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讀后感

時間:2024-02-18 08:34:55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讀后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讀后感

  拿到于永正老師寫的《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這本書,淡黃色的書上,于永正老師和藹可親的形象映入眼簾,讓人覺得很溫馨。我想,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應該是這樣的音容笑貌吧。怎樣讓學生喜歡呢,于老師教授了很多秘訣,我在書中歸納了幾條。

  做“甘草”。我很喜歡甘草這個比喻。甘草:性溫、味苦。一個對學生溫和、親和的老師,學生不喜歡都難吧。在教學過程中,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性溫”會讓你在要發脾氣的時候懂得如何控制,學會“冷處理”,這樣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就會有教育性、客觀性、有效性、學生可接受性。心態平和了,處理的方式就會為之改變,由暴風驟雨變為和風細雨,知道作為老師,一定要與學生為善,孩子的錯誤要原諒,對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大有益處。甘草:包容。包容就是寬容、大度、有氣量、不計較。不論人非,但言人是;容人之過,諒人之短;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對待同事:團結、欣賞;對待學生:理解、推己及人,不要忘記自己曾經也是孩子。人都是易怒的動物,學會控制自己。以欣賞的眼光看別人,看到的都是優點,會覺得到處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別人,會感到周圍甚至世界一片混沌。甘草:調和。作為老師,一味的“性溫”是不行的,尊重學生的同時還必須嚴格要求學生。嚴慈相濟,都要有“度”,切不可只執行一端。比如學生挨了我一頓嚴厲的批評,一定會感到沮喪,甚至怨恨于我,以至于產生抵觸甚至厭學情緒。我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找一個恰當的理由在班里鄭重的表揚他,使他心理找到平衡。作為老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有人數學成績不好,沒有關系;有人音樂不好,沒有關系。只要有你喜歡的學科或專長,就會成為有用之人。怕的是沒有自己的興趣和專長。將來走向社會,能找到適合自己位置,或者說能適應社會某一方的需求,有個“安身立命”的所在,這就可以了。教育的意義就在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鼓勵他,戒驕戒躁,防止懈怠,一直沿著正路走下去。教育的魅力也恰恰就在于發現每個學生的“弱點”,引導。鼓勵他有“不及”到“及”。

  讓每個學生都感到我喜歡他。每個學生不管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無論男生女生,都很在意老師對他的態度,在內心深處,都渴望老師喜歡他。但要老師喜歡每位學生,確實很難。可若像美國教育家托德威特克說的,“做出喜歡他的樣子”,則比較容易。如果你的行為并不說明你喜歡他們,那你無論多喜歡他們有沒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為表現出你喜歡他們,那么,無論你是否真的喜歡也無關緊要了。我想,做出這樣的“樣子”和想“行為”大概是:講課時,眼觀四路,用親切的目光看著每一位學生;在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用語言鼓勵他,用期待的眼神專注地看著他,實在回答不出來時,原諒他,或請他背誦他喜歡的詩,朗讀課文中的一段話;回答出精彩的問題時,豎起大拇指,贊揚他;學生情緒低落時,用語言關心他;課外活動時,加入他們;遇到內向不敢與我打招呼的學生,主動微笑地與他說話;看到學生寫字姿勢不對時,用手做出提示性動作;學生終于能寫出一篇好作文時,在班上為其鼓掌;默寫終于沒有錯別字了,大力表揚他。多數心理學家認為,教師期望的自我實現預言效應確實是存在的。在日常教育中,經常可以發現,如果教師喜歡某些學生,對他們抱有較高期望,一段時間后,教師會將自己暗含期待的感情微妙地傳遞給學生,使這些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誘發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激情,這些學生會像老師所期望的那樣進步。相反,如果學生感受不到教師的喜歡,甚至教師厭惡學生,對學生期望較低,一段時間后,學生會感受到教師的“偏心”,也常常像老師所期望的那樣變差。教育就是做一些像土磚一樣平平凡凡的小事,這些小事終能贏得學生的尊重與喜愛。

