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城南舊事讀后感15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城南舊事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城南舊事讀后感1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小說,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她用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敘述將我領進二十世紀二十年
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動人的真摯敘述中抒發對童年的緬懷和對人間溫暖的呼喚,不但寫得親切動人,而且每個故事都能令我思緒起伏,百感交集。
這個故事講述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經常癡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兒的身世和小桂子相像,身上還有秀貞說的胎記,就讓妞兒和秀貞相認。后來妞兒和秀貞去找尋爸爸時不幸慘死在火車輪下。后來,英子一家遷居。英子認識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里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里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后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童年。
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駱駝隊”、“惠安館”、“蘭姨娘”、“驢打滾”、“爸爸的花”,每一章節主角最終都離開英子,他們的.離去,讓英子堅強、也長大。更表達作者英子對童年的憶念,讓我們懂得童年的可貴。
讀這本書,我也想許多。說到童年,更是讓我滿懷激動。童年是人生的一個開始,失去就再也無法返回。可為什么有人想失去童年呢?雖然童年有許多事受到禁止,可這只是意味著我們還沒有長大,我們還可以用童心去干很多事,因為童年是要快樂的,要快樂地奔跑在草地上,就算是摔倒,也是與大地親密的一次擁抱。在自然的景色中快樂地成長,這些是只有在童年才可以做的。只有在童年開心,才能快樂地成長。
好好珍惜童年吧!它會讓你的成年變得更加光彩!
城南舊事讀后感2
每個人都有童年,童年,就像一串冰糖葫蘆,咬一口就帶有甜甜的香。而作家林海音的童年,她把它記錄了下來,編成了一本書《城南舊事》。
全書以一個孩子的角度講了作家林海英的童年故事,有《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還有一個前序叫《冬陽、童年、駱駝隊》幾部分組成。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蘭姨娘》了,才開始小英子她是對蘭姨娘非常有好感的,活潑又漂亮,她到我們家該多好啊!可慢慢的,才八歲的英子明白了蘭姨娘的真面目,可后來又原諒了她。我很好奇,這既然是林海音的回憶,那后來她長大之后再想這件事,會不會突然感覺:那時候,蘭姨娘是壞的呀!
還有一部《惠安館》,這一部極其感人,講了英子結識的兩位好朋友瘋子秀英和妞兒。沒想到命運陰陽差錯,妞兒的父母根本就不是她的親生父母,瘋子秀英剛好就失去了一個六歲的親生女孩,就是妞兒,偏偏就這么這么巧。在英子的相互撮合下,終于讓妞兒和秀英這對母女相識了。但是在最后我卻非常傷心,因為在妞兒和秀英去火車站的時候,不知怎么回事,就已經當看到這里我很傷心,多么好的兩個人啊,就這樣死了,真是太可惜了!更讓我有點氣惱的是在最后英子住院了,醒來時她的媽媽和宋媽竟然都騙她,把曾經英子送給秀英和妞兒的手表,她的媽媽騙英子是她的親戚送給她的,包括那些小雞,全都給殺了!英子她那時候是怎么想的呢?一片空白,聽著手表的`滴答滴答聲,她的童年也慢慢的走了。
