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未至》讀后感錦集【3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夏至未至》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夏至未至》讀后感1
所有事物的美好只因染上了陽光的色彩,但只要是光,終究是要黯淡的。 ——題記
我羨慕他們的十八歲,不曾被污染的笑容,敢愛敢恨的青春。可以在午后的操場上盡情的歡笑,在草坪上抬頭仰望,看白云流動成獨一幅風景,騎著單車在大街上一路狂奔,留下身后一串串銀鈴般的笑聲。他們生活得真實自然,自由自在。
十八歲的天空,應該湛藍,應該晴朗,應該只留下自在飄浮的白云,婉轉歌唱的小鳥,以及透明澄澈的清風,他們都是天使,悄悄降臨人間,然后從懵懵懂懂、天真無邪到世故圓滑,內外不一。注定太多無奈,太多精彩,太多快樂,太多悲傷,只等一切塵埃落定,駐足回首,凝視身后深淺不一的腳印,然后獨自嗟嘆。
前一刻還在埋怨上帝的不公,賦予了他們如此張揚的個性,如此幸福的時光,后一刻即發現自己只是被假象所迷惑,那些無比絢麗卻也無比虛幻的幸福時光,在你伸手觸及的剎那轟然幻滅,隨后悲傷潛伏而來,那是些我們曾經引以為傲的美好在接踵而至的一次次挫折與打擊下土崩瓦解,所有華麗的辭藻在瞬間失去顏色,顯得如此蒼白無力,如此不堪一擊。最后依然埋怨上帝,居然給予他們如此巨大的挫折,如此深重的誤會,如此難以釋懷的悲傷。
命運的道路蜿蜒伸向遠方,一切開始轉變。本該幸福地在一起的人兒天各一方,相互牽掛;本該擁有光明前途的人兒卻在鐵窗下守望冰冷的月色;本該站在舞臺上閃閃發光的'人兒卻成為蕓蕓眾生;本該受到懲罰的人兒卻發光彩照人。但無論如何,終究只是“本該”二字,在現實里,這兩個字沒有任何意義。本應“同歸”的他們實則“殊途”。 昏黃的燈光下,在《夏至未至》的時光里,你仿佛看到傅小司在溫文爾雅的外表下潛藏的瘋狂,找尋那兩個教會他成長和愛的人,是他固守的執著,陸之昂單薄的身影佇立于沒有溫度的鐵窗之下,柔弱得似乎會被一陣風吹倒。 立夏在夏日的午后,淺川一中的香樟下,懷念過去的人,過去的事,然后想到如今的物是人非默默哀嘆,遇見和青田攜手而立,目光沒有焦距地望向遠方,靜靜思念為他而死的斷橋和曾經的好姐妹。糾結的愛恨,碎裂的夢想,氤氳的時光,迷茫的未來,所有的所有都在轉了一個彎以后重新回歸,只是這個彎太大,這樣的回歸未免牽強,也注定不再完美。 心里莫名地泛起漣漪,而后眼淚不自覺地從眼角滑落,一滴一滴,滲到記憶深處,變成一個圓形的水印。我不敢回想曾經,那段籠罩在青紗之下的歲月,唯恐那些親手掩埋的記憶畫面會再度刺傷自己的眼睛。
《夏至未至》讀后感2
與荒蕪對峙,與時間對峙,與和煦對峙,與鋒利對峙,與酸痛發脹的少年歲月對峙,停留在過去的淡薄少年,抬起手擦去塵埃。 ——題記
茫茫然之間,立夏從我身邊走過,她輕輕注目遠處的一個男孩。原來一直以為那個遙不可及的人竟然就在自己身邊最近的地方。校園后邊那塊斜坡上長滿了鳳凰花,當他張開畫架,當潔白的畫卷上染上青春的迷惘。他一皺眉,仿佛藍天傾倒,溫柔無盡拉開。陸之昂又是慵懶調皮地臥在暖陽中銜著一棵小草莖,細數著浮云,仿佛要這樣糟蹋完青春。 學生時代的他或她,不顧是非,不顧結果如何,仿佛相愛就一定永遠,仿佛依賴就不會孤獨,仿佛道歉就一定可以得到原諒。顧慮就像月光握緊就變得黑暗,那些可以因為愛和包容有恃無恐的日子。
在我而言,青春就是一個季度,夢著她獨有的虛幻與魔力。青春看見了在別的時節看不見的風景。我站在如臺風過境之后倒伏的草叢當中,任草籽迸濺在光糙的皮膚上,抬頭,已望不見何處起始,何處終止。
青春仍是莽撞的,經歷過更多的事,結識過更多的'人,難免在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或者在對的時間認識錯的人。因而使每個女生的臉紅甚者流眼淚都承載著浪漫的理由和悲傷主義的色彩。
