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讀后感(匯編6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西游記》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西游記》讀后感1
《西游記》是我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就給我講了很多關于《西游記》的故事,使我深深的愛上了它,愛上了故事中的人物。慢慢地,我認識了很多字,媽媽就給我買了一本《西游記》。我如饑似渴的讀了很長時間,一遍又一遍。
《西游記》里我最喜歡的人就是孫悟空,他機智勇敢、武藝高強,忠心耿耿的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他一路上斬妖除魔、救苦救難,每當師徒處于最危險的時候,總是他挺身而出,化險為夷。可以說,沒有孫悟空,唐僧永遠都不可能平安到達西天。孫悟空是正義的化身,對妖魔鬼怪決不留情,對作惡多端的強盜也毫不客氣。
唐僧就是善良的化身,但我一點兒也不喜歡他。他過分善良了,對任何人都好,哪怕他是十惡不赦的強盜,甚至是妖魔鬼怪。這樣常常令自己陷于危難之中,讓人著急。
而豬八戒呢,他本領比不過孫悟空,但也是猴哥必不可少的幫手。雖然他有很多缺點,好吃懶做,還喜歡美女,因此吃了很多虧。在我看來,八戒就是我們普通人的化身。他和普通人一樣,有優點,也有缺點,取經路上,遇到困難時經常說一些泄氣的話,發發牢騷,甚至打退堂鼓。但他還是堅持了下來,終于修成了正果。
沙僧就是一個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典范。他沒有多大的本領,擔任的工作也不過是挑挑擔子,但是他一直很盡職盡責的做好了自己的'工作,從沒有一句怨言,最后也修成了正果。
對于我們小學生來說,孫悟空是我們的偶像。孫悟空經歷了千辛萬苦,學得了一身高強的本領,歷經了九死一生,終于到達了西天。我們要象孫悟空一樣,不怕辛苦,好好學習,學得扎實的知識。同時,我們要心存善良,但不能像唐僧一樣人妖不分;我們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改正自己的缺點,不要像八戒一樣牢騷滿腹,好吃懶做;要像沙僧一樣,勤勤懇懇,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
《西游記》讀后感2
從還提時代開始我就喜歡看電視上的《西游記》,也買來書籍《西游記》看了,可以說百看不厭,最喜歡的人物莫過于孫悟空。至今年過半百我對《西游記》的熱愛仍然不減,不同的是孩提時是看故事,現在是思考故事里的道理。
從孫悟空身上,聯系人生經驗,我總算明白了一些道理。
道理一:平等、自由要靠自己勇敢地去追求,但這些追求,必須在不違反社會公義、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一步一個腳印地進行。天庭請孫悟空上去當弼馬溫,雖然官職很小,但對天庭來說,已是破格錄用,多少人修煉千百年,就是為了能上天,哪怕當個沒任何官職的馬童都好。想當天上大官,你得有表現、有貢獻,這是古往今來的共識,就像大鬧天宮時,孫悟空對如來說他想當玉皇大帝,如來反問他,你知道玉皇大帝經過多少年的苦修才有今天嗎?“一千七百五十劫”,算起來是兩億多年!