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總體來說采用了回憶的寫作手法,英子回憶了在一年級的有一天,她因為下大雨而遲到不想穿的那些油油的衣服上學,卻被爸爸打了一頓,最終塞到了大洋車里送到學校。從那以后,英子就是每天上學時排在前幾名的同學之一,那時他的爸爸已經被氣到了醫院里,因為她的弟弟被人害死在大牢中了,日本人多么可惡啊!可是英子,她不就是日本人嗎?可是日本人也是有好有壞,英子和她的爸爸媽媽就是好人,可萬萬沒想到日本人卻殺死了自己的同胞,真是可恨!也難怪他爸爸會氣得病倒,最終,在她小學畢業的那一刻,爸爸,他終于走了,英子就在那一瞬間擔負起了家里的長輩,成為弟弟妹妹的媽媽
《城南舊事》,北京城市南邊的故事,老北京人的生活做法,濃濃的京韻味在里面飄蕩著如果你也想看小英子的故事的話,就去買這本書吧。
城南舊事讀后感3
假如有一本書,我愿意一讀再讀,那一定就是[城南舊事],它的作者是林海音。還記得剛拿到時,我就津津有味地看起來,而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我幾乎整天捧著不舍得放下。
這本書講了20年代末,有一個叫林英子的六歲小女孩,她搬家搬到了北京城南,而她的童年就在那里度過了。在惠安館里,英子熟悉了一個瘋女人秀貞,看到這里,我真覺得英子的膽子真大,我可不敢跟瘋女人去講話。讀著讀著,我又覺得瘋女人其實也不那么可怕,而是有些可憐。她是英子熟悉的第一個朋友。英子還結交了一個好朋友,叫妞兒,她爸爸經常動不動就打妞兒,英子告訴‘媽媽’,‘媽媽’懷疑妞兒不是他們親生的,又得知妞兒脖子后面有一塊青記和秀貞的小桂子一樣,就這樣促成了她們母女相認。
后來英子遷居到了新簾子胡同,在一個荒園的草叢中熟悉了一個年輕人,可他居然是一個小偷。不過當了解了那個年輕人的身世后,英子又覺得非常同情他,覺得他很善良,他是為了供自己的弟弟上學,不得已才去偷東西,可最后還是被警察抓走了……
眼間,英子已經九歲了,她的宋媽也被她的丈夫帶走了。而英子的爸爸因為感染肺病去世了,爸爸最喜愛的花兒也落了,我想英子該是非常難過的,我的心也隨著英子已經千瘡百孔了。最后,英子帶著種種疑惑踏上了遠行的馬車,告辭了自己的童年。
看完這本書,已經是深夜了,但我輾難眠,腦海中一直浮現徐徐的駱駝隊惠安館胡同的井鬧市僻巷草垛子,井邊的小伙伴妞兒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躲在草垛里的小偷斜著嘴笑的'蘭姨娘不理“我們”的德先叔和“我”朝夕相伴的宋媽,以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爸爸。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徐徐的流水徐徐的駝隊徐徐而過的人群徐徐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那些景物好似電影畫面般出此刻我的夢中……
英子所經歷的童年是對于我而言非常的生疏,我的童年簡單而又快樂。但是平時有空時,總是有學不完的功課,做不完的作業;周末也報了舞蹈培訓班,雖然這也我喜愛的,可能與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時間卻少之又少。回憶我的童年,是這樣的簡單而蒼白,根本不可能經歷英子的故事,所以,英子的童年深深吸引著我。
城南舊事讀后感4
古人云:“布衣暖,菜根香,還是讀書滋味長。”這句話的意思是:布衣暖得一時,菜根香只香得一時,而讀一本好書的滋味卻可以保持得長久且受益終身。
這個暑假,我讀了老師推薦的一本好書——《城南舊事》。本書作者林海音,生于1918年,逝世于2001年。在世83年間,創作多部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集。成為了臺灣兒童文學的一段輝煌。她的代表作有《曉云》.《春風》.《孟珠的旅程》.《城南舊事》。其中《城南舊事》最為著名。
《城南舊事》這本書講述了小英子童年期間在北京城南的一座四合院發生的許多事情,它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為我們講述了成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一種說不出來的天真,直率,道盡人世間復雜的情感。
當我讀到惠安館的瘋女秀貞與英子的結識,英子為了幫她尋子高燒不退,將媽媽的金鐲子贈予秀貞做盤纏等,不僅讓我覺的舊式女性的.悲慘,還有封建思想帶來的影響是多么的可悲。
在我們“看海去”中,英子遇到了雜草堆里的小偷,原來他是為供弟弟上學才無奈去做小偷的哥哥,英子不僅沒有歧視他是小偷而且還和他成為了朋友,英子是如此的天真善良!
