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實用14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總結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可能你現(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 篇1
最早讀過《野火集》,到后來“人生三書”,讓我感覺驚訝的是,這個曾經(jīng)抨擊時弊,對臺灣甚至大陸發(fā)生深遠影響的一枝筆,竟然也可以如此溫婉,且深情款款。34歲第一次做母親,自稱從此開始上“人生課”,且至今未畢業(yè)——龍應臺“人生三書”《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目送》,是這堂“人生課”中的三本“作業(yè)”。
《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很薄,一口氣便看完了。文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沒有峰回路轉的曲折,但有無數(shù)次嘴角禁不住上揚。每一篇小文章里,孩子的天真無邪和媽媽對孩子的愛都描寫得淋漓盡致,讓看的人沉浸在她們的幸福當中,書中字里行間體現(xiàn)了龍應臺作為母親內心的柔情與細膩。世界上有一種永恒的愛,叫母愛。世界上有一個永遠愛你的人,叫母親。龍應臺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
龍應臺在淡水的街頭買花,五歲的男孩想用絲帶在花束上系一個蝴蝶結,小孩子的'手指在絲帶上滾來滾去,慢吞吞地,系不好。阿婆開罵。龍應臺說,讓伊慢慢來。一句“讓伊慢慢來”讓我感觸頗深。讀別人的書看別人的生活是歡快的,愉悅的!看她們不慌不忙的哭著笑著,但是要對自己說慢慢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們人生最大的錯誤總是把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寬容給了陌生人,把最嚴苛最殘忍的話語都留給了親人。我們總是忽略沿途的風景不顧一切的向所謂的終點奔跑,忘記了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是為了好好享受生活,慢慢品味世間的美好和苦難,我們總是急切的盼望著成長,總是以為希望和幸福在遠處然后迫不及待的追逐著。
慢慢來其實是一種奢侈的幸福,是一種內心的淡定從容,是一種對生命最本真的敬重!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漂亮的小孩專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 篇2
那天是10月6號——從長沙回來,休息一個晚上后,我開始去圖書館趕作業(yè)。用“趕”字很恰當,誰也不愿意在這樣美好的假期寫作業(yè)。
我趴在書桌上打了一會小盹,醒來,看見從落地窗透過的午后陽光,內心開始活躍了起來。我總是這樣,在寫作業(yè)之前要折騰一番才肯動筆。于是,我打開收集博文的那個文件夾,再次重溫了親,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大部分的女作家在文章里都會流露出一點女性獨有的筆調,但是看她的文章一開始會讓人覺得是個男作家寫的。而這本書則完完全全是從一個女性的感受,一個媽媽的視角寫的,所以充滿了溫馨的感覺。如天上的`云,一團團一塊塊的,有時白、有時黑,云的背后是藍色的天空,偶然飛機經(jīng)過時有長長的尾巴,把天空分開,如此細膩的描寫,眼前彷佛出現(xiàn)龍應臺女士如何跟兒子相處和教導的畫面。諸如送孩子上學時見到一景一物,嚴選孩子看的故事書,孩子犯錯時循循善誘??這些平常的事,描寫得細膩動人,像有一股暖流注入心中。“誰能告訴我做女人和做個人怎么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是使我覺得幸福。可是我也是個需要極大的內在空間的個人——女性主義者,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yǎng)的喜悅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么呢?” ——這段話震撼了我,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孩子,你慢慢來》所包藏的母愛,除了一個母親能用心感受到,還有任何一個愛媽媽的孩子都能挖掘。我好羨慕安德烈和飛飛。在這個沒有冬陽的日子讀這本暖暖的書,整個人都暖和了,被溫情包圍許久感動。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 篇3
“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著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送了開來。于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里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龍應臺看著那個五歲的孩子,愿意用自己一生的時間去等孩子扎好那個蝴蝶結。看到這里,我不禁仰天長嘆,看看現(xiàn)在那些奔忙于課外班的孩子們,周末比上學的日子還忙。唉,我發(fā)自內心地為他們嘆息,具體在這個方面,美國 和中國也是十分不一樣的',美國是給孩子些時間,讓他們探索一個問題,但中國是某段到某段時間做某事,孩子們還沒有探索透某個問題,就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無法探索透問題也就失去了探索的樂趣,而美國的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去尋找問題,也有自己的自由。