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讀后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轉眼間,開學已經一個月了。在這個學期的初始,對于剛剛擔任班主任和語文老師的我來學,新的職責新的主腳多少是有點怯懦,有些手頭無措的。在教師節那天,學校貼心的為我們這些新老師安排了教學指導。接下來,我將對我的這節課進行反思。
《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是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了一個豆莢里有五粒豌豆,它們每粒都有自己的志向,一粒想飛到廣闊世界里去,一粒想飛進太陽里去,另外兩粒想飛得更高更遠,還有一粒對世界沒什么奢求,隨遇而安。而這其中也只有這最后一粒隨遇而安的豌豆活得最有意義,它創造了生命的奇跡,拯救了一個發育不全,多病的女孩。而其他有遠大志向的四粒豌豆有的掉進了臭水溝里被泡的大大的,有的被鴿子吃掉了。通過這篇課文,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人生的意義不在于你索取了什么,而在于你為別人付出了什么。
而我在這節課圍繞這教學目標讓學生認識了12個生字,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并且分角色朗讀,體會童話魅力。在這節課結束后我對我這節課進行了反思,因為在這節課中明顯能感受到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沒有被激發出來,通過時校長的指導后,我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是在于心中無課標。例如,在講課的過程中,我布置學生一個學習任務:五分鐘的時間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首先在備課中,我自身沒有去計算這一千多字的童話故事四年級的孩子應花費多長時間,在時校長的指導下我才明白就因我對課標的學習不夠,所以才導致我的課堂沒有明確的目標,我的教學過程才充滿了不足。所以,通過此次教學指導,我深深的認識到課標的重要性。也意識到如果想要把學教好,心中必須要有課標!課標就像我們新老師的“導航”,它會給我們這些新老師指路,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上,我一定會結合課標有目標的去設計自己的課堂,有方向的引領孩子學習。
教育確實是一門藝術,值得用更多的精力去鉆研,在此也感謝學校對于新老師的指導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