面對熱情奔放的蘭姨娘,英子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庭,努力將德先叔與蘭姨娘撮合在一起;照顧英子的宋媽因為孩子遭遇不幸,返回了家鄉;還有因病去世的爸爸......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是英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人物。畢業典禮那一天,英子代表六年級學生領取畢業證書,告別一去不復返的童年,期間英子也經歷了成長的變故。
童年是美麗的,像天空的晚霞,童年是純真的,像一塊無暇的白玉。童年的往事像沙灘的沙子,多得數不過來,當海水輕拂便一去不復返,只留遐想在天邊。
讀完《城南舊事》除了勾起我對童年的回憶和留戀,還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讓我知道人與人之間不僅要有助人為樂的精神,更要有憐憫之心,對一些特殊的人和事更不能帶有歧視的眼光。每個人都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去對待一切人和事,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英子這般淳樸善良、富有愛心,那我們的世界才會更美好。
點評:童年是純真的,童年是難忘的,童年是人生中最美的一段時光。小作者回憶了《城南舊事》中一個個讓自己難忘的故事,體會到了英子淳樸率直、天真善良的美好品質,表達了自己的希冀與追求。
城南舊事讀后感5
曾聽到這樣一句話:一滴清水,足以折射出太陽的耀眼光輝;一本好書,足以凈化一個人的美好心靈。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它緊扣我心弦,好似一滴清水般折射了我心中那微弱而又溫暖的曙光。這本書就是《城南舊事》。
作者林海音記錄了自己小時候在北京城南生活的點點滴滴。書中的字里行間都讓讀者感受到老北京時代的氣息:城里的碎瓦片,臨街老店的好字號店面;老院門的插閂,以及屋頂上的瓷花盆以及城墻上的冬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時光。也許,正是從那時起,記憶慢慢開始,成為許多年后一個又一個難忘的片段。讀著《城南舊事》,我跟隨著作者,漸漸地走進了書中那虛虛實實的世界,看著英子在城南度過的幸福童年時光。一邊閱讀,一邊感覺到場場景象如一股細流,靜靜地流淌在我的腦海中:胡同的井、家附近的惠安館、鬧市僻巷……還有伴隨英子童年生活的人物,有與我朝夕相伴的宋媽,有惠安館的“瘋”女人英子,有不理我們的德先叔,還有嚴厲的爸爸,他們都與“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曾朝夕相處的人在歲月中慢慢消失了。
英子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那樣真實,那樣質樸。相比之下,雖然我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但似乎遠沒有英子的精彩。
英子是一個善良的小女孩兒。當讀到英子和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一起玩時,我真擔心秀貞會做出傷害英子的事;后來,英子知道了自己的好伙伴妞兒正是秀貞尋找多年的`孩子,不僅幫助她們母女重逢,還將自己收到的生日禮物鉆石表,還有媽媽的金手鐲送給秀貞,當作盤纏去找思康叔。讀到這里,我不禁為英子感到驕傲,一個六歲的孩子竟懂得友誼,懂得愛,大概是一種生活中的力量在鼓勵她成長吧!
英子的童年之所以精彩,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她有著像金子一樣閃閃發光,似水晶一般簡單透明的思想。我為大家分享這本書,是希望我們都可以珍惜童年。這學期,我讀六年級了。現在,我正徘徊在童年的十字路口。幾年后,我即將告別童年,踏上人生的木舟,感受到作者緬懷童年的心情。每個人的童年不都是那樣充滿童真,那樣難以忘懷嗎?
這本《城南舊事》令我陶醉,它就像夏日里的一縷清風,讓我領悟到了童年的真諦。也許每個人讀到它,童年的歲月和一件件往事都會如潮浪般涌現。童年發生的故事是這樣的平凡,卻又如此奇妙。
城南舊事讀后感6
古老的小城,破舊的院落,殘落的老樹……平淡中醞釀了一個又一個令人唏噓感嘆的往事。當物是人非,斗轉星移,又有誰曾有過那般轟轟烈烈的記憶。《城南舊事》給予我的震撼,讓我永生難忘。