()比如:上課時不給老師通報一聲就去上廁所,在中國你可以試試,看老師不批死你才怪。現(xiàn)在的社會,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總是以為自己給了孩子最好的教育,但事實上呢,孩子并不快樂!他們小小的年紀能接受這些額外的知識嗎?孩子就像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而我們正在把他們催熟,正在拼命地把它們往外拔,就像現(xiàn)在版的拔苗助長。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所以讓孩子慢慢走好他的一生吧!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 篇4
我覺得這本書挺適合我來讀的,我家孩子剛兩歲,我覺得他太調皮了,在學校,我覺得學生們又太笨了,連這么簡單的東西都不會。于是假期里,我決定不管再忙也要把這本書讀完,就當是教育孩子的參考。
龍應臺是個聰明的媽媽,她的孩子們是幸運的,她也是幸運的,在孩子的問題上選擇了這樣一個理智的做法,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孩子你慢慢來》,是的,慢一點,我們可以感受上天給我們安排的是多么豐盛的禮物。更真切地感受愛,我們才會生出更多溫柔的情懷,更多的愛。
所有的育兒書都告訴我們,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xiàn)了這樣那樣讓你無奈的事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在面對孩子時,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個折扣。我們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認為他樣樣都不應該落后,我們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進步,卻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義上的退步。
是的,我們在潛意識里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強大,希望他優(yōu)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煩。卻忘記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進步與成就都有發(fā)生的時間和規(guī)律。看過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深刻地感悟到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來,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溫柔的堅持。是的,我們不要做強人,就讓我們恢復溫柔的本性,讓生命恢復它本來的美麗面目。
《孩子,你慢慢來》所包藏的母愛,除了一個母親能用心感受到,還有任何一個愛媽媽的孩子都能挖掘。我覺得不管是從媽媽的角度還是一個教師,這本書都值得我們去閱讀。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 篇5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這本書,剛開始的時候我是對書的題目感到好奇,可是隨著閱讀的進行,我越來越被作者富有智慧的愛感動著。
安安是一個可愛率真,又有點調皮的小男孩,通過封面上的圖片,我們可以聞到他衣服上因為踢球而沾染的汗水和泥土的氣息。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個有時溫柔似水,有時有因孩子的調皮生氣抓狂的媽媽。
安安不是完美的`小孩,媽媽也不是完美的媽媽,可是他們彼此完全無條件接受對方,深愛對方,特別是媽媽。當安安把弟弟的衣服剪成破布,當安安與弗瑞第偷了東西,媽媽仍然保持理智,用智慧的愛引領著安安成長。
由此想到自己的工作,我們面對一百個孩子,就有一百種語言,一百種可能,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并不完美,也會犯錯,也會調皮,老師、媽媽們,我們需要的是一顆寬容的心,讓我們慢慢來,不必急著控制、糾正,容許孩子犯錯并從錯誤里學習,給他們嘗試的機會。
在別人面前自由、毫不害羞地把自己想法清楚地表達出來,是最可貴的權利。
作為母親,作為老師,我們真的應慢下自己的腳步,就像牽著蝸牛去散步一樣等著孩子長大,耐心地陪他學會走路,耐心地陪他扣好每一粒紐扣,耐心地為他重復一遍又一遍的故事……
養(yǎng)育孩子,就像花開,需要時間,需要我們靜下心,慢慢來,不要急。有時候,我們必須提醒自己,慢一點兒,慢慢來。就如文中這樣一個讓人看過一遍就難以忘掉的鏡頭: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你美好的人生剛剛開啟,讓我陪著你慢慢地、堅強地成長,即使我們的腳步像蝸牛一樣緩慢,世界很大很大,人生很長很長,慢慢來,你會聞到鳥語花香,看到清風明月,最終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 篇6
毛毛蟲只是變?yōu)楹那白唷2黄粒还郧桑蛟S還不討人喜歡。只是,表為了美麗動人的蝴蝶是擁有危險的。毛毛蟲期望破繭而出,人呢?當你只注意到它陽光下的光彩,嫉妒又羨慕之時,那么?你可曾看到她背陽處的那片陰影呢?你是否注意到了?是否體會到了?
