……
其中我最敬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為什么我最佩服他呢?因為他十分機智,就拿《草船借箭》那個故事來說吧。
那個故事中,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內造完十萬支箭。面對這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孔明有信心的回答說不須十日,三日便可完成,并立下軍令狀。魯肅十分擔心。孔明卻一點也不著急,他請魯肅接二十條船給他。然后每個船上都要三十個人,還要扎草人一千個,一同并排列在船的兩側。
兩天過去了,到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突然派人來請周瑜了,要說他一定要同去取箭,周瑜將信將疑地和諸葛亮一起出發了。
五更時分,船隊接近曹軍水寨。孔明令船只一字排開。軍士擂鼓吶喊。曹軍水軍都督聽到戰鼓聲和吶喊聲,心想一定會有埋伏,便讓萬余名弓箭手在江邊一字排開,向江中放箭。當稻草人上的箭插滿時。而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只調頭迅速離開了。到了營寨,周瑜有點不相信。派人把草上的的箭數了數,的確有十萬多只。從此以后,周瑜再也不為難諸葛亮了。
諸葛亮用他的才智取得了心胸狹窄的周瑜的信任。這就是我最敬佩諸葛亮的原因了。
三國演義讀后感三
“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這句歌曲在我腦海中響起,就令人陶醉,令人神往,平靜的心情也泛起了波紋,思想也隨著歌曲仿佛回到了東漢末年,追溯歷史,這一切都源自于我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
這是一部記載了從280年之前110多年的歷史,內容生動、有趣,是以劉備、張飛、關羽三人的巧遇并結為兄弟,開始到最后渡江滅吳為終。如“桃園三結義”、“借東風”等都是家喻戶曉的故事。
我認為書中的主人公為劉關張三人,其三人在建立蜀國并立下豐功偉業對充分表現了其忠義、仁的特點,而我最認為性格特點最給我喜愛的是張飛張翼德,為五虎上將之一,而且在長坂坡單騎救主公,智守凡口,嚴厲、講義氣,可謂是功不可沒,但可惜關羽被殺,便沒有了節制,胡亂喝酒,隨便鞭打士兵,以至于最后死于兩名手下小將手中,不僅如此,在之后賠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九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勢頭一落千丈。與此相對,魏國軍師司馬懿對于諸葛亮的諷刺侮辱不搭理,態度良好,使一代奇才的諸葛亮找不到更多的突破口,以病死于五丈原。由此可見,當遇到氣憤、悲傷之事,應控制情緒,冷靜處理,用樂觀的態度克服它,如意氣用事,后果不堪設想。
總而言之,《三國演義》可謂四大名著精品,值得我們去挖掘其中的思想精髓,并探討感悟大道理,這留給華夏民族的意義是深遠的。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忠仁,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都給予我們不同的道理,讓我們細細品味,讓我們仿佛進入了一種境界。
《三國演義》不愧為一本名著,值得一讀啊!
【三國演義讀后感】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讀后感02-03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12-13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5-04
《三國演義》讀后感11-16
《三國演義》讀后感09-12
《三國演義》讀后感10-30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8-26
《三國演義》讀后感08-21
三國演義讀后感01-11
三國演義讀后感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