英子的童年與大多數人太不一樣,她的一段童年卻好似過完了一生。在舊家,英子是幸福的,她可以每日瞞著媽媽去惠安館找瘋子秀貞,聽她訴說自己的往事。英子沒有因為秀貞的不正常而嫌棄他。相反,她同情秀貞,理解秀貞,幫助秀貞,她曾許諾幫秀貞找到孩子小桂子。當知道小桂子就是英子的好朋友妞兒時,我欣喜若狂,英子只有更甚于我。讓一家人團聚的確是這世上最美的結局。但上天卻從未眷顧這對母女,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秀貞母女雙雙慘死于火車輪下。當這一刻來臨前,英子還聽到秀貞對她的離別祝福,但下一秒已經變為凄慘的悲劇。英子病倒了,睡了足足十天。我看到這里時,也在默默心痛,看著自己親密的朋友離開人世,有誰不哀慟呢。英子就這樣帶著傷悲,搬到了城南。
英子上學了,她碰到了一個年輕人,年輕人為了供弟弟上學不得不偷東西,英子與他成了傾心相談的知己,卻因為一個小銅佛,扭轉了年輕人的命運。他被抓了,間接將他供出來的人,卻偏偏是無知的英子。那個曾經一起看海的`誓言也隨著歷史的變遷悄悄掩埋……
時光飛濺,英子要畢業了。她完成了小時候的愿望,當上了第一個上臺領畢業證書的人。但臺下卻再也沒有了父親的身影。當熟悉的旋律再次響起,是歡樂還是悲傷: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伴著歌聲別離學校,踏入家門。院落中父親親自栽種的花兒落了一地。風兒一吹,陣陣花香拂過,拂走了花瓣,留下了花香,同時也拂走了父親留下的一切。
英子知道,爸爸的花兒落了,自己該長大了,就這樣告別了五味夾雜的童年,童年的舊事也隨著童年一道結束。
黑沉沉,霧朦朦的城門樓,街口的井槽,幽靜而蟬聲如雨的小巷,處處溢滿著纖美的憂傷與詩意。合上書本,空氣中好似還殘留著城南的氣息,一股淡淡的憂傷從心底深處蔓延開來……
城南舊事讀后感7
《城南舊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的經典作品,她以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敘述將人們領進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動人的真摯敘述中抒發了對童年的緬懷和對人間溫暖的呼喚,不但寫得親切動人,而且每個故事都能令人思緒起伏,多種交集的感覺同時在心頭涌現。
《城南舊事》講述的是作者在北京的童年生活。其中《惠安館》講述了“瘋女人”秀貞苦苦尋找她的孩子,而她的孩子又被養父母虐待的凄慘故事;《我們看海去》則講述了一位集慈愛的哥哥、孝順的兒子、可惡的賊多重身份于一身的青年,和作者發生的有趣故事,體現了當時社會的隱憂;《蘭姨娘》講述了當時婦女的'命運;《驢打滾兒》則體現了當時舊中國鄉下的生活狀況。
在《城南舊事》一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瘋女人”秀貞。她苦苦尋找自己的孩子,從未放棄過,哪怕別人都以為她是瘋了,她也不以為然。秀貞給她的小桂子做了多少衣服啊!那都是一針一線縫出來的。那密密麻麻的針線包含的是濃濃的母愛,是血濃于水的親情,是對個人命運的無聲抗爭!因為她舉止反常,所以沒有人愿意跟她往來。但在英子看來,和秀貞在一起卻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兩人因此成為了好朋友。在英子童稚的眼睛里,生活是新奇而充滿樂趣的,少有人間的凄苦。但是,殘酷的現實對她單純的內心卻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力,讓她感到悲哀。林海音借用英子童年的眼光,描述了當時社會的無奈。
掩卷反思,當我們還沉浸在濃濃的親情里時,又有誰能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呢?在日常生活中,不是向父母要這就是要那,有時看到不可口的飯菜就不吃了,害的父母趕緊再為自己重新做飯菜。可對于妞兒來說根本想都不敢想。然而,愛能戰勝一切!就像秀貞和妞兒,是偉大的母愛將她們緊緊連在一起,誰也無法阻止,最終得以團圓。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眼前優越的生活和學習環境,用實際行動感謝父母、老師、同學的關心和幫助,用感恩的心回報身邊的人,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團結同學。
時光飛逝,純真美好的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一本《城南舊事》成為我走向少年的人生坐標。當我回首往事,只有那些溫暖純真的記憶,像一張張老照片刻在心底,成為我的寶貴財富。
城南舊事讀后感8