成長,歷練造就的蛻變。華飛的成長依賴著母親一路的扶持。當然了,是父母在共同扶持,或許父愛不如母愛那么多而已。大孩子和小孩子之間存在的不僅僅是那年齡的差距,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差距。弟弟嘛,當然希望能黏著哥哥——安德烈斯。或許是覺得那樣會有安全感吧。不過,飛飛的表里可不如一呢!嘴上說著無所謂,但是心中還是很迫切地希望能和哥哥一起去玩兒,真的是小孩的世界大人不懂么?我也是個小孩子,小時候也會有這些心思。本性,天性?我不知道。
從小出生、長大在書香家庭的安安與飛飛課真是幸福啊!受到文學藝術的熏陶,久而久之,一定從書中學到了許多知識,明白了許多道理吧!我雖說不是在書香家庭中長大的,但是,我自幼酷愛書籍,家中的“良書益友”也是不少啊!不過,《蘇菲的世界——我無法懂得其中的深奧之處。我的愛與淚水被觸發(fā)——《夏洛的網(wǎng)》,是它,讓我在心中織成了一張愛的網(wǎng),讓我懂得了對生命的禮贊,懂得了友誼的真諦。
好的書,可以伴隨一個人一生堅定地走下去……
成長是什么?就是忘記以為一輩子都會銘記的東西,銘記以為會一輩子忘記的東西……
或許多年以后,回過頭去看一看,原來我是這個樣子長大的啊……
因為,我們是在愛中成長著……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 篇7
讀《孩子你慢慢來》我看到了“堅守”。在種種矛盾的沖擊下的生活,需要每一方的堅守和努力。對母親來說是矛盾的:“誰能告訴我做女性和做個人之間怎么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是我也是個需要極大的內在空間的個人……
女性主義者,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yǎng)的喜悅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么呢?”對兒子而言,主流文化和外來文化的沖擊力也是巨大的。在《孩子你慢慢來》的最后,華安寫道:“那是第一次,我發(fā)現(xiàn),德國是一個母親不熟悉的異國文化,在這個異國文化——我的本土文化里,我比她還行。”
無論是時代之差甚至是文化差異。不變的是母親對孩子的'濃濃的愛,是各自對理想對生活態(tài)度的堅守,是堅持對這個世界抱有追尋和感性。龍應臺在書里展現(xiàn)給孩子的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思考方式。母親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快樂的實質不是金錢和名聲,我們不是在進行一場比賽,看看到終點能獲得什么樣的獎品。而是在于將自己的絲毫努力或者掙扎本身納入世界中,在感受時間的溫柔美好時回報以熱忱認真。
我們在生活在工作的道路上,何嘗不是不斷成長,如同“媽媽”和“華安”一樣,摸索著前行。我們不必比較工作貴賤,或者人生意義高低。當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在這樣一條道路上,誠然還會有無數(shù)前赴后繼者。我們將面臨著拷問、質疑、動搖,我們也將收獲喜悅和快樂,或許更多的是日復一日的平淡。好在時間還長,我們大可以用輕松的態(tài)度打量這個世界,用最真實的態(tài)度感受這個世界的溫柔繾綣,并報以會心一笑。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 篇8
讀龍應臺的書,從最早讀過的《野火集》到后來的《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和《目送》,讓人感覺這個當初言辭激烈、橫眉冷對的文壇一支筆愈來愈溫婉,一個女人一旦有了孩子成為了母親,雖然她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不會改變的,但是她觀察世界和人生的角度卻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喜歡她往日的犀利風格,更喜歡她為人母的柔和溫暖,喜歡她政壇上女強人的利落,更喜歡她廚房里臥室中的瑣碎!
讀別人的書看別人的生活是歡快的,愉悅的,也有著旁觀者的冷靜!看她們不慌不忙的哭著笑著,但是要對自己的孩子和自己說慢慢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人生最大的錯誤總是把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寬容給了陌生人,把最嚴苛最殘忍的話語都留給了親人,往往這種刻薄還穿著一件“我都是為了你好”的外衣!好與不好,成功與否都沒有什么嚴格的標準,這把尺子是依我們心靈的晴雨表而變化的.,我們總是忽略沿途的風景不顧一切的向所謂的終點奔跑,忘記了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是為了好好享受生活,慢慢品味世間的美好和苦難,我們總是急切的盼望著盼望著,從孕育生命的那一刻開始,就會期待著順利出生就好了,從襁褓里的嬰孩又開始盼望著長大一些就好了,從牙牙學語的時候盼望著他(她)能快點考入理想的小學、中學、大學,總是以為希望和幸福在遠處在以后迫不及待的追逐著,一不小心看著鏡中的朝絲已成暮雪才悔不當初!慢慢來已然成為了一種奢求!