道理二:人需要自信,但不能自大。要通過造反來實現目標也可以,但你得拿實力來說話。孫悟空確實神通廣大,但放在整個西游的世界來看,他其實算二流中的高手,離一流還有至少一個二郎神的距離。這就好比某位同學在初中時總考年級第一,上了重點高中卻發現在班中也就算二等。那這樣怎么辦?沒關系啊,把差距化為動力,努力學習,爭取到了哪里都拿第一嘛。
道理三:犯了錯要有改正的勇氣和擔當。孫悟空為自己的.狂妄自大付出了被壓五百多年的代價,大家可以想象,我們小時候最可怕的記憶,是不是被大人罰半天面壁思過?半天就足以給人的一生留下陰影,何況是五六百年?所以不管后來的影視怎么改編,原著里的孫悟空,在被壓了那么久之后,確實是知錯了,后悔了,也愿意為自己犯下的錯買單,去經受九九八十一難,將功補過。所以,孫悟空依然是一個英雄,因為,知錯能改,是需要極大勇氣的。
《西游記》讀后感3
讀了《西游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本書作者羅貫中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除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神話故事。正是曲折的神話故事情節一個接著一個扣人心弦,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致使此書成為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慈悲為情,一心向佛,因為輕易相信別人,所以常常上當受騙,多次險些丟掉性命;孫悟空正義凜然,本領高超,是妖怪的克星;豬八戒貪吃好色,但也有一顆善良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這四個人物各有特點,性格不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有一雙火眼金睛,在復雜驚險環境中,能辯明是非,看清人和妖,一路保護唐僧,歷經磨難,成功取得真經。而在他身上叛逆的心理,敢于和強大勢力做斗爭的勇敢精神,令我十分佩服。比如,取經路上,經過荒山野嶺,一個女妖裝作白發蒼蒼的老婦人無依無靠,步履艱難,唐僧慈悲心腸,差點上當受騙,幸好孫悟空及時趕到,識破妖怪的真相,才躲過一場災難。
《西游記》是一部經典之作,深受人們喜愛,每個人都在解讀它的時候獲得不同的感受。有的'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的人喜歡它瑰麗的形象;有的人喜歡它活沷詼諧的語言;有的人把它當作道德修養小說。它的神話故事令我百讀不厭。從中我得到了啟迪,我們要象孫悟空那樣在日常生活中,明辨是非,分清敵友,也于和壞人壞事做斗爭。
《西游記》讀后感4
今年暑假我閱讀了《西游記》這本長篇小說,這本長篇小說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同時它也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這本長篇小說詳寫了唐朝的一個神話故事,而小說里的中心及主要人物則是: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和他們的師傅唐僧。在這本長篇小說中這師徒四人一起經歷了佛祖給他們安排的九九八十一難,最終為大唐取得了真經,這四人也終修成了正果。下面就由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所認識到得《西游記》中的這四個中心人物。
首先是孫悟空,他是唐僧的大徒弟,也是這四人中法術的,他有一顆正直的心,也很樂于助人,還有著火眼金睛,神通廣大,能夠七十二變,每次都是由他把師傅唐僧從險境中營救出來的。
再就是豬八戒了,他原本可是天蓬元帥,可誰知卻是因為輕薄了嫦娥而被貶下凡,在取經的路途中,他雖然總幫倒忙,也時常會有怨言,不過卻是不可缺少的一員。
三弟沙悟凈樸實厚道,一般承擔干重活或看護唐僧之類的任務,他善于在水底營救唐僧,這是他的優點,因為孫悟空和豬八戒都不擅長下水。
而最后一個人,也就是以上三人的`師傅——唐僧,則是一個尊師重道的和尚,而且整個故事的起因也是因為他收大唐皇帝之托要西天取經造福民眾才發生的。他總是對他的徒弟傳授道義之說,為人善良,卻因為他可以使人長生不老而屢屢被抓,最后總要三個徒弟去救他。
這師徒四人各有優缺點,但他們努力的克服了缺點,團結在了一起,最終取得了真經。《西游記》這本小說讓我們知道人生總要經過磨難和困難,當你克服之后,就會得到一條康莊大道。
《西游記》讀后感5
《西游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末元初的文學家吳承恩,這部小說中的精彩故事不計可數,如“三打白骨精”、“女兒國遇險”、“真假美猴王”等。小說里面的人物形象也很豐富,如愚昧善良的唐僧、神通廣大的孫悟空、貪吃的豬八戒等,每個人物性格都有各自的特點,其中最令我敬佩的還是“齊天大圣”孫悟空。
我敬佩他的神通廣大。孫悟空修道成功之后,菩提老祖給了他一種最為神奇的功能,這種功能已經超越了他自己的身體,能達到與宇宙萬物融為一體的.境界。這種功能就是身外身,它賦予孫悟空瞬間裂變成無數事物的能力。孫悟空身上有八萬四千根猴毛,每根猴毛都可以變成任意事物。孫悟空真是太神了!
