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昆蟲記》讀后感5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昆蟲記》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昆蟲記》讀后感1
昆蟲記是著名的法國散文作家,昆蟲學家法布爾著作的,他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記錄了法布爾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成果和經歷。詳細觀察介紹了各種昆蟲的生活和習性等等特征和特點,從每一篇短文都能夠了解到昆蟲的特點與從中得到一些道理。
第一篇中的`《蟬和螞蟻的寓言》讓我知道蟬不僅從來不乞討,還向饑餓的其它昆蟲貢獻自己的甜井,然而螞蟻的忘恩負義,連幫助過自己的蟬都不放過,通過文章讓我們知道了螞蟻的無賴和蟬的無私。
還有一篇《圣甲蟲的梨形糞球》一文描述了圣甲蟲媽媽把糞球制作成梨形的過程、構造及卵產在黎頸的原理。圣甲蟲媽媽在制糞球的時候,不但考慮到孩子的食物,還想到了干燥和冷熱的問題。圣甲蟲媽媽不會考慮自己的食物,但對自己孩子的食物特別在意,為了在幼蟲出來的時候食物不會變干,它便很用心的拍打加工糞球。很多小細節上就可以知道圣甲蟲媽媽很偉大,很聰明,它是一個好媽媽。
很多篇內容我都很喜歡,各種昆蟲就像人類一樣,它們會唱歌,會跳舞,有自己幸福的家庭,有自己的好朋友。為了它們的生活,都很機智聰明。我也很喜歡觀察昆蟲與小動物,但沒有像法布爾作家這么的細心執著。我會在業余時間把對大自然的好奇心繼續探索,探索更多的未知。
《昆蟲記》讀后感2
《昆蟲記》是法國杰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僅是一部文學巨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昆蟲記》中詳細介紹了許多昆蟲,介紹了它們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后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喂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嬰兒般哭鬧”。多么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法布爾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的《昆蟲記》也讓我在讀時仿佛自己就是一只在旁觀的昆蟲。每一只昆蟲都有人一樣的情感。如:“已經慌了神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一招忘到腦后去了。”
在讀《昆蟲記》時,我甚至能想象昆蟲在活動的'畫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秘的大自然。蟬再歌唱,蟋蟀再管理家務,蜘蛛再捕獲食物……神秘的自然中也有這么有趣的事物,我對大自然的敬意油然而生,它也有心細的一面。
法布爾再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一定遇到很大的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有擋住他探索的道路,我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昆蟲記》不僅僅浸溢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爾精神。在《昆蟲記》的引導下,我要繼續探索神奇的昆蟲世界。
《昆蟲記》讀后感3
這個假期,我看了《昆蟲記》一書,這本書我一看就入了迷,讓我久久不能放下。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我以前從未知道的昆蟲,還讓我了解了大量的有關昆蟲的知識,真讓我大開眼界。
這本書是由法國的昆蟲家讓—亨利。法布爾寫的,這本書傾注了法布爾一生的心血,可以堪稱是宏篇巨制,又可稱是一部描寫昆蟲的'科普巨著。
書中法布爾詳細寫了各種昆蟲的外貌和生活習性。比如說松毛蟲,全身長滿了毛,它們看上去糊里糊涂,實則是恪守紀律的好兵;還有螳螂,這個雙刀在手,長相如外星來客,十分兇惡,是個名副其實的冷血殺手……還讓我明白了昆蟲里也會用裝死來迷惑敵人的,還有我以為只有我們人類有自殺,但看了以后我昆蟲界也有自殺的:所謂的自殺就是把自己弄暈,過了一會就會醒過來的……昆蟲世界真是太奇妙了。
看完這本書以后,我仿佛就是法布爾在實驗室里,專心致志、廢寢忘食地觀察昆蟲。于是,我想:如果沒有法布爾專心致志的觀察昆蟲,哪來現在的這本《昆蟲記》,哪能讓我了解到這么多昆蟲的知識?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干事情總是不能專心致志,比如跳繩的時候,斷了之后就沒有繼續跳下去而是摸摸指甲后再跳,再斷了之后講講話,玩玩,總之,我每次跳200個繩都要跳上十幾分鐘,但現在我一想到法布爾那種專心致志的精神,我不由得臉紅了,于是我下定決心,以后做事一定要干脆利落、一心一意,不能拖拖拉拉了。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不光讓我開闊了眼界,還讓我懂得了道理,同學們,讓我們跟著法布爾一起去探索其中的奧秘吧!