讀了這本書忽然發(fā)現(xiàn),慢慢來其實是一種奢侈的幸福,是一種內心的淡定從容,是一種對生命最本真的敬重!孩子,你慢慢來,媽媽盡力耐心的等著你長大,爸媽你慢慢的來,請讓我像你以前陪我長大那樣陪你變老!太陽,你慢慢的落山,讓美麗夕陽的余暉多留一會兒,月亮星辰你慢慢的離開,讓這靜謐溫柔的夜更久一些!
沙上有印,風中有音,光中有影。該在的都在,你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 篇9
孩子你慢慢來,長長的路慢慢的走。
讀完這本書,我看到了一位母親在用自己美麗的一生去了解孩子,去感受孩子的世界。這位母親就是龍應臺,就像華安說的,母親以一種安靜的,潛移默化的方式,把他教育成了一個“像一株小樹一樣正直”的人。這位母親是偉大的,聰明的。她的.孩子們是幸運的,她也是幸運的。
但是我知道世界上所有的母親都是幸福的,所有的孩子都是幸運的,孩子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媽媽做女人的禮物。我不羨慕華安和華飛,因為我相信我的媽媽也是世上最愛我的人,母親曾經(jīng)一定說過同樣的話:“孩子你慢慢來。”
當讀到這本書時,我仿佛看到一位母親就在我面前用她那溫柔的聲音,給她的孩子介紹這個世界,她們手牽著手,在秋天的黃昏之下,踩著鋪滿美麗金黃的葉子的小路,欣賞著小河輕輕流水之聲,感受著斜陽淺照的溫暖。我仿佛看到一位母親就在我面前,用她那童話般的聲音,給她的孩子講故事,她們摟在一起,一起走進童話世界,一起用天真可愛的心去看這個世界。我仿佛看到一位母親就在我面前,用她那細膩的心教她的孩子做人,她們愉快的聊著這個奇妙的世界,一起探索發(fā)現(xiàn)這個美好的世界。
孩子,你慢慢來。世界上所有的孩子們不管什么時候,都不要忽略了自己的母親,是母親給了我們生命,她們不求回報,唯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可以平安健康,幸福快樂的長大。如果人生路上你累了,不要急,慢慢來,想想你的母親,不要跑遠了,讓母親可以時時刻刻刻看見你,不然她們會擔心是不是失去你了。所以,孩子們停下來等一等母親吧,就像小時候母親等你一樣,給母親一些依靠吧,就像小時候母親給你依靠一樣。
所以,天底下所有的孩子們,你們慢慢來,長長的路,可以慢慢走。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 篇10
有些書需要反復去讀,處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感觸吧。人們都不喜歡聽別人說大道理,但是卻習慣在一些事情上去感悟一些人生哲理,所以,我愛極了諸如此類的文章。
青蛙有青蛙的世界,蝌蚪有蝌蚪的世界。作為青蛙的我已忘記自己是怎樣長大,也不能切身的理解蝌蚪的想法。是不是應該蹲下來,做一回導游,給孩子們介紹這個世界的同時也用孩子的視角去看一看這個世界呢?
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我們要和孩子一起親手種下,慢慢的等待他們的發(fā)芽、成長。即使最后這粒種子沒有發(fā)芽,對于孩子來說一起播種等待發(fā)芽的過程也是一次成長的教育。龍應臺表達作媽媽那種因小生命而細膩溫軟的感覺,讓我也開始想象有了孩子以后的生活。她說,在她眼里喜歡小孩子的是好人,不喜歡孩子的是壞人。作者柔軟的筆觸,正是陪伴孩子時溫軟內心的照應。腦海中一直浮現(xiàn)著這樣一幅畫面:陽光正好,微風不燥,慢鏡頭中寶寶和狗狗一起連滾帶爬地爭相去追空中的飛盤,我在不遠處就這么靜靜地看著,滿臉都是幸福。
作為一名教師,班里的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家庭教育,發(fā)展水平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我們不能期待每個孩子考第一名。因此我們在教育時應提出不同的要求:發(fā)展水平高的學生,你有能力快點就快點,而對于水平稍低的學生,你慢點老師也等你啊!
