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讀后感范文通用
讀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茶館讀后感范文通用,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覺得書是回憶的另一種表達方,它或許有些虛構,卻是基于生活的。所表達的必然也是人們的內心世界,所以才會隨著歷史顛簸影響著一代一代人,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共鳴。
看如今的世界,城市里車水馬龍,燈火闌珊。縱橫交錯的交通設施,構成了城市的血脈和骨架,生活也更豐富多彩。農村里人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舒適的日子在那片土地上就可以自給自足……可現在城市里的人用冷漠偽裝自己,農村里的人拼命想要逃離。對于這樣的生活我也并不覺得感激,反倒是認為日子平淡,比上白開水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總想著思甜,卻忘了憶苦,誰曾想過那從前的時光呢?
《茶館》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寫于上世紀五十年代。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館的興衰變遷為背景,向人們展示了從清末到抗戰勝利后的五十年間,社會的風貌和不同階級人物的不同命運。在一個明媚的午后捧著這本書,思緒也隨窗外翩躚的楊柳飄回那個年代。
滿清末年,茶館里依然是一派和諧的景象,茶館掌柜王利發左右逢源,一切似乎都如此美好。然而在這背后卻充斥著令人窒息的衰亡。富裕的人在茶館里喝茶,聊天,只是莫談國事,貧窮的人卻在茶館里賣孩子。農村破產,人們生活更加貧困,今天想著明天,明天卻又想著后天。他們只能將自己的孩子賣了以獲得微薄的費用養活家里更多的人。我想起《捕蛇者說》中的那個捕蛇人,冒著生命危險討生活,原來古今貧困竟也是相同的。想起老舍筆下另一個人物祥子,在烈日暴雨下拉車,即便尊嚴被踐踏也不反抗,終究是被那吃人的社會吞沒了。那樣的社會給人的失望大于希望,結局似乎注定了悲慘。
到了民國初年,連年不斷的內戰使百姓生活更加痛苦悲傷愈演愈烈。生活就像重砣壓在人們生上,那時連呼吸的空氣都是渾濁且陰暗的。京城里的好多茶館店鋪都關門了,唯有王利發掌柜改良經營。然而社會x亂是全方位的,迂腐的大兵前來敲詐,逃難的人堵在茶館門口……莫談國事的標語在墻上顯得愈加刺眼。人們不敢亂說話,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安上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人們就像活在槍彈雨林里,稍不留神就會被擊中。困難的環境也激發了人們的本心。善于偽裝的人一下就露出了丑陋的面孔,站到了正義的對立面上。說來也是可悲,這正體現了那個時代的迂腐黑暗,畢竟太平盛世誰會愿意去干那樣的事呢?
又過了三十年,已是風燭殘年的的王掌柜仍在苦撐著茶館,可那股黑暗勢力仍沒放過他。流氓特務靠著阿諛奉承的嘴臉獲得了權勢,想要霸占王掌柜的茶館。虛弱的老人終究被現實擊垮了,自己安然了這一生。
莎士比亞說過:“黑暗無論怎樣漫長,白晝總會來到。”現在是靈驗了,可誰又知道這漫漫探索路上祖輩們付出的艱辛呢?不能忘也不可忘。
讀完了《茶館》,心情格外壓抑。放眼看向窗外,楊柳依依,歲月靜好。溫水般的生活也總有它的滋味所在,想來也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