《昆蟲記》讀后感4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么的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寫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被里面各式各樣的昆蟲迷住了。他們有的兇殘,有的溫柔;有的堅強,有的軟弱。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到放大鏡、潮濕、星辰、昆蟲氣味的存在。四月剛過,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蟋蟀在里歌唱,那動聽的歌聲使任何人都陶醉,連法布爾也想把歌唱家的`榮譽給蟋蟀。
蟋蟀為什么能彈出那么動聽的歌聲呢?別以為蟋蟀的“樂器”有多復雜,其實蟋蟀的樂器很簡單,蟋蟀的弓上的一百五十個齒,嵌在翅膀對面的梯級里,使四個發聲器同時震動,下面的一對直接摩擦,上面的一對是擺動摩擦的器具它只用其中的四只發生器就能將音樂傳到幾百米以外的地方,可以想象這是如何的洪亮!蟋蟀有著鋼鐵般的意志,法布爾曾經想把蟋蟀的左翅膀蓋到右翅膀上,讓蟋蟀變成左撇子。可是第二天,法布爾發現這昆蟲竟有著堅強的意志,實在不可低估。
蟋蟀它們陪伴著我,讓我感到了的活力。它們從來不訴苦、不悲觀,他們對于的住所及那把簡單的四弦琴都非常滿意。
蟋蟀是一個哲學家,它們似乎這個的虛無縹緲,并且都能開盲目地瘋狂的追求的人擾亂。它們是土地的靈魂,一個活著的微點……最小最小的一粒,它們的和痛苦,比無限大的更引起我的注意,更讓我無比的熱愛它們。
《昆蟲記》是一部記載著各種昆蟲習性的書,是一片雄偉的巨作,真讓我愛不釋手啊!!!
《昆蟲記》讀后感5
《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是法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動物行為學家、科學文藝作家。他一生堅持自學,先后取得了數學學士學位、物理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他精通拉丁語和希臘語,在繪畫、水彩方面,也幾乎是自學成才。留下的許多精致的菌類圖鑒曾讓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詩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爾贊不絕口。
《昆蟲記》是法布爾耗費了畢生的心血所著的,是一部描述昆蟲的種類、特征、習性、食性和婚習的昆蟲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學寶藏。不僅僅這本書值得贊揚、褒獎,作者研究昆蟲的過程更是值得我們認同與尊敬的:在法布爾的那個年代,研究昆蟲就是將昆蟲解剖,研究內臟或者是將昆蟲浸泡在燒酒中,再瞪大了眼,觀察它們的`頭、胸、腹、爪、翅、觸須等,再將它們分類。可是他們對昆蟲的生活習性及那些器官的用途卻漠不關心。當時的生物研究室就是酷刑室、碎尸間。而法布爾卻不一樣。他在“荒石園”里,讓昆蟲們活蹦亂跳地生活著,讓它們仍然自由自在的鳴唱,而他就在旁邊全神貫注地觀察著,有時能從早待到晚,真是廢寢忘食。并且,他的記錄正像他文中的一句話:“既未胡亂添加,也未掛一漏萬。”處處都細致入微、通俗易懂。他讓血腥、冷酷的生物學變得生動而趣味。
《昆蟲記》一書,不僅僅體現了作者對生命的尊重與敬畏,更蘊含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爾精神。我們要學習法布爾的精神,執著、專注的追求自我的目標,認真的觀察與探索;尊重、善待一切生命。
【《昆蟲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初二昆蟲記讀后感_昆蟲記讀后感08-31
昆蟲記07-08
昆蟲記07-08
《昆蟲記》讀后感(經典)08-28
【精選】昆蟲記讀后感09-20
昆蟲記讀后感07-14
《昆蟲記》讀后感07-14
《昆蟲記》讀后感(精選)07-28
《昆蟲記》讀后感[經典]07-29