  行無言之教。老子說:“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嚴之教”。教師教學生不能光靠語言,還得以身作則,真正的教育作用在語言實際生活的一致上。教育的另一個名字叫做“影響”,為什么“身教”力量和影響比“言教”大?因為在達到理智年齡之前,孩子們不能接受觀念,只能接受形象。影響,小學階段尤為顯著。教師的言行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榜樣。夸美紐斯曾說過,教師的職務是以自己為榜樣教育學生。學生具有可塑性和向師性的特點,教師的言談舉止、行為方式、為人處世的態度等都會對學生產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是學生學習最直接的榜樣。因此,我們要做到,在學生面前,需要謹言慎行。儀表,是一個人的封面。老師的衣著應干凈大方,一切異樣,都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老師的“第二張臉”,便是——字。尤其是作為語文老師,能寫一手好字,第一節課便能贏得學生的好感。要在練字上下功夫。每課需要寫的字,老師先練;板書的詞語,也要先練,力求讓板書的字,成為學生的“字帖”。琢磨每個字的間接架構,看準每筆的起筆、落筆,把每個字練好。教師要練好朗讀,聲情并茂的朗讀會給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帶來很大的影響,更容易走進人物的內心。朗讀好了,課文理解了,學生就有了悟性,有了靈性。作文是學生的一大難題,如何上好作文課,寫“下水文”就是最好的作文備課。一“下水”,難易深淺、起承轉合就了然于胸了。每次作文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這些要求老師是如何做到的,“下水文”可以告訴學生。要有與學生認錯、道歉的胸襟和勇氣。人非圣人,孰能無過。在學生的心目中,老師的形象是威嚴神圣的,如果老師都敢于向學生認錯,那他們有什么做不到呢?老師要不斷地學習。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一桶水。教師如果沒有高昂的學習熱情,只一味的要求學生好好學習,這樣的要求是蒼白無力的。大德無形,大教無痕。正如葉老所言,希望“一言一行,都沒有消極影響,一飲一啄,都要有正當意義”。

  激勵。如果說教育的第一個名字叫“影響”,那么,它的第二個名字叫激勵。當然,激勵是有講究的。我在書中歸納了幾條。激勵要動情。輕描淡寫,面無表情的肯定與鼓勵,連自己都感動不了,學生肯定會不以為然,甚至是不領情。什么是真正的贊揚,什么是隨便說說,學生都能聽得出來。所以,在學生取得有了突出的表現時,一定要把他視為一件大事,不但在班上鄭重表揚,還要通知家長,把激勵的作用發揮到最大。激勵要及時。事情過去久了,再回過頭來表揚,就失去了意義了。根據斯金納的強化理論,人們的行為通過不斷地刺激強化,會使有機體產生行為的動機,形成強大的驅動力。因此,及時地表揚能使學生良好的行為越來越好。激勵要當眾。當眾表揚,既有對個人的激勵作用,又有對全班做表率、鼓動、引領的效果、學生們知道可以朝什么方向去出發,知道該如何做。激勵要有針對。所謂針對,就是說激勵要有的放矢。一是對學生的特長加以“放大”,使特長更長。二是針對學生的薄弱之處“放大”他的閃光點,使其日漸增長。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學生。要用放大鏡去看學生的優點,尤其是對后進生,他們往往更需要得到老師的肯定與鼓勵。孩子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是在不斷地激勵中產生的,是在不斷地獲得中鞏固的。激勵是偉大的教育法寶,蹲下來看學生,發現每位學生的可貴之處。

  讀完這本書,在欽佩于老師的智慧的同時,也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我亦深深被于老師“性溫”、“包容”、“調和”的品質打動。學生喜愛的老師不一定是最美麗的,但一定是和藹可親的。學生喜愛的老師都會有著獨特的魅力。最后我想引用于老師說的一句話“生命的長度我當不了家,生命的寬度由我說了算。既然命運讓我們做了教師,就讓我們做學生喜歡的老師,做最好的自己,因為生命只有一次。”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羞羞视频网站 | 中文国产特黄特色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一区 | 欧美高清一区三区在线专区 |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 亚洲综合一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