中三的中國語文課,有一篇文章叫〈爸爸的花兒落了〉,故事主人翁英子是一位十三歲的小學六年級生,她非常希望她尊敬的爸爸能參加她的畢業典禮,分享她為畢業生致謝辭的榮譽,可惜患了重病的爸爸卻臥病在床,到畢業典禮完結時,爸爸亦與世長辭了。 這個故事是出自英子,亦即是作者林海音的一本作品—《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更曾經被拍成電影,得到國際間的認同。
這部作品由五個篇章組成: 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及爸爸的花兒落了,主要是藉由一個小朋友 — 英子,以她孩子般純潔的眼睛來看在北平生活的點滴,記載著英子七歲到十三歲的成長經歷,旁觀著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憑著她微妙的記憶,將年幼時圍繞她發生的生活舊事記錄下來。
年幼的英子眼中有不少富有個性的角色,例如在「惠安館」中,導致秀貞發瘋的真正原因是她父母將她初生兒丟在城門底下,英子聽了便忍不住回家確認自己的身分。別人討厭秀貞,但英子卻非常喜歡聆聽秀貞的羅曼史,亦十分同情她失去女兒的痛苦; 又例如在「我們看海去」中,英子搬家之后,遇到因為家貧而偷竊的小偷,對英子而言那個人并不是壞人,只是因為家里環境不好,才出此下策,他們約好一起去看海,最后也是沒下文了。 英子以孩童用純真的心去看待周遭的每一件事,也許不見得完全正確,但是有時卻可看出大人的盲點。 另一篇的「驢打滾兒」講述的是英子最疼愛的奶媽,她的`丈夫每次來總牽著驢子,英子覺得驢子和奶媽的丈夫很像。 可惜奶媽后來發現自己的兒女一死一失散,於是和丈夫回去了,可見當時傳統貧窮的人家會到富人家里幫傭,但是自己的小孩就照顧不到了,雖然努力賺錢,但是孩子卻得不到妥善的照顧的可悲。
本書的每一篇到結尾,主角似乎總是離開英子,像惠安館的瘋子秀貞,我們看海去那個小偷,奶媽,最后連她的爸爸也離她而去了,當時她才小學畢業呢!看著無人修剪的花任意凋落,也為本書畫上句點。
雖然故事的格調似乎都有些滄桑,但是透過英子孩童的眼光去記述則卻滲透著一些趣味,記得「驢打滾兒」里面有一首很有趣的詩,叫做〈下雪〉,里面的詞是這樣的:「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讀起來充滿童真。 這本書中的每一篇故事都不一樣,有些有趣,有些感傷,難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大家不妨到學校圖書館借閱,一起追溯英子的童年世界!
城南舊事讀后感9
假期中,我讀了林海音的《城南舊事》,這本書中的主八公英子用童稚的眼睛,看到了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溫馨動人,啟發人性。全書分為六部分:冬陽·童年·駱駝隊、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及爸爸的花兒落了。全文是英子去用眼睛來觀察著身邊的事和物,給我們展現出了那個年代的北平的普通生活,旁觀著人世間的`生活。用她的心和眼睛去記錄了下來。整個作品中沒有華麗的詞澡,也沒有那種易懂的感覺,書中的一切自然、真實、看著書,腦海浮現出當時的情景。
其中讓我感動的是最后一部分。父親的一言一行都在給英子做榜樣,他教會了英子,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這句話深深的刻在我的腦子里。看了這本書,讀了“爸爸”教育英子的這句話,我對克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非常有信心!
拾酒瓶的男孩有感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即使是小偷,也都有善良的一面。故事中的小偷就是“善良的”。
夜里,有一位小偷在偷東西,巡邏的乘警發現了他,小偷向餐車方向跑去,在餐車里有一位小男孩在撿酒瓶。小偷知道前面是臥鋪;他回頭一看,看到那位乘警,已經告訴其它乘警了,決定打開窗戶縱身一跳。但就在他要跳的時候,車一震動,男孩一頭栽在了酒瓶上,眼睛看不清了,滿臉是血。小偷略一猶豫后,立刻抱著小男孩跑向醫務室,小男孩得救了,小偷也被抓了起來。乘警問它為什么救小男孩,小偷說:“小時候,我也是一個在火車上拾酒瓶的臟孩子。”乘警對小偷說:“你的選擇不擔救了小男孩,還救了自己,因為你跳車的地方是萬丈深淵!”
這個故事讓我非常感動,善良的人會有很大的回報,就像故事中的小偷一樣用自己的善意救了小男孩和自己的生命。每一個人的本意是善良的。不管是好人或著是壞人,他們都是善良的,只不過,有些人需要許多時間,才可能本性散發。生命里,我們每一次的傷心、流淚、開心、高興都是生命中心靈的一次旅行。所以讓我們用自己真實的善意去幫助別人,去做一個善良的人吧!
