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黃愛華與智慧課堂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黃愛華與智慧課堂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很有幸,在學校的營養書架上發現了《黃愛華與智慧課堂》這本書,借到這本書真是如獲至寶。這是一本很值得數學教師一讀的書。這本書記錄了黃愛華的成長之路和他的教學主張,讀后有幾點感觸,記錄如下。
一、個人成長
他在書中說“寫東西是一種促進思考的最佳方式”,的確,很多時候,我也曾萌發一些不錯的想法,當時的想法是,我先做著,待到有時間時我再來整理,往往被一些瑣事打岔就擱淺了,最后不了了之。看來動手把這些想法記下來就是在思考如何實施,寫得過程就是最好的思考過程。這一行職業的特殊性也要求教師筆耕不斷,不然只能停留在工匠的水平,得不到提高。所以,我還是應該堅持去寫教學札記。也不要等到以后了,就從讀這本書開始吧。也許,這就是我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獲。
他在書中說“課堂教學中設計的精妙、指導的精確、用詞的精辟、教師語言的風趣幽默,語氣上的抑揚頓挫,靈活的教學機智等讓一節課如同一塊巨大的磁石,深深地把人吸引住。一個有吸引力的教師何嘗不是一個好的藝術家,一個充滿魅力的人呢?”。是啊!教師的個人魅力在課堂上至關重要,只要能深深地吸引學生,何愁學生的課堂學習活動的效率,甚至延續到課后,乃至對學生一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自問自己上課風趣幽默少之,嚴謹不足,這是不是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我想是的。
二、教學主張
黃愛華的教學主張很多,粗粗閱讀,以下幾處印象較深。
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奠定基礎。按照《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學生的發展包括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和情感態度四個方面。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這幾個方面的發展是交織在一起的。從某種程度上說,今天的學習,是為了學生獲得終生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數學教學應該以發展為核心,學生要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會做人。從黃愛華的課堂教學中,相信每一個人都不難發現這一點。
數學應是現實的,是生活化的,是兒童樂于做的。作為基礎數學教育,應使人人為今后升學、就業和自學打下扎實的應用數學的基本功,而不是把每個學生培養成未來的數學家。
創設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對每一個學生都傾注著真摯的愛,讓后進生“體面”地坐下去。課堂中做到知情交融、教學相長。
追求卓越的教學藝術。黃愛華的課堂教學藝術可以用“實、活、美、趣、新、效”六個字來評價。
由于時間關系,閱讀得比較粗淺,有人曾說“與其說黃愛華老師是一位名師,倒不如說黃愛華老師是一本書,一本只有認真思考、認真實踐后才能讀懂的書”。我想,這本書今后我不光要讀,更要在教學中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