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蕭紅大傳》有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蕭紅大傳》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請問大家還記得小學的時候的一篇課文叫做《祖父的園子》嗎?我第一次見到蕭紅就是在《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里,那個有著漂亮蝴蝶,黃瓜架子的小園子里充滿了親情與生機。再次見到蕭紅是在《蕭紅大傳》這本書,我才明白那個文學上活波可愛的蕭紅在生活上是那般的悲苦曲折。蕭紅,出生于哈爾濱呼蘭區,她生于歷史的節骨眼上,成長于中華民族的多事之秋。在6歲時,生母去世,繼母過門,成為了她求學之路的"第一道關卡。
在1926的夏天,蕭紅16歲,她經過五四運動的影響,不妥協于舊式女子受人擺布的命運,想升學繼續讀書,沒想到父親繼母對她惡語相向,怒目相對,后來被迫與汪恩甲定婚,最終雙方妥協,蕭紅才得以走出呼蘭。她曾多次向家里提出退婚和到北平讀書的要求,遭到了父親繼母的的堅決反對。她偷偷到了北平,開始偷偷念書,可寒冬臘月,被家人發現后,家人表示再不回來就讓她凍死路邊。無奈之下她回到了呼蘭。家中父親不時打罵蕭紅,族人對蕭紅充滿了鄙視,甚至不給蕭紅飯吃。最后在姑母的幫助下再次逃脫,可身無分文,鞋底都結冰了,身邊一個人也沒有,還差點被一個老妓拐賣走,一直流亡在外,可接下來該何去何從呢?
她仿佛是那漂泊在外的小船,從未找到一個可靠的港口可依靠,只有文字成為了她的指明燈,在那些昏暗無光的雨夜中成了她唯一的支持,可她從未向暴風雨屈服過,蕭軍的離開,兩度生產的失敗,魯迅的逝世給了她沉重的打擊。這時的她才情大發,將快樂寄托于筆尖,將悲哀拋之于外。文字上的蕭紅永遠是那么活潑。
樂觀,堅強不屈成為了蕭紅的代名詞,不論是面對頑固無理的封建家庭,還是蕭軍的離開,她是如此的堅強啊!她一次次地沖破枷鎖,從不向命運低頭!
親愛的同學們,當生活上,學業上,社會上給你設一道道關卡時,你會怎么做?你是先感到不安,然后低頭嗎?我不是,絕對不是,命運它又算什么,困難它又算什么?因為蕭紅的經歷告訴著我,要勇于追求,要百折不撓,樂觀面對!
文字上的蕭紅活潑可愛,文字下的蕭紅樂觀堅強,敢于追夢,這位一生流亡,百折不撓的偉大的女作家是多么讓人敬佩!如果你有興趣不妨去閱讀這本書,去看看蕭紅百折不撓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