慢慢來其實是一種奢侈的幸福,是一種內心的淡定從容,是一種對生命最本真的敬重!孩子,你慢慢來,媽媽盡力耐心的等著你長大,爸媽你慢慢的來,請讓我像你以前陪我長大那樣陪你變老!太陽,你慢慢的落山,讓美麗夕陽的余暉多留一會兒,月亮星辰你慢慢的離開,讓這靜謐溫柔的夜更久一些!
沙上有印,風中有音,光中有影。該在的都在,你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 篇11
本來,我并不知道這本書的作者—龍應臺是個什么樣的人,而當媽媽推薦我看了這本孩子你慢慢來以后,我漸漸有些了解她并喜歡她了,同時我又特別羨慕華安、華飛有這么一位既是母親、又是朋友的媽媽。
在孩子你慢慢來中龍應臺充當了一份偉大的職業(yè)—母親。這本書的開篇有點讓我驚嚇:在龍媽媽讀書的那個年代,孩子們在學校里沒有尊嚴可言,有的因為頑皮只得頭頂一盆水被教師罰站;有的因為考試成績差必須帶著“我是懶惰蟲”的牌子在操場跑一周;甚至更有的學生因家境貧困交不起補習費而受到老師的反復刁難與體罰……他們在這種冷酷的教育環(huán)境中艱難地生活著 。于是,深受其害的龍應臺,在做了母親后,十分愛自己的孩子,以一種耐心、平等、潛移默化的方式,竭盡全力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溫馨自由的成長空間,把自己的兒子華安、華飛教育成了一個“像一株小樹一樣正直”的人。
我多么羨慕龍應臺的孩子華安和華飛啊!他們的母親總是以平等的姿態(tài)與他們相處,而且相處得十分融洽。無論孩子有多少個無知的要求,比如說要媽媽很溫和、要媽媽不打人不罵人、要媽媽不逼自己做不想做的事……。龍應臺媽媽全做到了。她希望她的孩子順其自然慢慢來,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聯(lián)想到我們的一些家長,就像拔苗助長的農夫,總是一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樣子,一會兒給孩子報這個輔導班,一會兒又報另一個興趣班,完全不尊重自己孩子的意見。每天唯一的要求就是做作業(yè)、做作業(yè),還是做作業(yè),恨不得孩子一天中就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
但愿我們的媽媽們能和這本書的作者龍應臺一樣,都能平等對待自己的孩子,多點耐心,給點時間,讓我們慢慢來,那該有多好!這樣我們也會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幸福的空間了。
龍應臺對她的孩子們的愛一定是真正的母愛!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 篇12
作為《這個動蕩的世界》的著者,“華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支筆”龍應臺的文章應有萬丈豪情。然而《孩子你慢慢來》卻令人驚嘆,她的文字原來也浸著萬丈深情。
我在這本“人生三書之一”中讀到的龍應臺,不再是席卷華人文壇的“龍卷風”,而是一個時刻思索著的母親,她與生命的本質與起點素面相對;而她也撰寫了最不思索的熱愛,這并非她從母親這堂人生課中習得的,也不屬于“人生三書”這三本“作業(yè)”要求的范疇。這是一位母親的自然流露,是為母之人的人生底色,對珍貴的生命的實景寫生。這份熱愛不僅是對親朋關系、母親身份的贊頌,也是對一位母親選擇自由的權利的歌唱。
只要讀完全書之后就不難發(fā)現(xiàn),龍應臺在書中毫不掩飾“母親”這個角色帶給她的思考與動容。如《歐嬤》一篇里,她說自己可能會與平常的母親不同,將她們的內心倒過來說,變成“這個男人的過去屬于做母親的我;現(xiàn)在的他卻完全地屬于做妻子的你。去吧!”這讓我想起華安在《跋》中與母親真心探討的“有時候,快快地‘放手’或許也是必要的。”“孩子你慢慢來”與“放手”,看似矛盾,其實正是這種微妙的矛盾與融合,才能譜寫出這雖略有雜音,輔以疼痛,但終將美妙的青春與成長之歌,教育與生命之曲。再如《啊!洋娃娃》里,當她突然明白了華安上飛機聽到喧嘩的人群都說中國話后的.迷惑和震驚時,心中那份甜蜜與快樂便需細細品讀。“在安安的世界里,天下只有一個人是說中國話的,那就是他甜蜜的媽媽。”初來乍到的混血小孩,第一次遠離他生長的德國,隨母親遠渡重洋降落至臺灣,小小的人為聽懂人群說的話而喜悅,就像國王聽懂了鶴的私語;而龍應臺則為帶領這小小的人踏上了“開辟世界”的第一步,而感到欣喜。更無論說龍應臺在寫給鐘敏的信中所寫下的“這個世界,凡是有愛的事情都好辦一點,怕的是恨,不是愛。”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 篇13