城南舊事讀后感10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以這樣的一句話給《城南舊事》畫上了一個句號,給人以無限的遐想。英子的爸爸去世了,小學剛畢業的英子從此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從此滿歡聲笑語的童年生活就此結束了。
《城南舊事》就是回憶在老北京城(南面)度過的童年生活的'一篇短篇小說集,由《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以及《爸爸的花落了》五篇短篇小說組成。這些小說各自獨立,每篇都以不同的敘述角度來反映在她童年時代人們的生活,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驢兒打滾》這篇短文。
《驢打滾兒》中的“驢打滾兒”是一種食物,是宋媽領著小英子到哈德門找被丈夫丟棄的女兒時給英子買來吃的;“驢打滾兒”也是驢在地上打滾的意思。這篇小說講述了宋媽為了生計,忍痛離開幼小的孩子們,來到城里給的家里當奶媽,女兒就給人家喂奶。宋媽常年離開家鄉,她的兒子“小栓子”和女兒“丫頭子”就讓丈夫照管,丈夫每年騎著毛驢進城給宋媽帶來鄉下土特產品,給宋媽帶來生活的動力和希望。宋媽把自己辛勤的勞動所得交給丈夫,希望家鄉的生活能有所改善。可是,令宋媽萬萬沒想到的是,她的丈夫絲毫沒有把她辛辛苦苦賺來的錢當一回事兒,常常丟下孩子到后坡草棚里耍錢(賭錢),結果,“小栓子”在河邊玩水時掉進河里淹死了;為了有錢去賭博,“丫頭子”也被他賣了。宋媽后悔莫及,只能跟著丈夫回家鄉,或許再生一個孩子;或許,她再也不會進城了?
我認為,《驢打滾兒》是《城南舊事》中最有力量的一篇小說。雖然沒有用許多花哨的文字,但是從那字里行間都流露出對舊社會婦女的同情之意,樸素的文字,卻觸動了讀者心靈深處最軟弱的那根弦。宋媽的悲劇,使我思考了許多,讓我看到了舊社會婦女們的無奈以及她們卑微的地位和悲慘的命運。宋媽的丈夫丟下孩子,只管自己賭錢,孩子在他的眼里根本算不了什么,他為了錢,為了滿足自己的意愿,甚至A把孩子賣了……而宋媽呢,只能在背后低聲哭泣……
聯想到當今社會,比起那個時代,我想,我們女孩子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
城南舊事讀后感11
我讀了《城南舊事》,并深深地喜歡上了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海音,書中講了林海音童年時代的生活。
故事主要講了,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經常癡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后大學生被警察抓走,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后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后,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結果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后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里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里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后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它透過主角英子童稚的雙眼,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天真,卻道盡人世復雜的情感。
那一縷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英子童稚的記憶里,永不消退,也深深地打動著我。整部小說充滿了樸素、溫馨的思想感情。看《城南舊事》,使我的心頭漾起一絲絲溫暖,因為現在已經很少看見這樣精致的東西,她不刻意表達什么,只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說它自己。那樣地不疾不徐,溫厚淳和,那樣地純凈淡泊,彌久恒馨,那樣地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心。
城南舊事讀后感12
童年是一條船,滿載五彩斑斕的夢;童年是一條路,一路灑下歡聲笑語,讓人流連;童年是一本書,記載著美好愉快的時光。今天,就讓我們隨著作家林海音的腳步,來到《城南舊事》里尋找童年。
《城南舊事》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惠安館》。“惠安館”里有不時響起小販叫賣聲的胡同、種著夾竹桃的四合院、屋里冒著熱氣的暖爐、厚厚的能直立起來的小棉褲、西廂房的小油雞、佛照樓的八珍梅......而故事中的慧貞是老北京城南一個胡同里有名的“瘋子”。其實,她并不是真瘋,而是因為太過于思念自己的孩子小茬子,而當英子發現自己的好朋友妞妞就是慧貞的孩子小桂子時,不禁大吃一驚。讀到這里,我也是好驚奇,原來英子一直以來的好朋友妞妞就是慧貞的女兒!同時,我也為他們感到由衷的高興,一家人終于團聚了。可是還意猶未盡,好像繼續看看他們的幸福生活。
在《惠安館》里最好笑的就是英子一家人念“惠安館”了,媽媽念“灰安館”,宋媽念“飛安館”,宋媽念“惠難館”,由于地區不同,她們每個人念出來都不一樣,真的是太有趣了。還有一次,媽媽把“買一斤豬肉不要太肥”,念成了“買一斤租漏,不要太回”。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誰叫英子一家都不是北京人,也說不好北京話呢?