我敬佩他的勤奮好學。在“拜師菩提老祖”一回中,悟空為了拜他為師,在大雪天跪在菩提老祖門前,直到菩提老祖弟子出門發現他為止。由于他天資聰慧又勤于好學,掌握了七十二變和筋斗云等本領,這種勤奮求學精神是十分可貴的!在現實生活中我學習毛筆字時不夠勤學苦練,導致我寫字的水平提高很慢,直到讀了《西游記》這本書我才懂得了勤奮好學的重要性!
我佩服他的忠心耿耿。在“三打白骨精”中,唐僧不辨人妖,責怪孫悟空恣意行兇,孫悟空為了唐僧安危,執意打死了白骨精變得白發老公公。唐僧寫下貶書,將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悟空為了繼續保護唐僧,急中生智地以他解不開緊箍咒為由,繼續留在他的身邊。甚至在唐僧已經下定決心要趕他走時,還變出三個分身,跟他一起恭恭敬敬地朝唐僧拜了拜才走。我覺得孫悟空是忠義的化身,俗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他為了保護自己的“師父”寧愿被誤會也不會讓師父受傷,這種忠義精神實在難能可貴!
我敬佩孫悟空,更敬佩唐僧師徒四人在漫漫西天取經路上克服艱難險阻,勇于追求,不辭辛苦的精神!
《西游記》讀后感6
《西游記》是一部盡人皆知的名著。主要講的是唐僧等師徒四人一路上斬妖除魔,涉足十萬八千里,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在大雷音寺如來佛處取得真經的故事。
其實,我們都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童年時,我們是孫悟空,大膽、好奇、頑皮,但有時會因不聽唐僧的話而被那個金箍兒勒得頭疼腦脹。青年時,我們是沙和尚,做得多,說得少。中年時,我們是豬八戒,少有雄心壯志,只圖安逸。老年時,我們是唐僧,絮絮叨叨,還不時地念“緊箍咒”,這可苦壞了我們的小孫悟空。然而,當我們取到真經時,也到了該升天的.時候了。看過西游記的人都知道,孫悟空喜歡和豬八戒開玩笑。而豬八戒在被抓的時候忍著,心情好的時候頂兩句,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和孫悟空鬧起來了。等他們氣消了,也就該上路了。在我們內心其實也有這師徒四人,其中豬八戒和孫悟空仍是對冤家。誘惑是妖怪,唐僧面對誘惑一言不發,孫悟空火眼金睛,一眼認出那是妖怪,可八戒偏要追那蠅頭小利,于是他們倆便鬧了起來。這時,沙和尚就出來勸架了。勸架成功后,三個妖怪就護送著這個傻和尚繼續西行了。我在看《西游記》時納悶:為什么天上的大將比不過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毛猴子?現在我算是想明白了。天蓬和卷簾都在天上享盡了奢華,而孫悟空則在凡間吃盡了苦頭,歷經了磨難,所以比他們厲害。孫悟空曾經幾次離開唐僧,可是最后卻都回到了唐僧身邊。有使,我也覺得唐僧做得太過分了。但是,后來想想,如果我是唐僧,我也難忍這一口氣。
也許孫悟空是意識到這一點才回到唐僧身邊的。做事要勇往直前,這是孫悟空給我的啟示;做事不能偷懶,這是豬八戒給我的啟示;要多做,少說,這是沙和尚給我的啟示;有事也要聽聽同伴的勸告,這是唐僧給我的啟示;只有堅持不懈才能成功,這是《西游記》給我的啟示。
【《西游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西游記》經典讀后感10-19
西游記經典讀后感09-09
西游記的讀后感01-19
[經典]西游記讀后感08-03
(精選)西游記讀后感07-06
西游記讀后感(經典)07-25
【精選】《西游記》讀后感07-09
西游記讀后感【經典】08-10
(經典)西游記讀后感08-07
《西游記》讀后感(精選)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