最近,我在看一本書名叫《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看了這本書,也讓我想到了許多小時候的事情,書中每個故事都讓我印象深刻。
這本書寫的是一位臺灣的媽媽通過自己教導小孩的過程,告訴每一位家長,孩子是需要家長正確的引導和教育的,通過引導和教育,讓孩子在正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不入歧途。
其中這句話讓我記憶猶新---
我,坐在夕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這段話讓我很感動,因為只是扎一個蝴蝶結,媽媽卻可以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孩子扎好,讓我想起了我小的時候---
那一次,我正寫著作業(yè),媽媽走過來看著我,我寫的更認真了,怕寫的不好媽媽會說我,我正想著,媽媽叫了下我“馬聞悅,你這是怎么寫的作業(yè)啊,你的握筆姿勢不對啊!”媽媽看著我,給我做了個示范接著說:“看到了吧,正確姿勢是這樣的,像你那樣握筆是寫不好字的。”
媽媽手把手教我握筆姿勢,生怕我以后的字寫的不好看。那天,我學了一下午,也耽誤了媽媽一下午時間什么也沒有干,但還是沒有學會,媽媽沒有說我,也沒有怨我,只是讓我慢慢地學慢慢地改,后來很久之后我才改了握筆姿勢。
這本書中的內容,我們很多人都會經(jīng)歷過,這里面的許多事情我們都覺得很熟悉,內容也有很多感人的地方,我很喜歡這本書,相信看過這本書的同學也一定和我一樣,會很快地喜歡上它。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 篇14
當今社會,“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就話似乎早已成為教育觀念,它讓孩子們豐富多彩的童年被一個個“不可以”終止,許許多多的條條框框把孩子們關在籠子里,而臺灣作家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似乎讓人匪夷所思,他以豐富細膩的筆法記錄了《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華安和華飛的成長經(jīng)歷,過程耐人尋味。我最喜歡其中的《葛格和底迪》。
故事在媽媽的叫喊聲中拉開序幕:吃晚飯的時間到了,媽媽發(fā)現(xiàn)安安滿臉淚水,原因竟然是媽媽愛弟弟多。
不一會,安安就出現(xiàn)在樓梯上,兩手插在褲袋里,斬釘截鐵地對媽媽說:“你比較愛弟弟,他什么都可以,而我什么都不可以!”
媽媽把安安拉到自己面前,讓他坐在膝蓋上,溫柔安撫這頭怒發(fā)沖冠的暴躁小牛,待安安漸漸安靜下來,媽媽開始發(fā)問:“每個星期五下午,媽媽帶誰去看戲?”
“帶我”;
“好,每天晚上的'《西游記》、《綠樹懶人》……是講給誰聽的?”
“給我”;
那冬天爸爸帶誰去阿爾卑斯山滑雪的?”
“帶我”。
待兒子有所領悟,媽媽把兒子的臉轉過來,四目相對,“安安,有些事是六歲的人可以做的,有些是兩歲的人可以做的,對不對?你是不是也要穿紙尿褲呢?”
“不要……!”安安覺得很可笑。
媽媽的做法實在令人驚訝,她在安安不理解父母時,沒有一味給他灌輸?shù)览恚窃跍剀暗哪缸訉υ捴薪虒О舶玻踔猎诎舶灿眉舻栋丫砻w飛的衣服剪的像叫花一樣破難不堪時也沒有將他關進小黑屋去反思,也有沒有在安安不遠涮牙時動用武力。一次次充滿愛的教育終于認安安和飛飛又玩在一起。
孩子,你慢慢來,你慢慢來……
也許,慢慢來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