后來過了幾年,爸爸得了重病,他的夾竹桃,石榴的葉子都落了。英子十三歲,不再處于童年階段,她已經長大了。這就是《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是啊,童年就好比一朵擁有十三片花瓣的花,每增長一歲,就掉了一片花瓣,掉完了花瓣,童年也就結束了。
我讀了《城南舊事》這本書,深深的被老北京城南所發生的事情感動,仿佛我就是英子,我格外珍惜我的童年,除了努力學習之余,童年也正是快樂放肆的.玩耍的大好時機,只因為我們都有一顆毫無雜念純真的心。
還有,小英子是善良的。她并沒有因為秀貞的“瘋”,而害怕她,反而和她成為了好朋友。并用她自己的方式讓秀貞和妞相認,還偷了媽媽的金鐲子給她做盤纏,體現了她善良、富有同情心的本質。這些優點我們都要向她學習。
讀完這本書,我們仿佛能聽見林海音輕輕的嘆息,以及對童年的眷戀,對時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嘆。想要去抓住童年的時光,卻只剩下回憶。那美好的時光悄悄地“溜”走,越走越遠……
城南舊事讀后感13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故事結束了,小英子也告別了她的童年生活,合上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而我正處于幸福的童年中,我尤其喜歡課外閱讀,每當我翻開一本新書,就猶如置身在一個新世界似的,感覺真美妙!讀這本《城南舊事》也不例外,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情節都深深地吸引著我、打動著我。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寫的一本自傳小說。故事以她七歲到十三歲生活為背景,圍繞老北京胡同里的景、物、人、事來描寫。主人公英子跟隨爸爸媽媽從臺灣漂洋過海來到了古老的北京城,那一年她剛好七歲,住在北京城南的一個老胡同里,故事就這樣開始了,老北京的一切東西都讓英子為之著迷,有半瘋不傻的秀貞、遍體鱗傷的好伙伴妞兒、躲在草從里的厚嘴唇小偷、“嘮叨婆”宋媽、愛打扮愛笑的蘭姨娘、最疼愛英子的父親,書中的一個個人物都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眼前,他們都曾是英子童年記憶里深刻的人物,都和英子有著深厚的感情,都陪英子玩耍過,談笑過,但他們最終都在英子童年匆匆地腳步聲中離去了、消失了。
故事對我印象極深的`要屬惠安館里的瘋子秀貞了,大字不識的她為了她的丈夫和失散多年的女兒小桂子而變得瘋瘋顛顛、骨瘦?殉,巷子里的街坊鄰居都對她避而遠之,而只有英子很同情秀貞,后來居然和秀貞成了好朋友,剛開始,我還為英子捏了把汗,怕瘋子秀貞會傷到她,讀著讀著,我發現我的擔心太多余了,我被秀貞偉大的母愛所震撼了,其實她并沒有瘋,只是太想念她的孩子而導致的神經錯亂她會把所有孩子都當成她的小桂子,甚至墻壁上的胖娃娃貼畫,小英子也不例外,大人們都不理解她,沒人聽她嘮嘮叨叨的訴說,只有小英子是她忠實的傾訴對象。
后來,看到英子的好伙伴妞兒居然就是秀貞失散六年的小桂子時,不禁淚如雨下、激動萬分、悲喜交加,喜的是他們母女終于盼來了重逢的這一天,妞兒以后也不用再挨繼父的皮鞭之苦了,她們一家終于可以團聚了;悲的是妞兒竟在自己親生母親的眼皮底下活活受了六年的皮鞭之苦,假若英子沒有發現妞兒身上的胎記,難道她們母女倆今生也不會重逢了嗎?老天爺太會捉弄人了!