而我最喜歡的女孩遇見,總在冥冥中帶給我自己,那種不羈的影子。于是讓我學會青春不單單孤寂,她也是一位治愈師,再深的傷口,也會從皮膚上消逝干凈,融入心臟,成為心室壁上最精致的花紋。悲傷的時候心存樂觀,即使會有悲傷也要勇敢去擔當。當觸及到那條突兀的鎖骨,當可以將球打到與球框一般高,當好朋友們彼此可以親密到勾肩搭背地走,喝同一瓶水,穿同樣的鞋,打同一把傘。每每這時,就想要一直一直沉溺在青春的胚胎中,再不孵化出來。 正因為堅信著這樣讓人沉溺的溫暖,才發現現實與長大是多么的殘忍。就連離開都變得有始無終,仿佛當初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都這樣難以辦到。于是落差太大,彌補不了。人潮擁擠,孤獨成性,還沒愛到天長地久還沒兌現海誓山盟,就只剩下形單影只,在人生的兩點之間漫長乏味的線段上漸行漸遠,時間越久,人心越遠。
當一個個場景都變得扎心,最后走的走散的散,那個平靜的淺川城,那段沒有人知道的,那些曾經愛過恨過的人和物。一場接連一場的鬧劇,到底因為誰變成悲劇。我回過頭看似祈求一般,就算知道小四的風格與習慣,也總覺得這一刻來得太不應該。我甚至不知道我的明天將會變成什么模樣。
我想,不見原來是最好的。
《夏至未至》讀后感3
那些我們曾經以為的慘烈的青春,那些我們認為黑暗的歲月,那些我們曾經委屈的事情,都在別人的故事里,成為可以原諒的事。 ——題記
翻開《夏至未至》,好一股夏天的味道。一個個本無生命的人物在郭敬明筆下有血有肉。讀這本書的最先原因,是因為我想知道,郭敬明一個年青作家,憑什么如此受熱捧,從眾多文學愛好者中脫穎而出,當我將它細細品完后,我明白了……
這是一個“夏日”的故事,人物有傅小司、立夏、陸之昂、遇見、段橋、青田……他們在一個叫淺川的`地方相識、相知。小司的冷漠孤傲;立夏的天真爽朗;之昂的幽默頑皮;遇見的冷酷無助……都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來。
郭敬明塑造的人物是那么真實,真實到總感覺他們在世界某個角落,像書中一樣生活著,鑲進我的心。他們從前都只是高一的孩子,最后我目睹著他們慢慢走上日息瞬變的社會,高中的生活是艱辛的,仿佛我看見了他們疲憊的臉,而離開母校的片斷我深有感觸,畢竟我也是一個將離開與我生活六年母校的學生了。
當立夏畢業,走向社會時,她站在教室,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安靜的教室里不再彌漫汗水的味道,只剩下刺痛般的抽泣。那是曾經埋怨了一次又一次的飯菜;那是成天目不轉睛盯著的黑板;那是千千萬萬個不眠書寫的夜晚……它們是從前恨不得扔到垃圾桶里的經歷,現在結束了,可是卻不舍,于是將它們從垃圾桶中取出,珍藏著,成為最美的回憶,記回憶緩緩拽出,在現實延展,淚水卻模糊著眼。然后擦干淚水,向前方沖去,努力著。
青春是什么?我想郭敬明告訴了我。一顆年幼的心載著滿滿的夢想,在地平線上奔跑,即便夏日的陽光再刺眼,背著青春翅膀的我們也要揮灑汗水,一直努力著、奔跑著。我們要知道自己不再只是個孩子了,所以即使在在人生路上跌跌撞撞也不能哭,堅強地走下去!拋開執拗的性子,嬌氣的語調,帶著大人臉上特有的自信笑容生活著!哦!青春原來就是這樣呢!
郭敬明用一部小說,告訴我青春的真諦,它并不是寫滿判逆的臉,而是夢想與執著!一本書就這樣看完了。像是一場龐大的舞臺劇,像是一場4小時漫長的電影,終于在最后亮起燈,空曠的劇場,凌亂的坐椅,滿地的可樂罐和爆米花紙袋。就這樣結束了?沒呢!人生就像無數座小山,以為爬到了頂峰,抬頭一看,原來無數座小山重重疊疊,于是吧了口氣,繼續走,帶著希望與憧憬,向未來使勁爬去,書寫人生。
謝謝郭敬明,給了我一個漫長且短暫的夏至。
【《夏至未至》讀后感】相關文章:
夏至未至07-06
夏至未至作文02-17
《夏至未至》名句06-22
夏至未至的句子11-15
《夏至未至》經典獨白語錄07-19
夏至未至的經典語錄01-15
夏至未至_900字02-12
迷失的夏至——關于《夏至未至》的懷想07-09
夏至未至顏末臺詞01-14
葬下年華的夏至未至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