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后感的簡短批語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簡短批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 字體書寫美觀工整 內容豐富充實
(2) 寫景寫文細膩 文思細膩敏捷
(3) 開頭新穎生動 結尾前后呼應
(4)文句順暢 首尾呼應完整
(5)內容表達清楚 可圈可點
(6)語句流暢生動 用字遣詞恰到好處
(7) 見解十分正確 段落分明可取
(8) 內容合乎主題 段落井然分明
(9) 描述豐富生動 用詞優美流暢
(10) 充滿創意想像 寫作認真用心
(11) 段落清楚有層次 成語運用極佳
(12) 立意創新高遠 內容充實 具生活性
(13) 能正面思考 想法不錯喔
(14) 要多掌握分段要領
(15) 要學會標點符號正確使用
(16) 可再多舉例充實內容
(17) 適切運用成語或修辭
(18) 錯別字要訂正不再犯
(19) 開頭要能引人 多往正面思考
(20) 思慮不夠細膩 詞句避免俗套
(21)充分掌握主旨 段落分明可取
(22) 舉例說明應再加強 可以大膽發揮創意
(23) 多應用修辭法技巧 并適當引用成語
(24) 語句過于平淡 要多應用修辭法技巧
(25) 宜多閱讀課外書籍 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26) 字跡力求端正工整 錯字要避免并訂正
(27) 題意沒有充分掌握 敘述欠缺條理
(28) 錯字較多 文詞表達不夠完整
(29) 內容取材平淡 宜多構思發揮創意
(30) 用心觀察 減少涂改 詞句不要重復
(31) 構思取材 新穎豐富
(32) 取材適當切題 文筆生動流暢
(33) 充分掌握主旨 內容豐富充實
(34)適當引用名言 引言成語得當
(35)文句順暢 思路清晰 結尾有力
(36)主題正確 條理分明
(37) 內容略顯空洞 題材還要充實
(38) 文章無法對題 分段有些不明
(39) 分段重點宜多掌握 避免出現離題現象
(40) 內容較少不夠充實 修改文句使其通順
讀后感怎么寫
學生寫好讀后感,歷來是一件較辣手的問題。要寫好讀后感,指導是關鍵。我是如何指導學生寫好讀后感呢?體會是:
一、指導審題,理清題意
寫好讀后感,審題理清題意是關鍵。例如我教一課,要求學生寫讀后感。首先讓學生明白“感”是什么?“感”就是要求寫自己怎樣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接著要求學生要聯系自己的實際來寫,可以先講作者怎樣說,怎樣做,然后寫自己“悟”出什么道理。
如何給文章定題目呢?讀后感題目多種多樣,既可以直接題目,如:讀后感;也可以用一句話或一個詞做正題,如:學習要善于摸門道—有感。
總之,要使學生弄清題目要求,寫作上要求,審題最關鍵。
二、抓中心,定要點
這篇文章寫讀后感,就是要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所謂“文章的思想感情”即是中心思想,寫體會的讀后感,“感”應該圍繞中心思想去開展。
第一步:先讓學生回憶一文的中心思想,理清要點。第二步:我歸納習作要求,這篇文章抓住三個要點:①、養花能增長知識。②、養花能調節腦力勞動。③、養花可以創造勞動果實,發展友誼。
三、抓住要點,聯系實際,理清結構
首先我讓學生討論一文幾個要點,有幾個方面體會較深。接著指導如何聯系實際談體會,最后介紹寫讀書筆記的兩種方法:
1、先敘后議。方法是:先介紹什么書,講了什么內容,反映什么中心思想,圍繞中心結合自已例子說感受,最后寫對自己的教育。
2、夾敘夾議。即圍繞中心抓兩三點,聯系實際,扣緊原文發表感情,或者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去開展議論。
四、指導幾種開頭方法
1、開頭談總的感受。如:最近我讀了老舍先生一文,覺得越讀越有味道……接著再談自己領會最深的那幾點。第二段逐點談體會,結尾小結全文,談談自己的打算。
2、開頭提出問題。如:學習上難免有挫折,一個學生該怎樣對待挫折呢?最近學習了老舍一文很受教育。然后參照上一種寫法,從第二段開始,逐點談體會。
3、開頭指出某種不良現象。如:班上有些同學把讀書看成是苦差事,在操場上生龍活虎,在課堂上垂頭喪氣,這是什么原因呢?然后引出這篇文章,逐點談體會。
讀后感正規的格式:
其實,寫好讀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掌握了以下4大方法,則更容易生效。
一、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讀后感重在“感”,而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發的,“引”是“感”的落腳點,所謂“引”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長的,或摘錄“引”發“感”的關鍵詞、句,或概述引發“感”的要點。不管采用哪種方式引述,“引”都要簡練、準確,有針對性。
二、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后,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
三、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寫讀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于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后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系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