城南舊事讀后感14
翻開一頁頁的油墨馨香,思考一個個的人生哲理,相比之下,我的童年顯得更無憂無慮,更活潑動人.這本神奇而美妙的書,讓我感悟出真實的世界,為我呈出絕美的風景。翻過此書的最后一頁,房間里飄著一股淡淡的、幽幽的古城墻的味兒,老北京的畫面,久久無法在我的腦海中散去……
半個多世紀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隨著爸爸媽媽從臺灣飄洋過海來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胡同里。京華古都讓英子感到新奇,為之著迷。會館門前的瘋女子、遍體鞭痕的小伙伴妞兒、出沒在荒草叢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宋媽、愛花的慈父……他們都曾和英子玩過、談笑過、一同生活過,他們的音容笑貌猶在,卻又都一一悄然離去。為何人世這般凄苦?不諳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卻又不得其解。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日子,深深地印在她的.記憶里,永不消退,也深深地打動著我。
也許,童年,是記憶的開始,也是一個夢的符號,它代表經歷滄桑后的人對純真年代的懷念。讀著《城南舊事》,我漸漸地走近了書里,看著英子在城南度過的幸福童年,它們就像是一股細流靜靜地,慢慢地滲入我的腦海中,大家與英子深厚的感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筑成的。
當讀到英子和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玩時,我真擔心秀貞會不會做出傷害英子的事;當看到英子知道自己的好伙伴妞兒就是秀貞的女兒時,英子不僅幫助他們母女重縫,還將自己的生日禮物——鉆石表和媽媽的金手鐲送給他們當作盤纏去尋找思康叔。此刻,我不禁為英子感到驕傲,一個六歲的孩子竟懂得友誼,懂得愛,這大概是一種來自生活的力量鼓舞著她在成長吧!讀著讀著,我時而心驚肉跳,時而輕松自在。我覺得很奇怪:難道英子不害怕秀貞嗎?看到最后,我才明白,她的童年之所以精彩,是因為她有一顆純真的心靈,正是因為她有這樣的一顆心,她的童年才那么快樂。那是真正的,無憂無慮的,不折不扣的快樂。
雖然城南舊事看后叫人心酸,可是它的每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洋溢著溫馨的親情和友愛。雖然每個故事的結尾,里面的主角都是離作者而去,可是作者透過正面的描寫和反面的烘托,把人物的樣子寫的淋漓盡致,性格表漏無疑,即使閉上眼睛,他們的影子還盈盈浮現在眼前,作者的寫作世界,帶著人間溫暖的風吹遍了每個角落,吹醒了讀者和平的心靈,這是一本散發著芬芳的書,更是一本開卷有益的書,它能使人從中悟出許多道理。
城南舊事讀后感15
“我就分不清天空和大海。金紅的太陽,是從藍色大海上升起來的呢?還是從藍色天空升起來的呢?”
小小的英子閉上眼睛默默地想。她把自己想象成躺在一艘擁有白色帆布的小船里,亦或者是睡在柔軟云層上的小小人兒。
記得,她曾對“小偷”說過,自己沒見過海,所以不知道海長什么樣子,也分不清海和天到底有什么區別。但那個“小偷”卻說,她總有一天會分清的。那個“小偷”語調中的悲傷、蒼涼與無奈讓她恍惚了。她不明白。在她看來,那個“小偷”是一個好人,因為他是一個好哥哥,他做的一切只不過是為了供弟弟讀書。但是,在英子周圍的所有人都說那個小偷是壞蛋,是壞人。這讓英子十分的困惑和無力。
“我將來要寫一本書,我要把海跟天分清楚,我要把好人跟壞人分清楚,我要把瘋子和賊子分清楚,但是我現在卻是什么也分不清。”
這曾一度成為英子的愿望,在小英子的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她的世界是干凈的.。她從來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
她和被人們認為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友誼;她和“小偷”寫下承諾,甚至認真地聽著“小偷”的故事。
也許,在英子的眼中并沒有絕對的對或錯,孰是孰非。她的可愛就在于憑著自己的意愿去做事,不為是非所困擾。
天空和大海,好人和壞人。天空和海洋本來是一體的,他們都是藍色的;好人和壞人本質上是相同的,他們都為了一己執念而努力。其實,壞人不壞,主要在于我們是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還是用本真的眼光去看待。
“小偷”之所以對英子說。總有一天她會分清海與天的區別,應該就是篤定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誰都無法保持自己的本真吧。就算是單純的小英子,也許也會在成長中迷失自己,隨波逐流,用大部分人的眼光去看問題,看世界吧。
這也是時代的結癥所在,天空和大海,原本同樣美麗的東西,人們卻要因為自己的意愿而要將他們一較高低,并用自己的要求來衡量它們的本質。從而尋找一個平衡點,來滿足自己的某些需求。
而這篇文章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糾結纏綿。雖然天真,卻道盡人世復雜的情感。
小孩子之所以可以無憂無慮,就是因為他們單純并且善良。或許,我們每一個人反而要向小孩子學習,學習他們用一顆善良的心去看待世上的一切人和事物,畢竟,是非善惡不是絕對的,用一顆悲憫、同情的心去看待,世界也許就會是另一番景象,而自己也會變得善良而真誠。
【城南舊事讀后感】相關文章:
城南舊事10-08
城南舊事的作文09-15
城南舊事作文06-02
城南舊事好句摘錄09-25
城南舊事經典語句摘抄09-25
我喜歡《城南舊事》10-06
城南舊事閱讀心得02-04
城南舊事的感受作文09-15
城南舊事散文欣賞09-10
(推薦)城南舊事作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