四、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總結既可以回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召。不管采用哪種方式結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讀后感始終要受“讀”的約束,開頭要引“讀”,中間還要不時地回扣“讀”的內容,結尾也要恰當回扣“讀”的內容不放松。
《紅樓夢》讀后感
我總認為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于它體現了一種敗落的趨勢,不管是家族的,愛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沒落,這在喜聚不喜散,愛好大團圓結尾的中國古典小說中并不多見。
我不得不感謝續者高鄂,盡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讓黛玉死了,管她登仙還是辭世,至少她別了寶玉,很好很好。
不是說我天生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悲劇,但是,不是有句話說嗎?塞翁失馬,焉之非福?對于黛玉這樣一個脆弱的封建少女來說,死,是她的解脫,是她所有悲劇的終結,是她的幸福。當她在地下安靜的沉眠時,看著寶玉仍在凡世尋找出路,不得不說,她還是幸福的。
或許兩個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該相遇,因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會將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凈,最終,紅玫瑰變成了墻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著的白米飯。所以,就讓浪漫在最美的時候畫上句號,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憶。
可是也許你會說,黛玉死的很悲慘,一點也不浪漫,關于這點,我是不贊成高鄂的續書的,也許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許黛玉確實應該淚盡證前緣,這樣不是更好嗎?她牽掛著寶玉,用她全部的熱情為這一知己痛哭,懷著深深的思念,這樣的死,何嘗不是高貴神圣的,然而高鄂沒有這樣寫,他最終讓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憤恨,氣極而亡。這不象我們認識的那個高傲自賞的黛玉,反而象個情場失意的一般女子。
盡管如此,她最終是在賈府垮倒前離開這是非之地的,否則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寶玉是個紈绔子弟,他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能給予黛玉的其實很少,談不上保護與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別人保護的弱者,所以在他身邊,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帶著回憶離開他,是一種幸福。寶玉自己能給予黛玉的只是幾句好話,他連癡情都談不上,看看寶釵的下場,不得不說黛玉是幸福的,當然有人說寶釵需要的只是寶二奶奶的寶座,她并不在乎寶玉,是這樣嗎?難道有一個天生喜歡孤獨的女子嗎,不管怎么說,寂寞的獨守空房總是悲慘的。何況所謂寶二奶奶的寶座她是不是坐上了還是個問題。
如果賈府不倒臺,至少寶釵還有容身之地,至少沒了丈夫還有富貴,但是不是這樣呢?最終賈府淪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的地步,那寶二奶奶的頭銜之于寶釵還有何等意義呢?沒有幸福的生活,沒有丈夫的關愛,寂寞的獨自生,獨自死,難道不是更大的悲劇嗎?
我一直疑心寶玉并不是因為黛玉而離開賈府的,否則他不會娶寶釵。他最終的出世是因為他的世界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終于明白他的斗爭,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是依附著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啊,斗爭啊,統統沒了,他不得不離家出走,也許是為了避禍。
可以試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廚做羹湯的場景嗎?穿著破衣爛裙,甚至是要依靠襲人的救濟,然后她當然無法再刻薄人,說閑話,只能獨自垂淚,不關愛情,而是生活。當生活給寶黛的愛情畫上巨大的問號時,黛玉能一如既往的愛著寶玉嗎?我想不會,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龍王廟的。然后寶玉最終受不了家庭的壓力,還是一走了之,這是很有可能的,他沒有照顧好寶釵,負擔不起生活,同樣對于黛玉,他也不過如此。
另一種可能,萬一賈府能重整旗鼓,蘭桂齊芳,黛玉和寶玉依舊過著他們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后,寶玉也許會突然發現黛玉皺紋滿面,然后會發現身邊的襲人竟如同當年的趙姨娘,然后愛情就在歲月中流逝,然后寶玉會回憶那個珠圓玉潤的寶姐姐。
其實愛情就是很短暫的,至少這橫刀截斷的愛情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杰克之于羅絲,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憶,卻不是唯一。
【讀后感的簡短批語】相關文章:
日記批語簡短09-13
五年級作文批語簡短(精選65句)06-29
語文作文精彩批語09-15
初一英語作業批語大全10-24
小學五年級寫人作文批語09-16
三年級寫人作文范文帶批語09-16
簡愛讀后感100字簡短01-11
荷塘月色讀后感簡短10-14
十萬個為什么讀后感簡短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